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问题_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我国老龄化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
我国老龄化问题
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随着我们国家开始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养老金还可以不可以在提高,养老床位可以不可以再增加,养老双轨制在什么时候可以消除,老百姓期待着在这次的两会有更好的消息传出。
不单单是养老问题,社会保险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以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群众期待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愈加的完善,为群众生活打造起一道稳定牢固的“安全网”。
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
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情况最特殊的国家,必须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
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探讨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1、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未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机关公务员及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仍实行国家财政统包;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部分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仍游离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四、养老政策及其基本框架
养老体系只有通过正确的养老政策的实施和运作才能建立。离开政策,建立养老体系只能流于口号。目前,中国现代养老体系尚未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策方面的原
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性养老政策在宏观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1984年以来进行的职工养老保险试点改革并非出于宏观上对养老问题的通盘考虑,而是配合“搞活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以及农村养老保险进行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关注到养老的整体性布局。二是养老形式(如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等)的政策选择和政策定位滞后。从本质上来说,养老保险属于养老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很重要,居于核心地位,也是现代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不能因此而在其他养老方式上出现长期的政策空位。例如,长期以来,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在理论界一直是一个不衰的话题。中国学者把家庭养老当作中国特色的养老事业的标志。国外老年学界甚至把中国特色的家庭养老视为世界老龄事业的希望。但家庭养老没有在政策上得到应有的安排。在学者和政策决策部门,家庭养老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虽然已经作了规定,但法律上的规定不等于政策的落实。因此,从作为老龄事业的核心来说,养老政策的通盘考虑,或者构建中国养老政策的基本框架应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1.总的原则
养老政策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基础上建成相应的养老体系。因此,构建中国养老政策的基本框架,总的原则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健康老龄化发展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以及现有和可能达到的综合国力水平,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趋势、不同历史时期步入晚年的人的需求和意愿,顺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制度创新上的整体性要求,配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重点,重视农村养老的客观需求,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特点,发挥各种养老形式的作用,从总体上配置养老资源,建立匹配中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养老体系。
2.基本框架
养老政策的基本框架包括:
第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体系,确保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在城市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目前的改革正在实行统一的制度,随着改革的推进,将会形成一整套政策。在农村,实行农村养老保险,目前的参保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成熟的政策,国家的责任没有相应的体现,仅仅依靠民政部门的努力显然政策的力度不够,需要从全国农村地区的整体考虑制定适应性强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考虑到21世纪中中国非农人口达到50%的发展目标和趋势,要使农村养老保险在政策上能够具有向城市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的兼容性。
第二、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分散老年人晚年的疾病风险损失。城市目前的改革步履维艰,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没有高效的操作性政策,试点过程中应付改革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步伐难于适应现实需要,需要加大政策干预的力度。
第三、建立养老社会化服务政策,解决高龄老年人的照料问题。目前,部分城市已经作出政策性的安排,例如上海。但从全国城市来说,养老社会化服务没有统一灵活的明确政策,在经费、管理、组织、人员等诸多方面没有基本的安排。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但在税收等方面缺乏可操作的鼓励性措施。农村地区的养老社会化服务由于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目前主要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保”政策,很难适应农
村老龄化的需要。
第四、建立扶持家庭养老的配套政策,刺激家庭成员养老的积极性,使老年人居家养老有一个政策上的保障。家庭在赡养老年人的现实作用毋庸置疑,如上所述,目前的问题是没有实质性的刺激和鼓励措施。如果不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加上社会养老的不确切的宣传,将会挫伤家庭成员养老的积极性。
以上仅仅是养老政策基本框架一个粗略设想,需要同仁们共同商榷。不过本文的立意主要不在于构建一个完美的框架,而在于说明,目前在养老问题上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政策安排,处于分散治理的状态,需要从宏观政策上有一个框架性的解决。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铃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必然现象,但中......
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探析胡小平朱颖 葛党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和非农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入城市的已不仅是农村“富余”的劳......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不久前,一篇报道《银发中国》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743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关于我国人口......
内容提要: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提出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所应当采取的宏观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