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_高二政治期中考试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政治期中考试题”。
西乡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4、200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5、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9、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反映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2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5、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主观题:
26.“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12分)
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8分)
27.中国经济已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但文化产业仍然是低位徘徊。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仅占GDP的2.15%;从业人员1089万人,仅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的1.3%。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不到总出口额的l%。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应占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阅读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9分)28.(08广东卷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29.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12分)
30.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
2011-2012学年下期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题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
揭阳三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政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交卷时只交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民主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 失败是成功之母......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的作用(1)哲学与我们的生......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