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某厂进行职工安全教育,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长甲为大家系统讲解了我国安全管理方针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等。甲讲,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于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甲进一步说,所谓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能量逆流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能量大小、能量集中程度、接触能量的人体部位、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能量的种类。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A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B.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C所谓“预防为主”,就是预防事故的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D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按照个人的意志开展生产活动,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多项选择题
1.按照甲对系统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A.整个厂是一个系统
B.厂中的一个班组不能成为一个系统 C.整个厂的生产工艺构成一个系统
D.整个厂生产工艺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
2.按照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A.中毒属于第一类伤害 B.中毒属于第二类伤害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越严重
甲鞋厂是以手工作坊为主的生产皮鞋的小厂,生产方式是外购橡胶模压鞋底、鞋用皮革、衬里用布、缝线、高强度防水胶等,手工下样,并用高强度防水胶将内衬、内垫分别与鞋底、鞋面黏合,用缝制机器将鞋底与鞋面绱(上音)好后,再在接缝处涂高强度防水胶以加强缝合牢度并防水。高强度防水胶里含有较高浓度的苯。
工厂是一幢独立的平房,有一扇通往室外的大门。进门东边是通往仓库的大门,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原、辅材料和成品,除装卸货外,仓库的门通常紧锁。进门西边是制作车间,主要作业均在此车间内,下样、缝制、黏合分三条工艺线,一字排开。车间的一角隔出一小间工人休息室。制作车间南、北有窗户,工人往往根据气温、风、雨等气象因素开窗或紧闭门窗。
从案例介绍可知,甲鞋厂使用的高强度防水胶具有(B)职业病危害因素。A.粉尘类
B.化学物质类 C.生物类
D放射类 多项选择题
有毒物质苯可能在该厂的(C、D)工艺过程中散发出来。A 下样
B.缝制
C.鞋底与内衬黏合D接缝加强、防水处理
甲市某商厦1991年10月竣工投人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200 m2,建筑面积7900m2,高20.4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
200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l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一起逃离现场。
21时35分甲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
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问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芒、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
1.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A、B、C、E)。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2.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是(A、C、D、E)。
A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B 低楼层发生火灾后,上层的人应往下跑,以便及时得到救援
C.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D.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E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逃生失败
一日,某县燃料公司蜂窝煤生产车间,王某和曾某操作搅拌机,另有3人负责捡蜂窝煤。约8时30分,曾某有事离开,由王某单独操作。8时50分,王某见搅拌机不能正常将煤料送上运输皮带,便站在搅拌机有旋转齿轮的一侧,用铁锹将机内煤料铲到出口处。在铲料过程中,搅拌机一对离地约80 cm、直径约15 cm、相向啮(nie)合的齿轮将王的衣袖夹住.王拼命想把衣袖拉出,因自身力量太小不能成功。而离他仅7 m远的3个捡煤工人,竟无一人看见。事故导致王某右肘以下粉碎。
据调查,该公司搅拌机投入运行10多年来,其齿轮一直没有安装防护罩。在运行过程中,多次将上机操作的工人衣服夹住,但因其转速较慢且工人采取的措施得当,一般只将衣服夹烂,未出现伤人事故,未引起企业的重视。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立即派人安装了防护罩。但对于右臂仅存10 cm的王某来说,一条手臂换了一个安全防护罩,代价太大了。
在机械传动装置中的各零件所造成的伤害事故中,齿轮所造成的伤害占很大比例。在齿轮传动中,齿轮啮合处以及各轮辐间的空隙是最大危险点,工人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极易被卷入而造成伤害事故。本案例中,工人王某的衣袖就是被齿轮啮合处咬住,导致右肘以下粉碎。
直接原因:
(1)齿轮部位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2)操作人员忽视安全,凭以往经验做事。间接原因:
(1)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防护投入。(2)工人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2.该县人民医院为什么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陈某、唐某、周某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后果应由县人民医院承担。
1996年11月20日,丙市发生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事故经过:丙市某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请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1996年l 1月20日13时20分左右,该歌舞厅3号雅间内,吴某(市化工技校学生)给李某(市玻璃制品厂工人)等人散发香烟,李某坐在转角沙发顶部,用卷着的报纸燃火点烟,随手将未熄灭的报纸扔进所坐沙发的破损洞里,致使沙发起火。李某和陈某(待业青年)把起火沙发两侧的沙发拉出,又跑到吧台拿来汽水灭火,用脚踩火,未能扑火。进而火势蔓延,火焰蹿出了3号雅间,将歌舞厅墙壁悬挂的装饰布点燃,火势迅速扩大。当火焰蹿出3号雅间,迅速蔓延时,人们一起拥到北门(只有0.8 m宽)逃生,由于门窄拥挤且有5级台阶,有的人又返到南安全门(安全门平时上栓挂锁,很少有人知道)。在舞厅的304人中(包括工作人员5名),只有71人逃生成功,其余233人不同程度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有的被烧死,有的窒息而亡。造成死亡233人(其中男133人,女l00人),重伤4人,轻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8万元的特大火灾伤亡事故。
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李某在3号雅间点烟时,将沙发引燃.并未能及时将火扑灭。
造成火灾事故的间接原因:(1)该歌舞厅严重违章经营。歌舞厅由王某个人承包,经丙市某区公安分局核准定员140人,而火灾发生时,场内人员达299人(不包括工作人员5名),严重超员。(2)歌舞厅使用大量可燃物装修。歌舞厅在1996年6月重新装修时,使用了大量的易燃装饰材料。装修完毕后没有向文化、消防部门申清验收便开始营业。此后虽经文化、公安部门检查督促,经营者仍未整改,消除隐患。(3)歌舞厅起火后,经营者没有及时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造成人群混乱,拥至狭窄的北门,挤倒成堆,加之室内装饰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使大量人员一氧化碳中毒,无力逃离火场,造成人员死亡。
2.通过该事故,请分析在火灾初期阶段,应采取哪些有效的疏散措施可以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中的伤亡。
(1)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在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必须有组织地进行疏散。
(2)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人员多、疏散条件差、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下,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3)疏散引导。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工作人员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掩护被困人员疏散。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撤离火场。
(4)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对疏散出来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
《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侠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1.......
2006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某民营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日光油漆。其生产车间和库房中的主要原料和辅料有甲苯、二甲苯、甲基......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卷一〔考试注意事项〕一、本考试由一部分组成,共4题( 用约15天。【问题]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工程技术理论方法等对电厂......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一个例子:请确定事故的性质并说明原因答:是责任事故。因为上述案例存在“三违”现象。由于“三违”现象导致事故发生。1.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9+5 按《......
一、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医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