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培训感受_北大培训心得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北大培训感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大培训心得”。

北大培训的感受

2013年8月,我参加河北省名师培训项目,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周的学习培训。我带着对北京大学的崇拜和求知的渴望,每天早早起床,迎着朝阳走进北大,坐在教室里聆听北大的教授和专家们的讲座,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我努力吮吸知识的甘露,丰富和充实我自己,徜徉在北大的校园,感受北大的风物和精神,让北大的灵气和智慧浸润我的全身,可以这么说“北大每一立方厘米都是智慧的空气”。在北大几天的学习,我的思想得到了洗礼,观念得到了转变,投身课改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一、甩掉职业倦怠,重拾教育幸福

长期重复单调的教学使我产生了对教学的职业倦怠感,每天上课、自习、批改作业,人都成了机器,失去了对教育的激情。听了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林小英的讲座,使我明确了,人类最美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有意义的目标时,把自身的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个人要追求生命的质量重拾教育的幸福:就必须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时间的安排上要游刃有余,不要让时间捆绑住自己,一方面要为自己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充足的时间,另一方面,工作空闲的时候,学会娱乐,主动式娱乐。幸福不会突其来,是润物细无声的慢慢浸润。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的失败好的多。林教授的图表告诉我们学写四个象限的特别日记,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的心态会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林教授 “心流体验”的理念让我重拾教育的幸福。

二、反思教育现状转变教学理念

北京大学教育副院长蒋凯教授结合教育界存在的几大问题,带领我们剖析教育现状,针对“满城尽带黄金片”的现状,他提到,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因此他提出了要长长的路,慢慢走。虽然中国自1994年提出“素质教育”,但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孩子的苦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所有的父母,带孩子奔向那条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的起跑线。当年鲁迅说救救孩子,我相信今天仍然需要救救孩子,孩子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供父母摆布的木偶,他们是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亟待改革。据统计,中国青少年想像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计算能力数第一。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其提供的东西当作一种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作为一项艰苦任务来完成。基于此,我想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仅仅是园丁,而园丁的职责是修剪、呵护,是浇灌、培育,而不是代替花朵的开放,预设孩子的未来。就在国内名校争抢高分学生的时候,宁夏的一名高考落榜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这名学生被挤下了高考的独木桥,却因为他组建了一个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和网站,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理由是“我们需要的是改变世界的人”,作为每一个教育者,应避免落入“范式的陷井”。我们应该让孩子慢慢来,就像龙应台写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捆一束花);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真的是太急功近利了,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人生是慢慢旅途,教育是慢慢浇灌。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会教育的等待艺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他们不

完美,只有在错误中才能学会正确。

三、展望教育未来紧跟时代步伐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尚俊杰《信息技术下的未来教育》,让我们看到未来教育的特点,也让我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一桶水”“一缸水”的问题,我们未来教育将会实现资源的共享,而且,科技的发展也必将会带来知识获得渠道的多元化。“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意味着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

《孟子二章》中提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教育的危机感,从而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同样引领着教育的未来。仅仅一个苹果手机就有2万5千多项专利,但中国只是“代工模式”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可持续发展,即使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芯片都要到中国走一遭,但我们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各个领域却缺乏杰出的人才,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从来不缺少天才和聪明人,但缺少使他们成为杰出人才的土壤。“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汗颜。为此《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了: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放眼世界,陶喆轩,一个宽松环境中长大的数学天才,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就难以做到。再看,18岁的美国男生自制核反应堆。12岁的美国女孩自制“载猫火箭”。14 岁的华裔少女林心瑜,将地沟油变废为宝。这些例子值得我们深思,学生的精彩才是教师的精彩,才是教育的精彩。梁启超曾满怀激情地高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师,我们唯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理念的破冰现行,才会带来教育界的生机勃勃。

四感受北大精神 内化人生追求

北京大学创立于清末维新运动时期,是中华民族兴学图强的产物。从创办至今,深刻的文化自觉、博大的文化关怀、高远的文化追求一直在北大生生不息。北大周其凤校长对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

首先,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着志存高远的特质。第二,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着醇厚绵长的特质。第三,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着海纳百川的特质。第四,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有着与时俱新的特质。

行走在北大的校园里,感受北大智慧的天空。北大教授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启迪着我的智慧;幽默、风趣的语言,闪耀着高等学府学者的风范;渊博的知识、娴熟的讲解,让我们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课堂没有独特魅力,也许自己知识的浅薄是最重要的因素吧,回想自己,每天忙于教学,很少静下来去读书,没有知识的积淀,何来教学的旁征博引呢,没有厚实的功底,何来教学时的游刃有余呢,我决心静下心来,努力读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一个初学者的欣喜去探究教育的奥秘。

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自强不息,是阳刚之美;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是阴柔之美。二者刚柔相济,相映生辉。从事教育事业虽然很苦,但北大带给我的精神力量会让我继续前行,冯友兰先生曾言:“人类文明好似一笼真火。古往今来,对于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人,都是沤出心肝,用自己的心血、脑汁作为燃料,才把真火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凡是在任何方面有所成就的人,都需要一种拼命的精神。为什么要拼命?就是‘情不自禁,欲罢不能’”。我想,在教育的田野,我将是默默的耕耘者,用一颗最真挚的心去耕耘。2013年9月

北大历史文化感受

姓名:张修蓉班级:学前教育三班 学号:2012112339 北大历史文化课程的感受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于1898年6月11日,在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提出要兴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在孙......

北大学习感受

北大之行,寻找有意义的生命2012年的暑假,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假期。这一个七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学习。重温大学课堂虽然只是短短十天的事,十天内带给我的感受却足以影响长久......

北大培训心得

感受北大 领略风采 心灵升华九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九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在九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xxxx与北京大学xx学院联合举办的“xxxxxx培......

北大培训体会

感受北大 领略风采 心灵升华九月,带着秋的内敛、蕴着秋的端庄;九月,携着秋的成熟、含着秋的向往,在九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xxxx与北京大学xx学院联合举办的“xxxxxx培......

北大培训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北大培训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北大培训感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北大培训感受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北大培训心得 培训 北大 北大培训心得 培训 北大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