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案例找规律_数学案例找规律
二年级数学案例找规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数学案例找规律”。
努力创设幸福感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汉阳区翠微路小学
肖静
设计说明:
《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众所周知,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因此,《标准》将“探索规律”作为数学与运算独立的内容,其目的是加强这方面教学的力度,把这种“探索规律”的活动,结合其它方面内容的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开阔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设计时,我根据本课探究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个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到小静家做客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用这条情感线来支撑知识线和能力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静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呈循环排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我在考虑的时候,根据目标之一,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规律,把主题图作为小静家房间的墙面和地面出现,请同学和老师共同来找规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墙面图案的规律,说得很全面。另外,引导学生把改变循环方向的水果图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两名同学发给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发给许多可爱的粘胶画,用它们来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所创设的活动要让学生们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并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活动。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练习、游戏、创作环节,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本节课旨在努力体现《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幸福,享受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 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用具:白板课件、水果图片、正方形纸(贴有花边)、简单图案粘胶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引入(白板出示:小雯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小静的房间(白板出示:小静的房间)这儿有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白板出示:①每一行的图形都一样吗?②每一行的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变了,是怎样变化的?③请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什么?
小组商量、讨论:
(1)学生根据提示说发现。(小组讨论后汇报)(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2、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墙面的图案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地面的图案呢?(出示课件)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3、教学例题:摆水果图
白板上出示前三组:苹果、梨、香蕉、橘子;橘子、苹果、梨、香蕉;香蕉、橘子、苹果、梨。她只摆出了前3组,你们能根据观察到的规律摆出第4组吗?
(1)小组讨论水果图的规律。
(2)全班交流汇报。
(3)指名上台摆第4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教师小结:介绍“循环排列”。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为了让我们玩得开心,小静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有胆量挑战吗?
1、第一关,画一画
出示例1:◇◆□■ ◆□■◇ □■◇◆ ________(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画一画。
(2)指名汇报(课件演示)。
2、第二关,猜一猜
出示做一做:☆★◈● ●☆★◈ ◈●☆★ ______(1)先出示第一组,让学生猜第二组。
(2)学生边猜,课件边演示。
3、同学们真不错,一下子就闯过了两关。下面我们休息一会,来玩个游戏,用我们刚才学习的规律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怎么样?
游戏玩法:五个学生为一组,一人做组长,负责下指令,其他四人按要求排队。用abcd代表四个组员,组长下指令:让b排第一,该怎样排,组员按指令行动。(教师示范后点几个小组在台上活动)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看来,规律可以帮我们玩游戏,真有意思。规律还可以干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用规律去当一次小小设计师。
创作规律:谁是小小设计师
每两位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当作小手帕:上面已经用一年级学的规律粘贴了花边),请学生用今天学的规律为小手帕设计美丽图案(粘贴在中间)。
1、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互相欣赏作品。
五、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机动)
扑克牌、衣服图案、中国汉字、提包上花色(循环排列)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教学反思: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思维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质上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要思维,就要有欲望,就要又兴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到愉快,感到快乐,他就愿意去思考,一个养成了思考习惯的人将是终身受益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努力创设具有幸福感的课堂。构建幸福感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终身发展,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历练思维,历练品质。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幸福感。
一、在课题引入中寻找幸福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一个精彩的新课引入是提高课堂气氛的一剂良方,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精心设计课堂引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课题引入中找寻幸福。
在刚一上课,我便出示两个学生的房间,让学生观察。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通过一年级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这不,小雯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她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雯的房间。(白板出示)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学生踊跃汇报)。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静看见小雯把房间布置得这么漂亮,她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我们一起到小静家去看一看,好吗?(好)(白板出示)瞧!这就是小静家的墙面和地面。可是,这儿有规律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找规律。
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识,揭示了课题,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自主学习中经历幸福
“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理解知识的过程,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教学片段二:师:墙面的图案有规律吗?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小静想给大家一点提示:(白板出示)①每一行的图形都一样吗?②每一行的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变了,是怎样变化的?③请再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什么?请先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3分钟后,谁来说?(1)学生根据提示说发现。(小组讨论后汇报)(2)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墙面的规律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整个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学生始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发现规律,在获得成就的同时感受幸福。
三、在开放课堂环境中收获幸福
幸福感课堂要创设开放的课堂环境,要善于容纳师生的新经验、新感悟,要有即兴发挥,要有超越预设的标准,要用活教材,教学过程要开放,要引导学生活学知识,学活知识。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生命成长。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课堂活动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的进程,调整教学方法来适应教学的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增进幸福感的生成。
教学片段三:出示例1:◇◆□■ ◆□■◇ □■◇◆ ________(1)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画一画。(2)指名汇报(课件演示)。这儿本来是课件演示的,可课件出了点问题。学生因为在前面的充分探究中掌握得不错,就说要自己上黑板画。这可是锻炼学生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紧接着后面的练习也没用课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上黑板展示一下,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因此,努力争取教育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应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我们的课堂,让孩子们享受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幸福体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
《找规律》案例分析数学背景:《找规律》是现代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一年级上的内容,在引导探索,寻找规律阶段,在学生独立尝试而不得其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小组讨论,通过相互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