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_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

为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自2004年开始,总局将依据《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

现将《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附件一)、《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附件二)印发给你们,请你局按此要求组织本省环境监测站的达标验收工作。你局预审合格后,总局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环境监测站以及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进行验收。申请总局验收时,需提交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总结报告,并填写《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附件三)和《全省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附件四),报我局规划与财务司。

通过总局验收的环境监测站,总局授予“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达标监测站”的称号和证书。

联系人:总局规划与财务司 王圻

联系电话:(010)67118479,传真:67114354

二00四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一: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

附件二: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

附件三: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

附件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 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

附件一:

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118号)精神,加强和规范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特制定本验收办法。

第二条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为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以下简称达标验收)的基本依据。达标验收考核内容包括人员构成、业务经费、业务用房、仪器设备配置等情况。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环保系统所属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达标验收。第四条 达标验收实行统一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

国家环保总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情况实行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站和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站总体达标进行验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负责组织所辖区域二、三级站的达标验收工作。

第五条 总局验收程序:

首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对所属一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达标情况进行预审,预审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的,方可申请国家环保总局验收。

申请总局达标验收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提交验收申请书(内容和格式要求见附件三)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提出申请验收的一级站达标情况进行审核。审核成绩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的一级站,即通过验收,被总局评定为达标监测站。

第六条 考核计分办法:

达标验收考核按《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附件二)计分。

第七条 达标验收工作总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请于2005年6月前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验收情况向国家环保总局报送专题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将酌情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标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专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环境监测站设置情况;各监测站的人员、业务经费和业务用房、仪器设备配置、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各站达标考评情况及结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对所辖区域二、三级站的达标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二:

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

┏━┯━┯━━┯━━┯━━━━━━━━━━━━━━━━━━━━━━━┯━━━━━━━━━━━━━━━━━━━━━━━━━━━━┓┃类│序│指标│分值│

具体考评要点及分值

扣分说明

┃┃别│号│内容│

┃┠─┼─┼──┼──┼───────────────────────┼────────────────────────────┨┃机│ 1│机构│2分 │有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

1分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构│ │名称│

│单位名称符合标准化规定

1分

┃┃与│ │

┃┃人│ │

┃┃员│ │

┃┠─┼─┼──┼──┼───────────────────────┼────────────────────────────┨┃ │ 2│人员│4分 │人员编制达到相应的标准,有编委认可文件

│按国家相应标准的下限计算,人员编制达到下限不扣分,每低10┃┃ │ │编制│

4分│%扣2分,扣完为止。

┃┠─┼─┼──┼──┼───────────────────────┼────────────────────────────┨┃ │ 3│专业│6分 │人员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一级站、二级站│按比例要求的下限,每低2%扣1分,扣完为止。

┃┃ │ │技术│

│80%-85% 三级站75%-80%

3分

┃┃ │ │人员│

┃┃ │ │结构│

┃┃ │ │和比│

┃┃ │ │例 │

┃┠─┼─┼──┼──┼───────────────────────┼────────────────────────────┨┃ │ │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符合:一级站3∶5∶

2│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之和在80%以上,且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达 ┃┃ │ │

│二级站2.5∶4.5∶3 三级站1∶4∶5 ;高、中、初 │到要求,不扣分;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达不到要求,扣1分。

┃┃ │ │

│级技术人员也可按学历计算,博士、硕士为高级,大│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之和低于标准,从1分扣起,每低10%再扣┃┃ │ │

│学本科为中级,本科以下为初级

3分

│1分,扣完为止。

┃┠─┼─┼──┼──┼───────────────────────┼────────────────────────────┨┃监│ 4│监测│5分 │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测│ │站经│

│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2分

┃┃经│ │费 │

┃┃费│ │

┃┠─┼─┼──┼──┼───────────────────────┼────────────────────────────┨┃ │ │

│监测站业务经费(不含人员经费)达到相应标准

│人员经费以外的所有用于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均经费,按照标准下┃┃ │ │

3分│限值,每少0.5万元扣1分,扣完为止。

┃┠─┼─┼──┼──┼───────────────────────┼────────────────────────────┨┃仪│ 5│基本│35分│现场查验站内的仪器设备,达到标准中基本仪器设备│以规定的仪器设备项目和数量计算,每缺1项扣0.3分,有该项仪┃┃器│ │配置│

│配置表1-46项规定的配置标准

30分

│器设备但数量不足扣0.1分。

┃┃设│ │

┃┃备│ │

┃┠─┼─┼──┼──┼───────────────────────┼────────────────────────────┨┃ │ │

│现场查验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中47-67项

│色质联机、苏码罐各0.5分;具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打印 ┃┃ │ │

自定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机、复印机和传真机得2分;其他仪器设备酌情得分,满分2分。┃┃ │ │

5分

┃┠─┼─┼──┼──┼───────────────────────┼────────────────────────────┨┃ │ 6│专项│6分 │应急监测:制定了应急监测实施办法并根据需要配备│无应急监测实施办法扣0.5分;无应急监测仪器扣2分;无交通工┃┃ │ │配置│

│了现场项目的监测仪器以及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具扣0.5分

┃┃ │ │

3分

┃┠─┼─┼──┼──┼───────────────────────┼────────────────────────────┨┃ │ │

│根据本地的环境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有开展其他相│没有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不扣分;

┃┃ │ │

│应专项工作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

3分

│具有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无相应仪器设备的,每个专项扣1 ┃┃ │ │

│分,扣完为止;

┃┃ │ │

│不承担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但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并配备必要仪┃┃ │ │

│器设备的,每个专项加1分。

┃┠─┼─┼──┼──┼───────────────────────┼────────────────────────────┨┃监│ 7│监测│ 5分│监测用房面积达到标准

5分

│人员基数按定编计算,每少10平方米扣0.1分,扣完为止。

┃┃测│ │用房│

┃┃用│ │面积│

┃┃房│ │

┃┠─┼─┼──┼──┼───────────────────────┼────────────────────────────┨┃业│ 8│环境│ 8分│承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的一级站,例行监测点、│检查两年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报表;无报表、无数据库扣 ┃┃务│ │质量│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均符合有关监测技术规范│8分;一级站检查汇总数据库,内容不全的酌情扣分。

┃┃能│ │例行│

│的要求并检查数据报表和数据库 8分

┃┃力│ │监测│

│不承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的一级站,重点检查汇│

┃┃和│ │

│总数据报表和汇总数据库

8分

┃┃水│ │

┃┃平│ │

┃┠─┼─┼──┼──┼───────────────────────┼────────────────────────────┨┃ │ 9│工业│ 6分│完成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污染源监督监│检查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季报表,一级站检查汇总数据库,无 ┃┃ │ │污染│

│测任务

6分

│报表、无数据库扣6分,内容不全的酌情扣分。

┃┃ │ │源监│

┃┃ │ │督监│

┃┃ │ │测 │

┃┠─┼─┼──┼──┼───────────────────────┼────────────────────────────┨┃ │10│监测│ 9分│具备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中规定的基本监│缺少基本监测项目分析能力的酌情扣分。

┃┃ │ │分析│

│测项目能力

6分

┃┃ │ │能力│

┃┠─┼─┼──┼──┼───────────────────────┼────────────────────────────┨┃ │ │

│每个项目必须有二名以上监测技术人员同时持有上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

│证

3分

┃┠─┼─┼──┼──┼───────────────────────┼────────────────────────────┨┃ │11│监测│ 6分│监测分析人员必须通过技术考核,持有监测人员上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分析│

│证

6分

┃┃ │ │人员│

┃┃ │ │持证│

┃┃ │ │上岗│

┃┠─┼─┼──┼──┼───────────────────────┼────────────────────────────┨┃ │12│执行│ 6分│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各项要求按时报送各类│检查监测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和各类报告审核情况,并酌情扣

┃┃ │ │环境│

│数字型和文字型报告,并严格实行三级审核

│分。

┃┃ │ │监测│

6分│

┃┃ │ │报告│

┃┃ │ │制度│

┃┠─┼─┼──┼──┼───────────────────────┼────────────────────────────┨┃ │13│档案│ 2分│档案管理符合规范

1分

│查阅档案卷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管理│

│有专人管理

0.5分

┃┃ │ │工作│

│有专门档案室

0.5分

┃┗━┷━┷━━┷━━┷━━━━━━━━━━━━━━━━━━━━━━━┷━━━━━━━━━━━━━━━━━━━━━━━━━━━━┛

附件三: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

国家环保总局:

根据《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以及《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的要求,本局所属的____________站已具备验收的条件,并做好了接受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特此申请组织验收。

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

环境保护局地址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

局长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

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址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

站长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申请验收单位需准备以下材料:

┃┠────────────────────────────────┨┃

┃┃⑴ 预评分表(见附表3-6);

┃┃⑵ 监测站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结构(见附表3-1和附表3-2);

┃┃⑶ 监测业务经费与业务用房情况说明;

┃┃⑷ 监测工作能力一览表(见附表3-3);

┃┃⑸ 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统计表(见附表3-4和附表3-5);

┃┃⑹ 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四)。

┃┗━━━━━━━━━━━━━━━━━━━━━━━━━━━━━━━━┛

附表3-

1监测站(级站)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表

┏━━┯━━┯━━┯━━━━┯━━┯━━┯━━━━┯━━━━━━━━┓┃部门│姓名│学历│所学专业│职务│职称│持证情况│参加环保工作时间┃┠──┼──┼──┼────┼──┼──┼────┼────────┨┃

┃┠──┼──┼──┼────┼──┼──┼────┼────────┨┃

┃┠──┼──┼──┼────┼──┼──┼────┼────────┨┃

┃┠──┼──┼──┼────┼──┼──┼────┼────────┨┃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人员编制和结构表

┏━━━━┯━━━━━━━━━━━━━━━━━━━━━━━━━━┓┃人员编制│

人员结构

┃┠────┼──────────────────────────┨┃编制标准│技术人员

(人)占总数

%

┃┃定编文号│高 工(博士、硕士)

(人)

┃┃定编人数│工程师(大学本科)

(人)

┃┃定编时间│助工及以下(大专、中专)

(人)

┃┃现有人数│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十分制)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监测能力一览表

┏━━━━━┯━━━━━━━━━━━┯━━━━━━━━━━┓┃

类别

│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情况│ 实际开展的监测项目┃┠─────┼──────┬────┼───┬──────┨┃

名称│ 数量 │ 名称│

数量

┃┠─────┼──────┼────┼───┼──────┨┃ 大气监测 │

┃┠─────┼──────┼────┼───┼──────┨┃ 废气监测 │

┃┠─────┼──────┼────┼───┼──────┨┃ 降水监测 │

┃┠─────┼──────┼────┼───┼──────┨┃ 水质监测 │

┃┠─────┼──────┼────┼───┼──────┨┃ 废水监测 │

┃┠─────┼──────┼────┼───┼──────┨┃噪声、振动│

┃┃监测

┃┠─────┼──────┼────┼───┼──────┨┃生物、生态│

┃┃监测

┃┠─────┼──────┼────┼───┼──────┨┃土壤、底质│

┃┃、固废监测│

┃┠─────┼──────┼────┼───┼──────┨┃ 合 计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情况表

┏━━┯━━━━━━━━━━━━┯━━━━┯━━━━┯━━━━┯━━┓┃序号│

配置标准

│现有配置│仪器价格│配置时间│备注┃┠──┼────────────┼────┼────┼────┼──┨┃ 1 │1/万分析天平

┃┠──┼────────────┼────┼────┼────┼──┨┃ 2 │1/10万分析天平

┃┠──┼────────────┼────┼────┼────┼──┨┃ 3 │pH计(实验室用)

┃┠──┼────────────┼────┼────┼────┼──┨┃ 4 │pH计(现场用)

┃┠──┼────────────┼────┼────┼────┼──┨┃ 5 │电导仪

┃┠──┼────────────┼────┼────┼────┼──┨┃ 6 │离子计

┃┠──┼────────────┼────┼────┼────┼──┨┃ 7 │浊度计

┃┠──┼────────────┼────┼────┼────┼──┨┃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9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10│紫外分光光度计

┃┠──┼────────────┼────┼────┼────┼──┨┃ 11│红外分光光度计

┃┠──┼────────────┼────┼────┼────┼──┨┃ 12│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 13│等离子发射光谱

┃┠──┼────────────┼────┼────┼────┼──┨┃ 14│离子色谱仪

┃┠──┼────────────┼────┼────┼────┼──┨┃ 15│气相色谱仪

┃┠──┼────────────┼────┼────┼────┼──┨┃ 16│液相色谱仪

┃┠──┼────────────┼────┼────┼────┼──┨┃ 17│油份浓度仪

┃┠──┼────────────┼────┼────┼────┼──┨┃ 18│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 19│COD快速测定仪

┃┠──┼────────────┼────┼────┼────┼──┨┃ 20│BOD培养箱

┃┠──┼────────────┼────┼────┼────┼──┨┃ 21│蒸馏水器

┃┠──┼────────────┼────┼────┼────┼──┨┃ 22│电冰箱或冷柜

┃┠──┼────────────┼────┼────┼────┼──┨┃ 23│水样采样器

┃┠──┼────────────┼────┼────┼────┼──┨┃ 24│便携式流速测量仪

┃┠──┼────────────┼────┼────┼────┼──┨┃ 25│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 26│大气采样器

┃┠──┼────────────┼────┼────┼────┼──┨┃ 27│TSP采样器

┃┠──┼────────────┼────┼────┼────┼──┨┃ 28│PM10采样器

┃┠──┼────────────┼────┼────┼────┼──┨┃ 29│降水采样器

┃┠──┼────────────┼────┼────┼────┼──┨┃ 30│TOC测定仪

┃┠──┼────────────┼────┼────┼────┼──┨┃ 31│溶解氧测定仪

┃┠──┼────────────┼────┼────┼────┼──┨┃ 32│细菌检定分类系统

┃┠──┼────────────┼────┼────┼────┼──┨┃ 33│生物发光测量仪

┃┠──┼────────────┼────┼────┼────┼──┨┃ 34│PM2.5采样器

┃┠──┼────────────┼────┼────┼────┼──┨┃ 35│生物显微镜

┃┠──┼────────────┼────┼────┼────┼──┨┃ 36│土壤采样器

┃┠──┼────────────┼────┼────┼────┼──┨┃ 37│煤含硫量分析仪

┃┠──┼────────────┼────┼────┼────┼──┨┃ 38│烟尘测试仪

┃┠──┼────────────┼────┼────┼────┼──┨┃ 39│烟气测试仪

┃┠──┼────────────┼────┼────┼────┼──┨┃ 40│烟尘黑度仪

┃┠──┼────────────┼────┼────┼────┼──┨┃ 41│汽车尾气监测仪

┃┠──┼────────────┼────┼────┼────┼──┨┃ 42│柴油机排烟黑度监测仪

┃┠──┼────────────┼────┼────┼────┼──┨┃ 43│声级计

┃┠──┼────────────┼────┼────┼────┼──┨┃ 44│振动测定仪

┃┠──┼────────────┼────┼────┼────┼──┨┃ 45│全球定位系统(GPS)

┃┠──┼────────────┼────┼────┼────┼──┨┃ 46│环境监测车(不含小轿车)│

┃┠──┼────────────┼────┼────┼────┼──┨┃ 4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相应│

┃┃

│处理和检测装置

┃┠──┼────────────┼────┼────┼────┼──┨┃ 48│苏码罐(含清洗和配气系 │

┃┃

│统)

┃┠──┼────────────┼────┼────┼────┼──┨┃ 49│监测信息工作站

┃┠──┼────────────┼────┼────┼────┼──┨┃ 50│多媒体微机

┃┠──┼────────────┼────┼────┼────┼──┨┃ 51│笔记本微机

┃┠──┼────────────┼────┼────┼────┼──┨┃ 52│大屏幕投影设备(套)

┃┠──┼────────────┼────┼────┼────┼──┨┃ 53│光盘刻录机

┃┠──┼────────────┼────┼────┼────┼──┨┃ 54│彩色绘图机

┃┠──┼────────────┼────┼────┼────┼──┨┃ 55│数字化仪

┃┠──┼────────────┼────┼────┼────┼──┨┃ 56│彩色扫描仪

┃┠──┼────────────┼────┼────┼────┼──┨┃ 57│摄像机

┃┠──┼────────────┼────┼────┼────┼──┨┃ 58│图形显示器

┃┠──┼────────────┼────┼────┼────┼──┨┃ 59│录像机

┃┠──┼────────────┼────┼────┼────┼──┨┃ 60│字幕机

┃┠──┼────────────┼────┼────┼────┼──┨┃ 61│打印机

┃┠──┼────────────┼────┼────┼────┼──┨┃ 62│彩色打印机

┃┠──┼────────────┼────┼────┼────┼──┨┃ 63│数字、视频信号转换器

┃┠──┼────────────┼────┼────┼────┼──┨┃ 64│通讯设备

┃┠──┼────────────┼────┼────┼────┼──┨┃ 65│远程通讯设备

┃┠──┼────────────┼────┼────┼────┼──┨┃ 66│复印机

┃┠──┼────────────┼────┼────┼────┼──┨┃ 67│传真机

┃┗━━┷━━━━━━━━━━━━┷━━━━┷━━━━┷━━━━┷━━┛

附表3-

5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专项配置情况表

┏━━┯━━━━━━━━━━━━━┯━━━━┯━━━━┯━━━━┯━━┓┃序号│

配置标准

│现有配置│仪器价格│配置时间│备注┃┠──┼─────────────┼────┼────┼────┼──┨┃ 1 │土壤水分测定仪

┃┠──┼─────────────┼────┼────┼────┼──┨┃ 2 │普通小型气象观测仪

┃┠──┼─────────────┼────┼────┼────┼──┨┃ 3 │便携式光面积测定仪

┃┠──┼─────────────┼────┼────┼────┼──┨┃ 4 │倒置显微镜

┃┠──┼─────────────┼────┼────┼────┼──┨┃ 5 │普通地物光谱仪

┃┠──┼─────────────┼────┼────┼────┼──┨┃ 6 │光合系统测定仪

┃┠──┼─────────────┼────┼────┼────┼──┨┃ 7 │卫星遥感解译设备

┃┠──┼─────────────┼────┼────┼────┼──┨┃ 8 │野外通讯设备

┃┠──┼─────────────┼────┼────┼────┼──┨┃ 9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

┃┠──┼─────────────┼────┼────┼────┼──┨┃ 10│深层采水器

┃┠──┼─────────────┼────┼────┼────┼──┨┃ 11│沉积物采样器

┃┠──┼─────────────┼────┼────┼────┼──┨┃ 12│生物采样器

┃┠──┼─────────────┼────┼────┼────┼──┨┃ 13│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 14│小型采样艇或采样船

┃┠──┼─────────────┼────┼────┼────┼──┨┃ 15│便携式盐度计

┃┠──┼─────────────┼────┼────┼────┼──┨┃ 16│粒度分析仪

┃┠──┼─────────────┼────┼────┼────┼──┨┃ 17│船载多功能水质监测仪

┃┠──┼─────────────┼────┼────┼────┼──┨┃ 18│能量散射型X-射线荧光能谱仪│

┃┃

│(国家级)

┃┠──┼─────────────┼────┼────┼────┼──┨┃ 19│碳-分析仪(国家级)

┃┠──┼─────────────┼────┼────┼────┼──┨┃ 20│GMS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

┃┃

│(国家级、省级)

┃┠──┼─────────────┼────┼────┼────┼──┨┃ 21│激光差分雷达(国家级)

┃┠──┼─────────────┼────┼────┼────┼──┨┃ 22│SC-1型半自动(或全自动)沙│

┃┃

│尘采样器

┃┠──┼─────────────┼────┼────┼────┼──┨┃ 23│标准转子流量校准仪

┃┠──┼─────────────┼────┼────┼────┼──┨┃ 24│中流量孔口流量计

┃┠──┼─────────────┼────┼────┼────┼──┨┃ 25│恒温恒湿箱

┃┠──┼─────────────┼────┼────┼────┼──┨┃ 26│水文气象监测仪

┃┠──┼─────────────┼────┼────┼────┼──┨┃ 27│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 28│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

┃┠──┼─────────────┼────┼────┼────┼──┨┃ 29│便携式多种气体校定仪

┃┠──┼─────────────┼────┼────┼────┼──┨┃ 30│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

┃┠──┼─────────────┼────┼────┼────┼──┨┃ 31│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 32│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 33│简易快速检测管

┃┠──┼─────────────┼────┼────┼────┼──┨┃ 34│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 35│BOD快速测定仪

┃┠──┼─────────────┼────┼────┼────┼──┨┃ 36│应急检测箱

┃┠──┼─────────────┼────┼────┼────┼──┨┃ 37│毒物检测箱

┃┠──┼─────────────┼────┼────┼────┼──┨┃ 38│车载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 39│车载式GC-MS仪

┃┠──┼─────────────┼────┼────┼────┼──┨┃ 40│便携式χ、γ辐射剂量率仪 │

┃┃

│(宽量程)

┃┠──┼─────────────┼────┼────┼────┼──┨┃ 41│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

┃┠──┼─────────────┼────┼────┼────┼──┨┃ 42│其他设备与个人防护装备

┃┠──┼─────────────┼────┼────┼────┼──┨┃ 43│频谱仪(含天线)

┃┠──┼─────────────┼────┼────┼────┼──┨┃ 44│无线电干扰测量仪

┃┠──┼─────────────┼────┼────┼────┼──┨┃ 45│工频辐射监测仪

┃┠──┼─────────────┼────┼────┼────┼──┨┃ 46│射频辐射监测仪

┃┠──┼─────────────┼────┼────┼────┼──┨┃ 47│个人防护用品

┃┠──┼─────────────┼────┼────┼────┼──┨┃ 48│(电力架空线)测高仪、激光│

┃┃

│测距仪

┃┠──┼─────────────┼────┼────┼────┼──┨┃ 49│射频感应电流测量仪

┃┠──┼─────────────┼────┼────┼────┼──┨┃

┃┗━━┷━━━━━━━━━━━━━┷━━━━┷━━━━┷━━━━┷━━┛

附表3-6

监测站(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预审考评表

┏━━━┯━┯━━━━━━━┯━━┯━━━━━━━━━━━━━━━━━━━━━┯━━┯━━━┯━━━┓┃ 类别 │序│

考核项目

│项目│

考核内容

│单项│预评分│扣分情┃┃

│号│

│分值│

│分值│ 结果 │况说明┃┠───┼─┼───────┼──┼─────────────────────┼──┼───┼───┨┃机构与│ 1│

机构名称

│ 2 │是否有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

│ 1 │

┃┃人员 │ │

┃┠───┼─┼───────┼──┼─────────────────────┼──┼───┼───┨┃

│ │

│单位名称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

│ 1 │

┃┠───┼─┼───────┼──┼─────────────────────┼──┼───┼───┨┃

│ 2│

人员编制

│ 4 │人员编制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4 │

┃┠───┼─┼───────┼──┼─────────────────────┼──┼───┼───┨┃

│ 3│专业技术人员结│ 6 │人员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3 │

┃┃

│ │构和比例

┃┠───┼─┼───────┼──┼─────────────────────┼──┼───┼───┨┃

│ │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3 │

┃┠───┼─┼───────┼──┼─────────────────────┼──┼───┼───┨┃监测经│ 4│ 监测站经费 │ 5 │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 2 │

┃┃费

│ │

│经费是否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

┃┠───┼─┼───────┼──┼─────────────────────┼──┼───┼───┨┃

│ │

│监测经费(不含人员经费)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3 │

┃┠───┼─┼───────┼──┼─────────────────────┼──┼───┼───┨┃仪器设│ 5│

基本配置

│ 35│是否达到标准中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中1-46项规│ 30│

┃┃备

│ │

│定的配置标准要求

┃┠───┼─┼───────┼──┼─────────────────────┼──┼───┼───┨┃

│ │

│是否达到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47-67项中的部分 │ 5 │

┃┃

│ │

│自定仪器设备要求

┃┠───┼─┼───────┼──┼─────────────────────┼──┼───┼───┨┃

│ 6│

专项配置

│ 6 │是否制定了应急监测的实施办法,配置了现场项│ 3 │

┃┃

│ │

│目的监测仪器以及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

│ │

│有无开展其他相应专项工作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 3 │

┃┠───┼─┼───────┼──┼─────────────────────┼──┼───┼───┨┃ 监测 │ 7│ 监测用房面积 │ 5 │人均监测用房面积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5 │

┃┃ 用房 │ │

┃┠───┼─┼───────┼──┼─────────────────────┼──┼───┼───┨┃业务能│ 8│

环境质量

│ 8 │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是否符合│ 8 │

┃┃力和水│ │

例行监测

│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数据报表和数据库内│

┃┃平

│ │

│容是否完整

┃┠───┼─┼───────┼──┼─────────────────────┼──┼───┼───┨┃

│ 9│ 工业污染源 │ 6 │是否完成上级环境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污染源监│ 6 │

┃┃

│ │

监督监测

│督监测任务

┃┠───┼─┼───────┼──┼─────────────────────┼──┼───┼───┨┃

│10│ 监测分析能力 │ 9 │是否具备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中规定│ 6 │

┃┃

│ │

│的基本监测项目能力(基本监测项目是指相应环│

┃┃

│ │

│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必测│

┃┃

│ │

│项目)

┃┠───┼─┼───────┼──┼─────────────────────┼──┼───┼───┨┃

│ │

│每个监测项目是否都有二名以上监测技术人员同│ 3 │

┃┃

│ │

│时持有上岗证

┃┠───┼─┼───────┼──┼─────────────────────┼──┼───┼───┨┃

│11│ 监测分析人员 │ 6 │监测分析人员是否通过技术考核,持有上岗证 │ 3 │

┃┃

│ │

持证上岗

┃┠───┼─┼───────┼──┼─────────────────────┼──┼───┼───┨┃

│ │

│新进人员(中专毕业生除外)是否在一年通过上│ 3 │

┃┃

│ │

│岗考核

┃┠───┼─┼───────┼──┼─────────────────────┼──┼───┼───┨┃

│12│ 执行环境监测 │ 6 │是否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各项要求按时│ 6 │

┃┃

│ │

报告制度

│报送各类数字型和文字型报告,并严格实行三级│

┃┃

│ │

│审核

┃┠───┼─┼───────┼──┼─────────────────────┼──┼───┼───┨┃

│13│ 监测档案管理 │ 2 │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规范

│ 1 │

┃┠───┼─┼───────┼──┼─────────────────────┼──┼───┼───┨┃

│ │

│是否设专人管理

│ 0.5│

┃┠───┼─┼───────┼──┼─────────────────────┼──┼───┼───┨┃

│ │

│是否设有专门档案室

│ 0.5│

┃┠───┼─┼───────┼──┼─────────────────────┼──┼───┼───┨┃ 合计 │ │

│ 100│

┃┗━━━┷━┷━━━━━━━┷━━┷━━━━━━━━━━━━━━━━━━━━━┷━━┷━━━┷━━━┛

附件四:

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

┏━━━┯━━━━━━┯━━━━┯━━━━━━━━━┓┃

│ 监测站名称 │预审得分│

是否达标

┃┠───┼──────┼────┼─────────┨┃一级站│

┃┠───┼──────┼────┼─────────┨┃二级站│ 二级站总数│

│达标率:

┃┠───┼──────┼────┼─────────┨┃

┃┠───┼──────┼────┼─────────┨┃

┃┠───┼──────┼────┼─────────┨┃

┃┠───┼──────┼────┼─────────┨┃

┃┠───┼──────┼────┼─────────┨┃

┃┠───┼──────┼────┼─────────┨┃

┃┠───┼──────┼────┼─────────┨┃

┃┠───┼──────┼────┼─────────┨┃三级站│ 三级站总数│

│达标率:

┃┠───┼──────┼────┼─────────┨┃

┃┠───┼──────┼────┼─────────┨┃

┃┠───┼──────┼────┼─────────┨┃

┃┠───┼──────┼────┼─────────┨┃

┃┠───┼──────┼────┼─────────┨┃

┃┠───┼──────┼────┼─────────┨┃

┃┠───┼──────┼────┼─────────┨┃

┃┠───┼──────┼────┼─────────┨┃

┃┗━━━┷━━━━━━┷━━━━┷━━━━━━━━━┛

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我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和核心水源区,被环保部确定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质安全是调水的关键。为确保一池清水北送,近年来......

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经 验 选 登“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站房”模式下的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大同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 杨智明 陈卫玉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73年3月,隶属于......

大名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

大名县环境保护局关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大名县环境保护局对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公布

2011年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公布2011-3-22 中国化工仪器网作者:佚名点击:4795关于申报2011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1.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_图文(精)

附件一: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第一条为全面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范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与验收,提升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特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通知 监测站 办公厅关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通知 监测站 办公厅关于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