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材料)_微课教学应用案例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微课教学应用案例”。
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资源等众多优点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生物学科课时少,知识点琐碎、繁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根据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一些成功范例与实践探索,总结出微课在生物教学领域几方面的应用,旨在为微课在生物教学的应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已使得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的教学模式已进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微课更以其内容短小精炼、适用性广,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资源等众多优点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笔者所在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开展以及电子书包试点班级的相继成立,微课已经以一种常态化、规模化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教学工作中。本文是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成功范例的基础上,总结出微课在生物教学领域几方面的应用。
一、发挥微课优势,突破教学难点
生物学科课时少,知识点琐碎,有些微观、抽象的概念对以感性经验为主的初中生来 说,有着很大的学习难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学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这远不能适应以考察能力为主的目前会考命题趋势。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围绕一个知识点”而教的特点对于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微课有机地融入平常的课堂教学,针对一个知识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复训练,可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一种方法,获得一种能力,课堂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单一主题,视听练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阶段受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特点的限制,在学习遗传和变异等章节时,很多学生
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然。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头疼的问题。微课的使用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重复播放、随时暂停等功能可以让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课前、课后充分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在学习《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结合课标要求,围绕“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特点”两个学习目标制作了6min的微课。微课的制作过程以动画为主要技术手段,采用教授法和启发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反证法为主要思维方式,以反馈练习为主要检测途径。以下均以图片、动画形式展现:①以人为例:如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和体细胞相同,也是23对,那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即为46对,即下一代个体染色体数量是46对,以此类推,后代则分别是92对、184对„„这显然是不成立的,让学生思考可能发生的正确变化。②以果蝇为例:如果染色体随意的一半进入生殖细胞中,则依此推测,图片显示的结果显然也是不成立的,让学生思考可能的正确变化。微课中动画的使用使染色体、基因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这些微观世界的变化生动化、立体化,多种感官冲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知识的领悟更深刻、透彻;师生互动环节的设置为学生在课外学习提供了一对一的临场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检测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最大化的练习,达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寻找主题中的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知识点小、多、杂,这是生物学科的一大特点,尤其有一些章节,繁多而零碎的知识常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张冠李戴、顾此失彼。如《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中的《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那么,合理设计微课,将零碎的知识由点结线,由线织网,形成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制作了一个5min左右的微课。微课的设计以心脏结构中的规律性知识为主线,将学生最易混淆的心脏四个腔的结构、连通的血管等知识合理串联,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心房薄,心室厚,左心室最厚”等规律,学生学习时再也不是漏洞百出、似是而非的状态了。
二、突破时空限制,让实验教学不再纸上谈兵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可 以说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它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虽然实验教学已日益受到师生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受实验条件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操作性不强的实验,教师多采用讲授实验的方式。课堂上我们常看到这样一幕:教师在干巴巴地讲,学生在昏昏然地听。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更谈不上科学素养的培养。
如何突破时间、条件的限制,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的空间,微课就发挥了作用。
比如在处理“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这个实验中,由于本实验耗时时间长,实验过程难以在一节课上呈现,笔者就将实验微课引入课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笔者在所带班级中选择一个班级进行了探索尝试。从班级中挑选动手能力强,学习兴趣高的四个小组,提前两周给他们布置了任务。要求用手机或其他录像设备录下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每天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实验结果。要求最后每个小组制作一个3min的微课,课堂上小组代表播放并介绍。笔者本次尝试“试验”的结果:参与的同学兴致勃勃,异常认真、严谨地完成了实验,同时根据自己的切身操作过程总结出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一个小组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还找到了改进课本实验,使现象更明显的方法,也就是要让课本描述的2mm等长的距离改成1mm,才能有更明显的实验结果。课堂交流时由于是同伴的作品,没有参与的同学也都聚精会神地倾听,并对实验操作中的不严谨之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这种实验型微课是解决解决受实验场地、时间限制,课堂上不易开展的一类实验的极为成功的方法。一些操作过程非常复杂的实验也可以由教师录制后给学生播放。
三、拓展教学资源,让情感教育升华
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怎样的?人类是怎样来的?现在的地球还会出现原始生命吗?这些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可能通过亲自观察体验获得。虽然课标对这些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了解”,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的引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章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人类的起源》等内容时,笔者都制作了相应的微课。原始地球上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岁月,最初的生命诞生了„„早期的人类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生活环境的改变,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找能生存的办法,生命在一步步进化发展„„当神秘的史前世界转变成生动的、具有视觉冲击的影像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无不惊叹于生命的伟大!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对科学家探索生命奥秘的敬仰,对待科学态度的肃然等情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无形中形成了。通过微课,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推送课后作业讲评,破解课堂时间少的难题
生物学科课时少,课后作业的讲评不宜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而不讲评或将几次作业集中在一起讲评,会使学生的错误观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知识和能力缺陷得不到及时弥补
而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辅导学生课外作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布置作业的内容,教师准确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难点和易错点录好视频上传到相应的平台,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作业后自主批阅和解题了。生物课外作业的讲评只需录制教师讲评的声音,不需要录制讲评的场景和表情,所以每次课后作业的讲评录制大约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不会给老师造成大的负担,却能及时跟进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的今天,微课已成为教师教学上的助手,学生课后的“小老师”。作为传统生物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波.例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4.[2] 姚秀萍.发挥微课优势,突破语文教学难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 胡雁平.略谈微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教育观察,2015.
浅谈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淘让我们的沟通快捷、方便。而在语文教学方面,微课程的出现为我们的语文......
例谈幽默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生物教学中......
例谈分层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全面发展每位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差......
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例谈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显现出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