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衡水高三月考文综历史含解析_高三月考文综试题汇总
学年衡水高三月考文综历史含解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月考文综试题汇总”。
„„„线„„„„○„„„„ „„„线„„„„○„„„„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衡水高三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
◎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解析】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思想上是反对君主专制“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下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含义相悖;C选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错在材料与政治腐败无关。2.B 【解析】题中文言文大意为: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锡占六分之一,是铸造钟鼎的比例;锡占五分之一,是造斧头的比例;锡占四分之一,是造戈乾的比例„„青铜的成分中有铜、锡,实际是铜锡合金,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熟练地掌握了较高的合金冶炼技术,故选B选项。A没选项有体现;C选项错在夏朝时期已经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D选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与题意无关。3.C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范围很广泛,“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故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同,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 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D 项错误。4.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打开中国大门,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其性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题干中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属“通商战争”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可见作者未能抓住这场战争的实质,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5.B 【解析】严复将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改造,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社会发展也适用,这是为了维新变法做铺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C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选项材料中涉及的不是科学发展。6.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整个广场”指**广场,“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荡”指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热烈庆祝和对新中国充满希望,D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符合“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荡”,排除A、B;不符合“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排除C。7.C 【解析】“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上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错误。8.A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87年”和“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规定的不足”可知,此项立法是公元前3世纪对《十二铜表法》的完善和发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最高价格为准”反映此内容更加合理;据此体现了罗马法更加趋于理性,故A正确;B、D与材料信
答案第1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息不符,故排除;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且没有保护奴隶的生命权,故C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联系材料《阿奎利亚法》规定的内容分析解答。9.B 【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虽然是资产阶级第一部成文宪法,但是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无形中存在种族歧视,可见,该法律难以消除美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故B正确;A中充分保障人权错误;C中民主自由显然不符合材料内涵;D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不符合材料人权问题。10.C 【解析】仔细分析材料,“给它所设想的受益者——被它界定为弱者、贫穷者和不幸者的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判断指的是反对福利政策,认为这一政策造成了损失,“削弱了个人的进取和自立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与材料观点相悖;D选项与材料含义相反。11.B 【解析】A是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是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体现,D是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B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寓意着苏联的解体,故B正确。12.D 【解析】从“反传统、画面或支离破碎或稀奇古怪或荒诞不经”可以确定这位画家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荒诞派的代表。A选项与事实不符;B选项错误,是现代主义;C选项错误,凡·高是印象派画家;D选项说法正确。13.
(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
(3)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结袁世凯。
改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可见孙中山希望国家富强,“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见孙中山希望清政府仿效日本,变法维新。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主义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实现了伟大转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4.示例
答案第2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评析:(1)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另外,白银具有作为货币的天然优势,比其他金属铸币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加稳定。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而国内白银产量的捉襟见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2)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明清闭关锁国政策阻止了白银大量流入,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阻碍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据材料一提到,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据材料二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先列出观点,再解析评析。例如: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家经济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而国内白银产量的捉襟见肘,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白银货币化 15.
(1)背景:东正教与斯拉夫人文明逐步结合;世俗专制皇权集团的存在;彼得大帝对政权的掌握。
(2)内容:确立了主教公会集体领导的新体制;取缔修道院和修道士制度;要求教会为自己效劳;要求教会为自己效劳。影响:加强了对教会的控制;巩固了世俗封建统治。【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彼得大帝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彼得大帝1721年罢黜了反对改革、干预皇权的牧首”、“削弱了教会反对派的力量,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还要求神职人员和教徒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自己效劳”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东正教与斯拉夫人文明逐步结合、世俗专制皇权集团的存在、彼得大帝对政权的掌握等。
(2)本问考查的是彼得大帝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信息“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以主教公会集体领导代替牧首一人领导”、“之后对修道院和修道士制度采取取缔政策”、“还要求神职人员和教徒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为自己效劳”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改革的内容以及材料信息“彼得大帝将教会牢牢控制在手中”、“同时又夺得了教会的大量财产来维护自身的世俗封建统治”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加强了对教会的控制、巩固了世俗封建统治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彼得大帝宗教改革·背景、内容及意义 16.
(1)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写实性);对社会现实进行强烈批判(批判性);
答案第3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性)。(6分)
(2)背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发生变化;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长期动荡;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9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旨在考查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注重写实、体现批判性、注重个性化、注重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等。
(2)本问考查的是巴尔扎克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工业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社会状况、作者个人的经历与艺术追求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作品的艺术风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概况及影响 17.
(1)内容: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被代表,不可分割;提倡直接民主制。
(2)影响:坚定了法国人民的信念;成为法国人们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冲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考查的是卢梭的民主思想,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所以主权也不可以被代表”、“在卢梭的理想状态中,无论是政法还是执法,都是公民直接参与完成的”等,分析、认知,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被代表,不可分割;提倡直接民主制等。
(2)本问考查的是卢梭民主思想对法国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坚定了法国人民的信念、成为法国人们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影响 18.
(1)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陆传播;受亚洲等民族国家独立的鼓舞;等等。
(2)影响: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对世界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
答案第4页,总5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根据材料提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对世界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冲击着两极格局。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原因影响 【名师点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浪潮首先兴起于北非。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正变,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正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在北非独立运动的影响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独立运动逐渐高涨。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共和国获得独立,纳米比亚为当时非洲最后独立的一个国家,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非洲的新兴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案第5页,总5页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政治试题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寿县一中2017学年度秋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
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答案......
2013~2014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文科能力综合测试参考答案地理部分:1—11CBCAAACBADA 36.(26分)(1)降水量小于450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成快速增强(2分);年......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