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味享受乐趣_感受乐趣分享乐趣
感受“美”味享受乐趣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受乐趣分享乐趣”。
感受“美”味
享受乐趣
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
汪丽
语文是一门灵性飞扬,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她是熔铸古往今来人类智慧、情感、才思的一门科学,也是拨动师生心灵琴弦的一首首乐曲。她是充满诗意的,充满趣味的,又是洋溢着美感的。然而,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往往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教师不厌其烦地逐段逐句分析、串讲,不仅耗时多、效率低,而且把课文中那些完整的、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分析得支离破碎。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曾说“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语文的热爱和激情,不断地激励他们走进语文的美丽世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品味教材中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那些独立的音节,经由文学大师们的妙笔组合,发出美的节奏,回荡起美的旋律:或刚或柔,或高或低,或缓或急,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如同音乐般优美动人如同图画般色彩绚丽。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偷偷”、“钻”用得非常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愉悦的感觉;再如《济南的冬天》中,下了点小雪后的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雪后的济南,简直就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教学这类景美、情美、文字美的课文时,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觉美的过程就是感受美的过程,他们只有在感知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后,才能去表现美,创造美。
二、感受教材中的人性美
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剖析形象是阅读教学中培养美感的基本途径。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思想与行为。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高尚人格的榜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安邦的胸怀;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民族气节的溢彩流芳;谭嗣同甘愿用热血唤起民众改革之心的牺牲精神感人肺腑;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坚贞不屈„„古往今来这些伟大人格的典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使他们感动、敬仰,在潜移默化之中完善自我,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阅读教学的美好效果。学习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闻一多先生那刚毅的神态、果断的动作、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使学生感到真正英雄形象的力量,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让他们以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变得生动,周围的人们变得亲切可爱。从而思想上受到启发,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
三、欣赏教材中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有机结合,它是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可信可感、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世术境界。如教读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首先我抓住此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轻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闹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净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宗璞《紫藤萝瀑布》的意境也十分优美,令人陶醉。那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情画意,让人感到“精神的宁静和喜悦”,从而增添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像这样具有意境美的文章以古诗文居多,如:《秋思》、《夜雨寄北》、《泊秦淮》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引领学生去感受美,从而学会创造美。
四、学习教材中的结构美
文章章法美,包括文章内在思路的精致、缜密、奇巧、迂曲、直致等,以及外在形式的严整齐截、疏密相间、杂而有序、纷繁多变等。这些美的设计或设计之美正是作者审美情感、审美意趣、审美理解和审美能力的展现,也是文章本身的美的规律和审美特性的反映。
《春》一文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起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春草活泼调皮的样子;第四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混合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第五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美景;第六节写了春天里,人们赶趟儿似的,一个个出来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匠心独运的文章结构能使人如品香茗,经久不忘。
五、挖掘教材中的情操美
生活中的美比比皆是,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反映社会美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俯拾即是。众多的人物形象美能引起学生的仰慕、敬重之情,进而去模仿、追求和学习,创造出新的社会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王维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优点,体现的是人类追求进步时的苦难、磨练和奋争,体现的是一种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意志,他们带给读者的是一股强大的心灵震撼力,促使读者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人性的力量。此外,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课本上的实例,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用具体的人和事(如“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丛飞等,反面典型胡长青等),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辨别美丑,受到理想美的教育。这样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用各种手段拨动激起学生本能的积极的情感,与课文所流淌着的情感交汇,碰撞,升华。在充满美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
感受自然———享受四季的美 活动目标: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
享受竞技乐趣——感受加拿大桥牌文化在北美这片桥牌运动十分发达的土地上,加拿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能由于人口稀少等因素,加拿大的桥牌整体水平比不上美国,但近年来也出现......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享受阅读的乐趣摘要: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并非易事,但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学习语言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实际......
享受读书乐趣—感受多彩生活六年级二班王宇我利用这个寒假,读了一本书,叫做《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作者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年,笛福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初学神......
享受乐趣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