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外阅读开始_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外阅读开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外阅读开始
摘要:中学语文中阅读和作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许多学生和老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与多年来老师学校均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因此,笔者主张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对“经典”的阅读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文化苦旅》《论语》《沉思录》等。此外,还要多阅读报刊杂志,如《新华文摘》《南方周末》等。教师以推荐,介绍,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参与经典阅读,只要我们指导得当持之以恒,我们的阅读作文会有很大提高,我们整体阅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关键词:课外阅读经典
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这些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好了,考试就“胜券在握”,“万无一失”了。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在语文众多考试中,不少自认为课本知识掌握不错的同学常常大失水准,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这种“出乎意料”的失败使学生一筹莫展,也让一些教师困惑不解。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呢?笔者认为这与学生平时忽略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是我们民族未来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课外阅读,特别是对经典的阅读,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认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中外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某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本质,而且渗透着作者的爱憎和观点,渗透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和理想。比如,在阅读鲁迅的小说时,就要特别注意他笔下形象的多典型、多侧面性。鲁迅是如何通过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揭示当时黑暗的病态的社会现实的。使学生对鲁迅在典型形象创设上的精妙和鲁迅小说的特有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外阅读,启示学生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必须反对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的的,什么是必须鞭笞的。1 学生阅读作文水平,必须重视课外阅读。这不仅是成绩问题,更重的作品中正面人物都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而其中的反面人物,群丑形象,也能使学生从中记取种种有益的教训。因此,每本书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是其它德育渠道很难达到的。
因此,笔者主张引进经典与时文,建立长效的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机制。这将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使他们的阅读从自在自为状态向自主自觉转变,同时这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因此推荐经典精短小文也是一个成长。
所谓“经典”或“时文”并非一个严格科学定义的概念,所以只能做一些粗略的说明。大体而言,时文是指在各类报刊上最近刊登出来就社会生活存在的某类焦点现象作议论或形象化表述而易于引发人们特别是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优秀作品。经典则是与时文相对而言的,是指在时间的淘洗中被人们认可而流传下来的有较强的阅读价值的作品。经典与时文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它们互相补充。内容上它们都既可以是长篇巨著,也可以是语少意丰的精短小文。引入经典是为了保证学生所接触的作品是典范的和有价值的,以求在学生心里建立起导向标尺。引入时文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发他们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深入思考。
引入经典与时文,具体有三种操作方式可供参考。
第一种是推荐。常常有学生问我读什么书好。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一些所谓“大部头”的作品如《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类小说,再往深一点可能是《论语》《史记》《聊斋》类文言作品。实际上,在当前考试的压力下,这些“长篇大作”能不打折扣地被学生们读完的很很值得考虑的选择,比如《文化苦旅》《泰戈尔诗选》《沉思录》《百年老课文》《新语文读本》中的许多篇章,这里面的文章富于启发性,易于记诵,且较少受阅读时间的限制。当然推荐的不只是经典,还有时文,比如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耻》,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报导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甚至还有某些优秀的文学刊物或新近出版的名家文集。推荐的作品可长可短,但当以经典类作品为主。推荐的时间与地点宜于灵活,面对学生群体时可以定时定地,面对学生个体就可以随时随地了。
第二种是介绍。介绍不同于推荐,如果说推荐只是告诉学生读什
么,那么介绍则告诉学生书里有什么,如何把握书中的内容。从参与度来说它比推荐更重更强,介绍特别宜于“大部头”作品(如(《红楼梦》《堂吉诃德》)和某些社会热点及优秀热点评论,如最近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引起了很大争议,以及全运会的报道和运动员背后的故事等等,而且介绍要力争能引发学生对所介绍图书的阅读兴趣,兴趣有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也就多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参与最看重的。比如向学生介绍“马加爵事件”的相关评论,为保证介绍内容的客观,我们可以提供他自己写给亲人的《绝命书》;可以找媒体上不同的评价观点供学生比对,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如果有偏激的看法则宜适当引导。大部头作品要求学生假期读并做读书笔记。
向学生作课外阅读介绍的方式有开讲座、举行读书会,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活动,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这些方式如果也能定时定地并形成制度则效果会更好。
第三种是“教学”。这里的“教学”,是指比推荐介绍等参与度更强的课堂授课,它是本文要重点阐述的一个内容。把课外的适合于课堂教学的精短文章拉进课堂,既可体现教学个性,又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为区别于教材的课堂教学以显示这种课外阅读参与的特点,我们在操作时必须注意它在教学内容中的专题性特点,即要尽可能地把相似相关的内容组成一个可读性强的经典专题。比如学习苏东坡,我们可以把有关苏东坡生平经历的介绍文章,与他有关的历代文艺评论(也包括当代人对他的人或文的评论),他的代表作品等收集到一块组成专题,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这一历史人物,努力把一尊立体的苏东坡雕像搬进学生心里,则会起到比单独教读一首他的诗词要好得多的效果。又如时文专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文章,像《巨人树》(斯坦倍克)、《启示》(蒋夷牧)、《小圆石的启示》(彦火)及沈石溪的作品等,这些文章写人在自然面前或强调人的伟大或强调人的渺小,见解非常,引发学生们对现今人类掠夺自然、毁坏自然的行为的思考,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修养。
引进经典与时文必然对教师有所要求,可以说这是关系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参与成效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最要紧的是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处理课外教材内容。这要求教师本人要常读书,有广泛地阅
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关注最新出版的优秀读物,多查阅各种报刊杂志,多上网查找有用资料,多搜集社会热点话题,这样可以保证经典与时文的动态更新,保证推荐的作品的权威性,介绍的作品的可读性,特别是教学用专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阅读趣味是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引入经典与时文的工作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学生亦有不同的阅读趣味。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利用读物拓展他们的认识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对某些学生的不良阅读趣味予以纠偏。另外,教师要建立自己的“经典与时文资料库”并随时补充和更新,特别是注意对计划要实施课堂教学的经典或时文及时形成新专题。另外为保证资料库中的内容有较强的典范性和一定的阅读价值,我以为从权威的报刊杂志上下载文章会比较好,比如《中国青年报》《新华文摘》《南方周末》等。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尽管粗浅,但依此孜孜以求并切实贯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6期)
⒉《书籍与阅读》叔本华
⒊《论正确指导心灵的方法》笛卡尔
⒋《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黄健民2000年)
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内容提要: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教材、扩大知识领域的要想使学生获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应该加强阅读教......
国旗下讲话稿:《提高国民素质 从学生开始》几年前,一个在乡镇企业当厂长的朋友,出游了一次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回来,在和我聊起出游见闻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中国人,有一半的都......
加强课外实验开发,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中学 费军华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
提高师德修养,从敬业开始任何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大家在职业道德规范下,依章行事,依法做事,才能保障社会安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作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更应该严要求,这到不是作为......
如何提高系统安全――从Cookies开始!(精选8篇)由网友“高圆子生三个”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提高系统安全――从Cookies开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