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7古代诗歌二首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1_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中语文 7古代诗歌二首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二首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归园田居》共五首,大概写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的次年(406)。课文选了第一首,这首诗写诗人弃官归田、决心归隐和躬耕的情况。诗人以兴奋的心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选择了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写,兴之所至,无意而工,颇得神韵。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摹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山居”指在山中居住,含隐居之意;“秋暝”指秋天的傍晚 咬文嚼字 1.字音 羁鸟(jī)守拙(zhuō)暧暧(ài)樊笼(fán)....秋暝(míng)浣(huàn)女 竹喧(xuān)...2.多音字

3.形近字

4.通假字 鸡鸣桑树颠(“颠”通“巅”)5.古今异义 天气晚来秋(“天气”在现代汉语中是“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在本诗中相当于“季节、气候”。)6.词类活用

莲动下渔舟(下,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沿水流的方向下行”。)暧暧远人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远离”。)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剖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不一定是愤激之词。表达类似意思的诗句在他的诗歌里有不少,如“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所谓“俗”“世情”“人间”等语,指的是士大夫之间的应酬交往、官场上的迎送酬酢等。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剖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这两种景象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陶渊明还有这样的诗句:“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羁鸟”“池鱼”两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而本性是难以改变的,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大河里,诗人也还是要归隐的。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剖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对仗工整。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美啊!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为历代人传诵。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剖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是写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的莲叶摇动起来。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十分巧妙,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动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剖析:“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两句的意思是:春草就随它的意衰败吧,王孙自可留在山中(这里的秋景仍值得欣赏)。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归来兮,山中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诗人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二、重点语段

1.“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剖析:“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方宅”“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诗人的要求很低,田地十余亩足矣,住所有几间草屋就行;“榆柳”“桃李”,是农村人家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远人村”“墟里烟”“鸡鸣”“狗吠”是乡村里常见的景象和常听到的声音。作者笔下的田园乡村生活平淡无奇,然而这几句诗读起来却有着盎然的诗意,并且能从中感受到诗人轻松、平和、喜悦的心情。2.“户庭无尘杂”至“复得返自然”。剖析:“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回应前面写自己的住处和心情:“无尘杂”,没有世俗之事的烦扰;“有余闲”,日子过得安闲舒适。正因为如此,才真正体会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快。这里的“樊笼”即上文的“尘网”,指官场生活,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和“池鱼”之感。既然如此,那么一旦冲出樊笼,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就会处处皆春,其乐无穷了。“返自然”照应开头“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真正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审美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它有“五美”:结构美,田园美,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

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田园美。这首诗的田园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诗句上。美在何处?淡雅开阔: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朦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这是一幅淡雅开阔的田园画。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人们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

意境美。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在这里,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了一种境界——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人格美。这首诗是在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任上挂印归家一年后写的。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当官比作“羁鸟”“池鱼”,极为形象、极为准确、极为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人格美。如果能从陶渊明此后至去世的二十年的生活和诗文中考察解读诗人,我们会更加为诗人伟大的人格而激动不已。

语言美。这首诗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癯而腴,淡而远。“榆柳”“桃李”,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配上“荫”“罗”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暧暧”“依依”,上下两句对用叠词,读来音节谐和,琅琅上口,更让人领略到一种悠悠邈邈、隐隐约约、情意绵绵的乡村远景。

《山居秋暝》赏析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雨后秋凉的感觉。这里“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也用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诗的第一句扣紧了题目中的“山居 ”,第二句点题,总叙了雨后秋气清爽的自然状况。接着两联,都是从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中具体表现的。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静,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蒙蒙雾气。山涧涨溢,径路石阶,淌过清澈的流泉,响起一串淙淙悦耳的声音。以动写静,动静结合,音响和画面交映,更加衬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而接着的五、六两句,诗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使静谧的山野,顿时充满了盎然生机。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那是渔人荡舟水上。这中间两联,先写大自然的幽趣,继而写农家的生活情景,诗情画意,把雨后秋山的风物,生动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诗人被深深陶醉了,所以诗的末联,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娱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归来兮,山中不可以久留”的典故,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示了归隐的决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一样蓬勃多姿,没有凄凉的音响和幽暗的色彩,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这首诗充分发挥了诗人身兼画家、音乐家,富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无怪乎苏轼评王维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高中语文 6 荷塘月色教案 鲁教版必修1

6 荷塘月色【设计说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佳作。作品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公开叛变而归于失败,全国上下笼......

高中语文 1 劝学教案 鲁教版必修1(整理)

1 劝 学【设计说明】本文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指导意义。根据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心理特点,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

高中语文 4.《鲁滨逊漂流记》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5

4 读《鲁滨逊漂流记》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一个知识贵族家庭,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和编辑家。她早在少女时代,就能一目十行,用收......

高中语文 19 元曲三首名师导航 粤教版

19 元曲三首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蟾宫曲·叹世》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却无一字言及当世。“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

《古代诗歌二首》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体会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3、初步学会诗歌分析、鉴赏的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的意象及......

《高中语文 7古代诗歌二首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1.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语文 7古代诗歌二首名师导航 鲁教版必修1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名师 诗歌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名师 诗歌 高中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