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pdf_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南京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pdf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盐城市、南京市 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

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次试卷共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 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敷衍成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接着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

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苦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

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

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就是这种境界。

A.披肝沥胆 C.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地加以削删,所谓“徇烂之极趋于平淡”

大刀阔斧 大张旗鼓

B.搜索枯肠 D.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大张旗鼓

【解析】“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 思枯窘(含贬义)。因此第一空选“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 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

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第二空提到“下笔”,因此选

“洋洋洒洒”。“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因此第三空选“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察的是词义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3 分)

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 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 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称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 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 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解析】A、B、C 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 D 选项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因此 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延续了江苏高考自 2015 年对修辞手法的考察,考生了解比喻的基 本知识后可判断出此题答案。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3 如果是像机械的话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 4 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6 它是无比严肃的 5 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⑥④③①⑤ D.③②⑥④⑤①

C.③①⑤②⑥④

【解析】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 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 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 为 B。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察学生文本理解力,考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后可根据行文逻辑判断 出答案。

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3 分)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解析】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 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 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⑤选自无名氏 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⑥

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考生需要理解诗歌含义、诗歌相关背景才

能准确判断出答案。

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3 分)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解析】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 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 A 和 B 选项,“地球与行万里 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 D 选项。因此 C 选项最适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徽标图画的分析把握以及征集语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紧抓题干要点,全面把握徽标和征集语内容,不要忽略题目而造成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许子良传 宋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调馀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 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馀矣。

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 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諌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

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隠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

馀。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慙愤,阴图 中子良,无隙可乗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

决者,一旦曲直皆白。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

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 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

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

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3 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B.前此赢羡率自入

魁:居首位

C.子良为稽逃亡 D.且为辨其非辜 . .

羡:多余的 稽:核查 辜:辜负

【解析】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根据上下文语境,“辜”在此处应解释为“无辜的、无罪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 能领悟到文章的关键。

B.许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以后厉行整治,将 主使者的姓名公之于众并上报朝廷。

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 好弃官印逃离。

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 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解析】许子良在识破并毁掉同僚和下属的诡计后,自己辞职离开了,并没有“逃离“之意。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

【解析】“督逋急如雷电”1 分;“窜匿殆尽”1 分;“去”1 分,语句通顺 1 分;参考翻译为: 各主管部门督责搜捕如雷电一样紧急,衙吏们都逃窜的逃窜,躲起来的躲起来,前任县令因 为做得不好而被罢免。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解析】“虽”“累岁不引决者”“曲直“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参考翻译为:即使是很多 年没有决断清楚的案件,(到了他手里)很快是非曲直都会弄明白。

9.文中哪些事例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 分)

【解析】通读文章的第二、三、四段即可概括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事迹。监酒库而不自 入;劝止砍削百姓赖以为生的芦场;节缩扭转财政亏空;揭发逃避租税的豪门望族;明察案 情;禁止同僚与下属营私。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10—11 题。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

音,燕雁拂天河鲤沈。

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

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

②【注】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

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感情?(6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思想情感,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 行分析即可。由注释“嗣音”可以得知诗人身处“关汉塞雪”的艰苦环境中,想要给叔父写 信;“燕雁”和“河鲤”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传递书信的意象,然而条件艰苦,书信难达。颔联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叔父交谈互相慰藉的迫切,然而归期未定。前两联体现 了诗人独自一人宦游在外,思念亲人,却只能以书信和叔父交流,想见不得见,想归不得归 的惆怅寂寥。

【点评】本诗题材主题与 2006 年江苏高考《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类似,均为书信

上海市重点中学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卷

上海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届高三一模试卷+学生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

临沂市高三一模试卷作文解析

2018年临沂市高三一模试卷作文解析【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太极圣地陈家沟,常年居住着大批研习太极拳法的外籍学员。太极拳和针灸一样,在国外成为......

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解析

2012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解析点击数:406 次 录入时间:2012/4/6 9:05:00 编辑:zhangwei19910302 作者:刘纯2012高三一模考试已经结束,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刘纯老师......

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一模试卷分析

2011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一模试卷分析2011届连云港市的高三一模考试结束了,这是对高三学生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评价,又是对今后的教学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份试......

《南京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pdf.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南京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pdf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南京市 语文试卷 高三 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南京市 语文试卷 高三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