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4_14年高考历史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历史14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4年高考历史”。

第14课 红军长征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9-28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了解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情况,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识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二)、能力培养

1、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培养学生展示自我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红军的长征能够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能够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二、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突破方法:

1、对于遵义会议,指导学生从会议的背景引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加强记忆,掌握会议的内容、意义,教师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2、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通过课件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参与“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要求学生记住红军经过的重要地点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来掌握又一重点。

三、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突破方法:

对分析这一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从在遵义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议和通过比较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来认识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2.学习长征的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前一课学习的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四次“围剿”的内容,指出胜利的原因;而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应特别指出是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

征的。

3.要用好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红军长征示意图,通过使用地图可以设计动态的长征路线,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万水千山,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

4.本课有几处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内容,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遵义会议召开时14年的时间里,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左” 的或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也是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

5.要充分挖掘课内外课程资源。如结合语文课学过的《七根火柴》等课文,总结归纳:

问题探究[动脑筋]

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练一练:

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

(1)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2)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活动与探究:

1.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湘江 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乌江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六、板书: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召开

← 长征

历经艰险长征胜利 ← 转折 初期失利

↓ 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

七、当堂反馈:

1、、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下列行动的顺序是()

①强渡大渡河 ②渡过金沙江 ③ 四渡赤水河 ④飞夺泸定桥 ⑤爬雪山、过草地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③⑤①④②

2、、遵义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A、红军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B、是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路线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八、教后记:

历史

09年24.图4是甲骨文的“年”,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丰收D.祭祀谷神25......

历史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现在的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意义、影响、时间、职责、标志、有利条件背景:......

历史

2010年乌兰察布市初中升学考试试卷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共26分)1.2009年5月2日下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

历史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C.禁烟运动打击了其在华的侵略利益D.打开中国市场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通商口岸......

历史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010年05月25日 10:09 看世界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460条 核心提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

《历史14.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历史14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14年高考历史 历史 14年高考历史 历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