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_关于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环境工程091班邱永辉
一、读书计划
1、读书目标:开阔视野,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扩展知识面,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鉴赏能力以及对生活各种现象的认识,从而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创造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爱读书习惯的21世纪青年。
2、读书书目:《红楼梦》、三国演义》、《唐宋诗词鉴赏》、《庄子》、《中华上下五千年》、《陶渊明诗集》等。
3、读书安排:寒假期间前15天细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再看高三第六册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中有关于《红楼梦》知识的文章;16—18天之间重温一遍《三国演义》;19—21天比较详细地阅读《唐宋诗词鉴赏》和《中华上下五千年》;22—30天这期间认真品读《庄子》和其相关介绍的文章。
二、读书·杂想·心得谈到读书,我想很多人都会这样说,我度过不知道有多少数,接着就列举出一些著作的书名,比如这那之类的。其实只要我们的文化水平超过了高中阶段,我们肯定读过不少书,然而有几本书会令我们去深深地体会并感知作者的意图、志向和领略其中的文字美呢?
从儿童知识,我们就开始接触书本,那时我们读书没有去细细地体会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认真体会书中之意,处于此阶段的我们,思想很纯真,可能只知道去看书本中炫丽的图画或者天天背一些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名句,那时我们无需去想那么多,也不必寻根究底,只让其带给我们少许的知识和兴趣爱好。到了中学阶段我们已能揣测一下作者的心意或是身临其境地体会下自己的感受,蛋终究不能完全地感受着作者所言何事而又欲言何事,可能只时触摸到作
者的一缕情绪罢啦。已而是大学生的我不能只停留在这些表面上的东西,而应深究其味。
读书就像是品一杯浓茶,初入口时会觉少许苦涩,但品之愈久,其味愈香;也像是在与一个知心的朋友交谈,倾述愈久,便愈知其心;也像是在倾听一位智者的话语,可能一句话就能点醒梦中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像是行驶在茫茫黑夜的海面上前面出现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内心的充实,思想越发变得敏锐,它使生命的重量更加厚重,生命的宽度更加宽广。
读了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之后,我不禁为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力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力表现出那一时代的众生相而折服,不仅塑造出了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而且还把四百多位人物用日常生活细节这张网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该做什么都预留地步,既不因小失大,让细节遮蔽了人物,又不一枝独秀,使人物脱离环境与背景,不多一字不少一字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本质。
惊叹其深厚的文字功底时,我想到何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我们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应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其实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是一本书,但这本书更丰富多彩,更宽广博大。在政治学中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注定我们离不开社会这本书。若我们能把书中之意较为彻底地理解,我们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之中,说道《红楼梦》,我想到做人做事方面应有一些王熙凤精神——精明、能干、果断、善于应变。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若一个人连其中的一项也做不到的话,他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生活自然也就成了问题。如果我是贾宝玉的话,让我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宝钗,因为她从小就能承担起帮助母亲料理家计的责任,可见她的能力。虽年纪小,却谙于事故,很会做人,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是很难为人处世的,早晚要变成孤零零一个,势单力薄。相反,林黛玉就做不到这样,以致经常猜忌,多疑,试探宝玉的真心。我想她一定是得了抑郁症,谁愿意与一个有抑郁倾向的人在一起,说不定自己哪一天还真得了抑郁症呢。虽说宝钗工于心计,似有贬义,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你不善于此,某天就可能因为自己所做的事而倒大霉。且宝钗心思缜密却表现得豁然大度,易博他人欢心,不
会厚此薄彼,连赵姨娘这样的人也心存感激。再者,她还博学多识。这样会懂得做人、做事的人真的很少,也因此在贾府中受人欢迎。反而观之黛玉,则“小性儿”其执拗地甚至过分的追求自己的尊严竟达到折磨自己的程度,做人又何必这样子?虐待自己,那是不懂得生命的珍贵。“世上本无事,庸人多自扰”,当然黛玉不是庸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她无须为自己内心的纠结而自找痛苦,多几分“无所谓”的心态,即不要太在意宝玉与其他女孩子正常相处的问题,平静的看待,健健康康的活着不就行了吗?何必再寻苦恼。然而黛玉是有欲望的,而且是一种占有欲,她只想让宝玉属于她一个人的。于是乎,宝玉与他人的一说一笑,也让她感到宝玉变心了,虽说是追求爱情,但未免有些对宝玉的真情不信任;虽说是人之常情,但也未免疑心太重,令人深而畏之。近代哲学家笛卡尔说他绝不让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像是中国人之所说量力而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少,自己所能最大做到的事是什么时就盲目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欲望是扰乱和谐的根源,林黛玉在贾府中是没有能力完完整整的得到宝玉的,故最后只得到爱情的悲剧,泪尽而逝。
读书应有选择性,择书如择人,书善读之则人善,书恶读之则人恶,这就需要我们有清晰和洞明的眼光,故读书多一定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这就要我们如何选择。当我们好书读得越多的时候,文化蕴涵也就更加充足,对生活也就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然而这不是最终所希求的层次,我们应当学会融会贯通加以利用。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感到它真是一部为人处世的哲学,教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如何利用舆论力量为自己制造声势;如何克制冲动,伺机而行,后发制人,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又如何用人及捕捉他人心中所想,攻心为上。
如果你是用人者,应该去学曹操。性格爽朗,让人易于接近;不分贵贱,让人有归投感;用人不疑,使人有尽力而为之快感。若在某些方面学到曹操这三招,人生道路或许不再那么崎岖不平。
然而在这其中,我们最应学会的是拥有德、容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成大事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它们讲的是成功之人应有不懈的追求和执著的等待以及恰巧的机遇,这是做事的行动条件,然而做人应具备的是拥有德、容、志。
君不知梁山群雄,文有萧让,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精英荟萃,高手如林,却独让宋江为首;蜀国智赖孔明,勇让关张.,竟以刘备为尊;五行生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终使戊土居中;《易经》上说“群龙无首,吉”。这一切原因河在呢 ?
宋公明只重仁义,不问出身,皇亲国戚,贩夫走卒,一视同仁,皆是兄弟;刘备礼谦下士,宽厚仁德,三顾茅庐,足见其心;戊土包容化育,万物乃兴,群龙俱起,却个个谦让,不争为首,上和下睦,所以为吉。
有容德乃大,德从容来,容从志来。
德从容来。是因为一个人若没有广阔的胸襟,便不可能成为真正有德之人。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又怎会有包容万物、虚怀若谷的德行呢?庞涓妒忌孙膑,故自取灭亡,成千古笑柄,庞统才不下孔明,却夭折落凤坡,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他疑心孔明与己争功,不肯听取忠言。周瑜雅量高志,江东一时之俊,因一点妒念而致万世皆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故无容人之胸襟,则难有服人之德行,多少英雄豪杰,本可才德双馨,流芳百世,终以一念不纯,嫉贤妒能,留下千秋骂名。
容从志来。刘备礼谦下士,是因为他有一统天下、振兴汉室的雄心壮志;宋江招揽才俊,是因为他有替天行道、匡扶社稷的抱负;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是因为他有名列万户侯、跃马千军的理想;张良恭进圮下之履,是因为他有指点江山、运筹万里的宏图。有大志者,常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故求德者,必先有容,求容必先有志,德、容、志俱备,方可成就一番事业。刘备做到了,所以诸葛亮愿衷心随之,天下百姓俱以箪食壶浆以迎之,故曰:人须有德、容、志。
再说诸葛亮,书上说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确实令人感动。但我认为他未免太过于执著,应试着变通一下。纵观天下,刘备虽有大志,xi心系百姓,然其国家根基实在是弱于魏吴,孔明乃想以一人之力而扭转乾坤,实是有心无力。
若放眼于天下,刘备未必是最好之选,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人做事时,能做到的事我们应执著的追求,而那些不可能的事,我们是应该变通一下的。所谓有得有舍,亦直亦曲,审时度势,那才是为人之道。
然而数读的越多,会发现书上有些东西是骗人的。陶渊明一直是中国文人崇拜的对象,是文人精神的向往。千百年来,人们赞他、誉他,说他品行高洁,隐居悠然等等,赞词不计其数。然而陶公悠然吗?“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借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话罢了。
陶渊明是个穷鬼,家里接不开锅。让妻子受苦受累,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就是他的德行高尚吗?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谈何责任!
陶公爱饮酒,我说他是痛苦,用酒精麻醉自己,看似闲适生活,实质是碌碌无为,长久的内心空虚,财产的压力,迫使他醉,一醉不醒„„一个男人,什么也给不了家庭,我相信他内心深处是痛苦的,表面潇洒实为狼狈。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他的清高!他太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太过于方正,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看不惯不平事,容不得作奸犯科,不懂得为人处事,却还自以为是。读书人是不应该这样逃避生活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然而作者看似有意无意地喜剧化的结尾,似乎是给我们悲痛的心情带来了一些畅快,有情人终成眷属,双双化蝶而飞,但我只能更加感到阴冷、无情。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作者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接痛斥、揭露社会的丑恶,这也让我们想到封建社会制度的残酷,赤裸裸的灭杀人性。其实我想祝英台最后只可能是含恨而逝的,并无“化蝶之说”,只不过是人们不想让这一悲剧过于悲痛而已,实在是个残忍的笑话。
近来读了《庄子》中有关于“孝”的 篇章,古人历来推崇孝。我们会发现,从小懂得孝顺父母的人,父母叫他做什么,他都恭敬的去做的人,往往会给他人一种爽快亲切的感觉,因为他能马上执行别人叫他做的事(当然不能是坏事),会给他人一种满足感。这种人的交际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在这种看似被动的举动,其实也是一种主动,暂且把它称之为被动的主动,这种人做大事时,往往能够后发制人,取得成功。生活中的“孝”所含的也这么有用。
庄子所说的“孝”有六种境界:
一、抚养父母;儿、敬爱父母;
三、让自己忘记父母;
四、让父母忘记自己;
五、让自己忘记天下人;
六、让天下人忘记自己。前两种意思我们很容易明白,说的就是抚养敬爱父母,但第三、第四种境界是何意呢?它说的是当我们孝敬父母时,我们不应该把父母当做父母,应该忘掉父母的存在。若果不这样时,就会让我们觉得您是我们的父母,才应该孝敬您。于是这样,就会出现代沟、隔阂,就不能知道父母亲哪些方面是我们应多加留意关心的。忘记了父母的存在,敞开你的心扉,把你的心思情况与你父母交流,看父母谓朋友来孝敬,同时也让父母打开心思与你分享生活中的各种苦与乐。其实交朋友,既要展示自己内心的活动,也要让朋友倾诉心中所想,这是一种境界。那么第五、第六种境界又是何意呢?它告诉我们的是,在孝敬父母时,不用在乎别人的闲论,忘记他人的七言八语,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行啦。当所有的人都这样,忘记了你在行孝时,你所行的孝也就不称之为孝了。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其实世上本无孝,这是一个人生下来所应有的品德。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当我们做一件认为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时,也不用管他人的杂谈,只需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直到成功为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我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扩展阅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书中所说的话语体会自己的心得,做到心中有书,并用于生活中,也让生活中有“书”。所谓“经学致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是我们应该学会的。
山东财经大学课程名称 管理学 任课教师辛爱芳 题 目 《管理未来》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20140624219 刘露 年级专业2014级电子商务2班 所在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04-......
读书报告《汤姆·索耶历险记》作者:[美国]马克·吐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
《ENSO事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读书报告读书报告:《ENSO事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报告人:郭晓升2012年10月内容摘要:ENSO是年际气候变化的最强信号,对全球气候产生着重要影响。ENS......
读《中国顶级记者成功密码有感》寒假看了几本书,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挺大的。它报道了新闻最高奖项——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的工作经历,每位新闻工作者获得成功,都有他的诀窍。咱们先......
读书报告读书报告一、题目:ISO9000标准认证对贸易的影响研究。作者:孙莹该文主要以ISO9000标准为代表研究国质量标准对贸易的影响,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国际质量标准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