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_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

最近,我有幸听了李艳萍老师执教的一堂苏教版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别把花草弄疼了》,感触颇深,想借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们大家都知道:德育的起点应该是人的生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精辟论述,倡导师生要从鲜活的人文世界中去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进行教学。在李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就是紧紧围绕着“生活”两字展开,使学生仿佛常常置身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这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活化的理念是密切相符的。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具体谈谈这堂课中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倍感熟悉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因此,在教学中应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拓展途径提供帮助。

在李老师的这堂课上,她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把教材合理地进行了重组与整合,适当地选取了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如通过环境的对比,让学生谈谈花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看看现实生活,找一找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学学同龄人爱绿护绿的做法……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从而得到教育与启发。我想,选择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起来也就倍感亲切与熟悉。

二、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他们的知识还很贫乏,领悟能力也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在李老师的这一堂课上,她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时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用亲切朴实的语调与学生进行交流。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康康熊介绍花草树木的作用时,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真正能体会到它们的作用,李老师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

“我康康熊有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爷爷奶奶早锻炼偏要到公园去?为什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也往公园跑?芽后来,我康康熊看了课外书才明白:原来公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她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制造氧气,所以公园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这对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的好处。”这样的介绍,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花草树木能制造氧气的功效,也让学生从中明白,阅读课外书籍等一系列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

再如:花草树木“调节气温”与“吸收尘土”这两大作用,从一般意义上,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但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生活实例的展示,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她是这样引出的:“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晒得我小熊直冒汗。来到这片小树林,小熊我感觉真凉快?选原来花草树木还是个大空调呀!”“下课了,小熊我来到大操场。呼呼呼,一阵风,灰尘追着我小熊跑。唉呀呀,不得了,小熊的眼睛都进了沙子。赶快跑,赶快跑,小熊我跑到草地上,真奇怪,呼呼的风儿还在吹,灰尘却都不见了。啊?选我明白了,花草树木还能吸收尘土呢!”这两段短短的话语,使大家仿佛亲历这两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再现了生活原型,触动了学生生活经验,通俗而易懂;同时,用这样儿童化的语言,使小朋友感觉亲切而自然。

三、生活化的体验,让学生倍感深刻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

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初步感悟正确的道德认识后,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中的破坏行为对环境的危害性,教师抓住时机,挖掘教材内涵,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为促进道德认识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李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她让小朋友亲历实践,变换角色,让小朋友当当小树,通过脖子上挂重物来感受重压对小树的伤害。在“小树”不能坚持的时候,李老师就请“小树”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由于亲自实践,“小树”们就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描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们的体会是真切而实在的。这样的实践体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得以升华,道德情感更加丰富,使小朋友更加懂得保护小树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他们能设身处地地为小树着想,从小培养他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意识。

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是教学的关键。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化感悟。这样,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更能够趋向于生活化,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中去。

现在德育强调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因此,我们教育者就要以人为本,用我们独具的慧眼和无限的创造力,为受教育者创造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成为受教育者生命潜能释放和升华的场所,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更具生活意义和人文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10篇回归生活本真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共12篇)由网友“相思叭噗红”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回归生活本真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回归生活本真作文 回归生活本真作文材料中老师说的“所有好......

回归本真

回归本真作者:孙双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99 更新时间:2005-1-15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核心的首席是教师和文本的对话......

回归本真

回归本真,书写生活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需要“真”的声音,正是面向这个“真”字,作文课堂教学需排除虚假,摒弃教条,拒绝僵化,从而倡导一种回归本真的写作教学。所谓“本”,是以人的言语......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本真 课堂教学回归本真 本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