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_检验科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检验科标准操作规程”。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2.检测项目: 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3.原理:
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中大小决定的。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4.仪器: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型号:BC-2600。5.试剂:
厂商名:深圳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
7.6 观察仪器测定结果及直方图,必要时应手工计数及白细胞分类。7.7 审核结果,打印报告。
8.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用于对仪器法结果可疑时的复核)8.1 镜检标准
8.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
8.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 8.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
8.1.4 WBC≥20×10^9/L或≤2.0×10^9/L;
8.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 8.1.6 单核细胞≥15%;
8.1.7 嗜酸性粒细胞≥10%; 8.1.8 嗜碱性粒细胞≥3% 8.1.9 PLT>500×10^9/L或<60×10^9/L; 8.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 8.2 镜检步骤
8.2.1 血涂片的制备
8.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µ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8.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8.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8.2.2 血涂片的染色
8.2.2.1 染色试剂:瑞氏染色液。8.2.2.2 染色步骤
a.用蜡笔在血膜两头画线,然后将血涂片平放在染色架上。b.加瑞氏染液数滴,以覆盖整个血膜为宜,染色约1分钟。c.滴加约等量的缓冲液与染液混合,室温下染色5-10分钟。d.用流水冲去染液,待干燥后镜检。8.2.2.3 镜检观察要求
a.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b.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8.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
a.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
b.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
c.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
d.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e.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9.参考区间
中国成年人群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静脉血标本仪器法)测定项目男
女
WBC(×10^9/L)
3.5~9.5
3.5~9.5 Neut(×10^9/L)
1.8~6.3
1.8~6.3 Lymph(×10^9/L)
1.1~3.2
1.1~3.2 Neut%
40~75
40~75 Lymph%
20~50
20~50 RBC(×10^12/L)
4.3~5.8
3.8~5.1
Hb(g/L)
130~175
115~150 HCT(%)
0.40~0.50
0.35~0.45 MCV(fl)
82~100
82~100 MCH(pg)
27~34
27~34 MCHC(g/L)
316~354
316-354 PLT(×10^9/L)
125~350
125~350 10.危急值 测定项目≤≥
WBC(×10^9/L)
1.0
Hb(g/L)
180 PLT(×10^9/L)
600 11.临床意义
11.1 白细胞计数:
11.1.1 生理性变化:白细胞计数结果有明显的生理性波动,如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时偏高;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期明显高于成人。11.1.2 病理性增多,常见于:
11.1.2.1 急生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扁桃体炎、阑尾炎)
11.1.2.2 某些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1.1.2.3 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11.1.2.4 急性大出血 11.1.2.5 白血病
11.1.2.6 恶性肿瘤:肝癌、胃癌、肺癌等。11.1.3
病理性减少,见于:
11.1.3.1 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11.1.3.2 某些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肝炎等。11.1.3.3 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11.1.3.4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巨幼细胞贫血等。11.1.3.5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AIDS等。11.1.3.6 脾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1.3.7 肿瘤化疗、放疗及某些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等)反应等。
11.2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1.3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11.4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11.4.1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
11.4.2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11.5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血液浓缩情况;减低可见于贫血。11.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6.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当给以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逐渐降到正常。
11.6.2对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而轻型海洋性贫血时RDW值正常。
11.6.3用于对贫血的分类(Baman MCV/RDW分类法),根据MCV、RDW值变化共分为6种类型贫血。
A.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海洋性贫血。
B.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C.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慢性病所致贫血。
D.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营养性贫血。
E.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F.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11.7 MCV、MCH、MCHC:这三个参数通常都用于各型贫血的诊断,具体应用如下表: 贫血类型
MCV(82~100)
MCH(27~34)MCHC(316~354)
常见原因及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慢性炎症、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 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
11.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
11.9 MPV:研究表明MPV的大小与PLT的多少呈非线性负相关,故在分析MPV的临床意义时应结合PLT的变化来考虑。
11.9.1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骨髓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下降;当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增大;当血小板分布异常导致血小板减少时,MPV正常。
昆仑泌尿外科医院检验科 临检室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SZKL-LJ-01
版本/修订号;1/0
主题内容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生效日期:20150101 页码;
11.9.2 MPV增高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标。当骨髓功能衰竭时,MPV与PLT同时持续下降,骨髓抑制越严重,MPV越小,当骨髓功能恢复时,MPV值的增大先于PLT数值的增高。
11.9.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常增高。
12.0 PCT的临床应用报道尚少。在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PCT常增大。12.1 PDW的增大可能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倍体数增大等有关,其临床应用尚较少。12.注意事项:
12.1 采血时,加入到抗凝管后,应注意充分混匀,避免血液凝固。混匀时,动作要轻,避免血液有形成分破坏。
12.2 样本测定前,应注意充分混匀,方法如下:①将血样瓶口朝上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动作要连贯。②颠倒小瓶,使瓶口朝下,将血样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③重复①和②步骤8次。④轻轻颠倒混匀1分钟左右。12.3 为保证结果准确性,应做好仪器的保养和校准(见保养和校准程序)。12.4 仪器有报警提示或直方图有异常时,应进行手工方法复查。当WBC>1O.O X10^9/L或
12.6 样本应在采血后2分钟至4小时内检测完成。
12.7 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适当,lml血液用1.5-2.0mg的EDTA-K2抗凝。
12.8 MID包括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幼稚细胞;当MXD>13%时,应推片瑞氏染色,镜下复查白细胞分类、形态。12.9失控处理:当出现失控现象时,按失控处理程序,寻找失控原因,并扣留该批检测结果,待查明失控原因并排除后重测样本,然后才发出报告。13.参考文献 11.1尚红、王毓
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临验操作规程(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
第 八 章 血液常规检查检验程序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白细胞分类及相关参数(HGB、HCT、MCV、MCH、MCHC、RDW及MPV等)的变化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试题一、填空:1、血液净化室清洁区包括、、;污染区包括。2、、、不得复用透析器。3、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 进行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患者的治疗......
一 生物安全制度 1、医务人员 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 疗。 3检验人员进入......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一) 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参见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章节。(二) 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