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_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2020-02-25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故而,古诗词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都提出让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然而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古诗词教学任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如下:

1、“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很多老师都遵从“读—背—翻译成白话文”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枯燥,或是填鸭注入式的讲解,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扼杀了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古诗的情趣深受影响。

2、师生的重视度不够。古诗词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比例较少,大多数老师重视现代文教学,忽略了古诗词的美文美味、美意美诵。从而导致学生也对古诗词的忽视。

3、古诗词毕竟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和我们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理解度也有一定困难,而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感知的太少,分析得细而碎,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老师的引领往往又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更不用说品味古诗词,走进古诗词了,与古诗词进行对话了,这些方面都不可能实现。

4、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不明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有哪些要求,针对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很多教师因教学阅历不同和无从交流并不明了。而且由于教师害怕古诗词,所以在这方面的研讨课比较少,教学想学也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古诗词教学的弱势。

那么,怎样在小学更有效的进行古诗词教学,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体验和共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我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意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求更优化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同时,分学段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符合儿童的心理与认知规律。希望在不断提高自己古诗词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情感。

诵读兴趣、诵读原因、诵读时间、诵读范围、诵读方式、诵读效果以及诵读环境几个方面。为“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同时也为当前的古诗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减少语文阅读教学的盲目性、低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根据我校提出的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研究的方向与目的通过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构建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路和策略,探究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实现古诗文课堂教学与口、耳、身心意三维关系的研究;二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目前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情况,设计了17个题目。依序涉及诵读兴趣调查、诵读原因调查、教师教学方法调查、诵读范围调查、诵读方式调查、诵读效果调查、诵读环境调查几大方面。基本做法

(一)问卷形式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集中性不记名式调查。

(二)问卷结构

问卷包括问卷标题、样本资料、调查说明、调查题目、调差结论五个部分。1.问卷标题

优化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样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三百七十四名学生,包括三、四年级,共七个班。3.调查说明

在调查问卷发放时以亲切、商量、平等的姿态,简要地说明确调查的主题,说明调查的要求,同时在卷头印制答题说明。4.调查题目

每道客观选择题,一般按由高到低的层次顺序设置了四个选项或三个选项,目的是尽量使调查结果科学化、准确化。

(三)调查取样 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是我校三至四年级随机选取的三百七十四名学生。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答卷,并随堂收卷,但学生在答卷时,一些题目出现了无效答案或出现无效答卷,以致每个题目的答题总人次数不尽相同。所以,去除无效答卷,在算百分比的时候,以363人为基数进行计算。

古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沟通课内外,增强家校联系共同构建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64.2%家长对诵读古诗文持非常支持,但40.2%家长偶尔会陪孩子背诵,所以经典古诗文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不够浓厚;诵读时间不够充裕;诵读范围过于狭窄;诵读方式方法过于僵化。家长意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鉴于此,1、要主动和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

2、不仅在学校营造古诗文学习氛围,还应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营造古诗文学习氛围。

3、尽力和家长沟通获取家长多方面的支持,4、定期进行家校联系。

5、同时应沟通课内外,与各科任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留出在家诵读的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较为富裕的时间。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兴趣,争取使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一项自主活动,使之成为精神的享乐过程。

分析结论:我校“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研究”这一课题的展开将注重以上方面并进行研究。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大宣传: 在诵读过程中,加强宣传,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浓郁氛围(1)学校宣传,营造学古诗文的氛围,学校利用校刊宣传诵读古诗文的意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古诗文赏读(2)班上我们利用班刊、手抄报、教室布置等为学生营造学习古诗的良好氛围。(提供照片)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些如何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与策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记忆效果,获得成功体验。

2、加强学校教学力度,设施建设,提高教师业务培养和教学方法:在校内我校队古诗文的宣传是不够的,学生对古诗文的认知不高,普片存在于模糊状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叫传统,落后,硬件设施和教学过程不能相辅。针对以上情况,1、开展古诗文教学课时并列入课表落到实处。

2、购买相关古诗文教材,落实到学生处。

3、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提供多媒体等优质的教学设施。巧妙借用多媒体,让学生融入古诗世界,网络教学进入课堂,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古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促进了传统古诗教学方式的改变。

4、加强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的业务培训。

5、应对早读课进行合理安排,并制订古诗文诵读的内容与目标,优化课堂内诵读。

6、同时应沟通课内外,与各科任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留出在家诵读的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较为富裕的时间。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兴趣,争取使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一项自主活动,使之成为精神的享乐过程。

3、学生背诵要求不达教学大纲标准,对学习古诗文方法单一,主动性低,对新的教学途径接受差: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我们教室的四壁,悬挂着学生的古诗词书法作品,作品定期更换。一方面给书法爱好者创造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受到书法、古诗词这样一种文化的感染,产生竞争、学习的强烈心理。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增加古诗量的积累

1、“午间乐”诵读古诗文,学校号召全校学生自背《小学生背古诗词70首》,并规定各班利用午间乐的时间进行读古诗活动。在星期二专门培训了两位小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背诵古诗,或者开展一些检测古诗积累的活动。

2、每日一诗,开拓学生眼界,在我们教室的黑板前我设计了一个版块“每日一诗”,每天抄一首古诗词在黑板上,上课前引导学生读诗一分钟。

3、背诵检测,不断温习,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制定《学生古诗文背诵检测表》,并给学生以“背诗明星”的奖励。

4、将古诗融入家庭作业,关注平时积累,鼓励学生摘抄古诗文并背诵下来,旁边可以有家长的检查签名。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是固定下来的。

4、家长意识差,重视力度低,家庭古诗文认知氛围差:要主动和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

2、不仅在学校营造古诗文学习氛围,还应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家营造古诗文学习氛围。

3、尽力和家长沟通获取家长多方面的支持,4、定期进行家校联系。

5、同时应沟通课内外,与各科任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留出在家诵读的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较为富裕的时间。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兴趣,争取使古诗文诵读成为学生的一项自主活动,使之成为精神的享乐过程。

我针对以上的调差分析结果将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以下的优化策略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进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策略二:抓住“诗象”,在融情想象中悟情。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有一教师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的片段: 师: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学生摇头。)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塔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生: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生:我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拔起。生:我看到了破落的村庄,瑟瑟的茅屋。„„

上述案例成功的把“胡尘”两字化成了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试想,此情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同样,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生动形象,曲折地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表示不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

策略三: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策略四: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笔者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了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是从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给古诗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绥阳县城北小学:王 梅[摘要]古诗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课文,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如果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那么古诗文里的“......

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心得体会(精选6篇)

第1篇: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松藻学校 李惠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

古诗文教学

1、抓好拼音教学,奠定读书基础。培养读书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但二年级的孩子汉字还未学好,怎么读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度,分阶段安排不同的读书活动。拼音是......

古诗文教学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诵读法是古诗文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诵读,使学生知其义,悟其情。古诗文言......

小学古诗文教学提高短期集中培训感悟

2017年小学古诗文教学提高短期集中培训心得体会文成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晓琴7月12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提高短期集中培训》活动,六......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浅谈 古诗文 如何进行诗词教学 浅谈 古诗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