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_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语用下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二 实 小 陈 立 风
语文教学必须进入隐藏在语义学层面的词义、句义、段义、篇义之后的“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不让语文教学留于表面形式。其次,要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明白,语文教学要建构一种由“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言语行为,听话人的解释与交流,以及权力、接触、情感、交谈方式等共同构筑的可贵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家园。抓住这一点,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灵魂。
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
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怎么教?怎么学?教学中,有的忽视对略读课文学习的指导,略读课文成了自读课;有的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局限于让学生回答课文后的一两道题。同时,教学方法的千篇1律也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怎样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个人的思考:
一、找着力点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习得。抓住了“语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教学的奥秘,几乎全在“语言文字运用”六字上。“语用”将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 “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略”中求“精”,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二、融合运用
总是强调略读教学要讲究“简”、“略”,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适应,所以叫做略。” 可见,略读课文的“略”是指教师指导和学生所花的时间,而不是对课文的粗略理解。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和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三、迁移学法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教师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要字斟句酌。课堂上,他们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事,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而出现“教似不教,读似未读”的无效结果;另一种却因为许多略读课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品析词句、朗读感悟、积累运用、入文熏陶……面面俱到,使精读和略读混为一谈。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四、略重得当
比如《慈母情深》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略读课文。如何去处理这样的文章,精其所精,略其所略呢?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且以读代讲,变化反馈的形式,气氛宽松,为学生提供了多听、多辨、多说,博采众长的机会。这样把话语权给学生,情感真正是由学生自己品出来的。所以,我们的略读教学应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我的这堂课结合单元教学重点以及课文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感受慈母情深;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母爱的伟大!我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适情、适度,使得课文的感情、学生的感情、教师的感三者达到强烈的共鸣。
五、提高能力
“语用”教学,我们要做些什么?
1.加强汉字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多读、多背、多积累,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
3.以理解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为基础,从读学写;
4.让学生从课堂语言走向生活语言,进行适量的小练笔。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较之精读课文略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具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聚焦重点
略中有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要考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比如《和田的维吾尔》通过让学生找各段中心句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练笔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一夜的工作》我在执教本文时,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让学生找重点句写批注,体会作者真情实感。《金色的鱼钩》在教学这一课时抓住“把令你最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做好旁注,并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这一点展开教学。整堂课重点突出,紧紧抓住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写,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既感受了人物品质,又运用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略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
语文课堂必须转型,思想必须解放,教法必须变革。真正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实处,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就是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得法。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据此......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长久以来,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
探讨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在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所占的分量逐步增大,精读课文相对减少,到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和精读课文已......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很多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略读?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大致了解意思即可。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略读”往往没那么简单、粗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