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_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在我们组上第一次教研中,除了按惯例商议了研究课题,制定了教学计划外,对通读教材这个平台,进行了进一步的构建。我们将从“总体把握教材”以及“突出年段学科特点——细节入手”这两个大的板块来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大家把握住了“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教材总特点,研究活动一步步深入下去。老师们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发现了不少问题:课文的文化含量增大,我们该怎样教会孩子阅读?快速阅读怎样避免变为无效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那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关注?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要想用文字来解答,并不难,但要用在教学班级中,却不容易。在一次次的集体教研中,问题的产生,讨论的深入,策略的分解,实效的推测,每一步的研究都在按计划实施,一条条散落的分支,渐渐汇成一条主线。
《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规律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阅读起码应当具备三项功能:一是收集和加工处理符号信息,二是间接认识事物,三是提升和发展自我。
《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个人独立的阅读行为,又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本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与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建立信息通道,进行信息沟通,产生相互影响的复杂的互动过程。
反思过去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普遍存以下问题:
1、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把本应是个性化的、情感化的、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
2、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
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牵引,得出统一答案。
3、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发现。
4、进行的是不完整的阅读训练。
从教学方法说,重精读,轻略读、浏览。从教学过程说,学生多是按教师指令完成指定动作,“计划经济”和“配给制”多于“市场经济”和“自助餐”;从技能说,朗读、默读、背诵都有待加强。
5、教学过程、方法僵化,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教育教学渠道、途径封闭。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天然联系。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至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多多少少偏离了语文教育的轨道,偏离了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宗旨。
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定位目标
《标准》对阅读教学制定了明确的总目标,又按年级段制定了阶段目标。在具体落实这些要求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要强调基础性与启蒙性。
(1)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与障碍。
(2)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和生理心理机能。
(3)阅读教学目标指向要注重“三个基本”:基本的阅读能力(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查阅资料、收集处理信息)、基本的语文积累(课标限定的背诵量)、基本的语文素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审美的情趣)。
抓好五个字:识、写、读、背、习。
(二)摆正关系,平等对话
新课程理念强调了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的人、和高尚的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对话”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和文体对话。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要多读,不要急于写教案,体会出味道来了,才能教出味道。我们只有让自己钻进教材去,读出味道来,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执迷不悟到恍然大悟;教师只有把厚书读薄了,把几段话读成了一句话,才能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于永正老师说:“教法哪来?干法万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由此可见,教师与文本对话何其重要。
提高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水平,对优化课前预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怎么对话呢?立足课标,通读教材
(1)分解
主题式单元并不是必须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语文和数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课文相对独立,可以先上,也可以后上,深浅程度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调整。所以,就这套教材来讲,由于其单元与单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愿意,是可以打乱顺序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了“奇观”这个单元,完全可以接着上最后一个单元“家园”,这两个单元间倒还可以找到些联系。再比如,第八单元“方法”,如果放在开学时学习也许效果更好,因为这一个单元的材料都是教给学生很好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方法的重要性,可能比先让他们懂得天马的艺术价值更有效用,也是很好的开学教育。
(2)分析
每一个单元,有些课文文质兼美,值得深入品读。具体来讲,这一册教材里面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巩乃斯的马》、《枫叶如丹》、《我喜欢》,基本上都是描写景物的,借此抒情,情景交融,非常有语文的味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树林》也不错,但稍微缺乏一点触动心灵的个性。这些文章至少要用三节课来深入品读,读通,读懂,读出内心的感触来。这些文章还有很好的写作方法,不管是修辞手法,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可供学习、借鉴、效仿的范文,可以随机做一些随笔练习。比如《我喜欢》,学了品了读了背了马上就可以让学生续写“我喜欢……”,可以每人发一页A4的纸,可写多,可写少,还可以插图,然后收起来用文件夹装订成一册,下课后大家都可以传阅,学生写的兴趣很浓,传阅的兴趣也很浓,效果很好。这些文章中的精美文字是要读到在课堂上就能背诵的程度的,把背的时间给学生,比如《枫叶如丹》的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品,一边就要给时间给学生背诵,然后马上在课堂本上默写,这样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地进到心里去,一学期下来效果就很可观了。
(3)分类
课文可分为篇幅短小的教学内容与长课文
关于古诗,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是请学生起立一个一个的轮流背下去,其他同学听,背完以后给他们加学习分。剩下的时间,请他们先讲自己已经读懂了些什么,然后在关键处进行了剖析和讲解,记了笔记,就结束了。所以,把时间有效地交给学生太重要,同样的四十分钟不同的使用方法,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篇幅短小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照搬这种办法,比如古文《寓言二则》或现代诗歌,长课文则可以抓其精华部分。有时时间有限,就让同桌互背,然后统一默写的方法,也不错。考试时那么多默写的内容要靠平时一点一点地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至于其他的课文,也分不同类别,有些是故事性较强的,有些是说明性为主的,还有些课文更注重思想性,那么就根据其不同的文体进行不同的处理。叙事的文章搞清故事的来龙
去脉即可(写故事简介,就像买书时先看简介一样,也培养了概括能力),这册书里的《草帽计》、《包公审驴》、《一个苹果》、《诺曼底号遇难记》、《生死攸关的烛光》、《迟到》、《成吉思汗的鹰》这些课文都是在讲故事,故事篇幅都较长,但是没有必要从头讲到尾。这些课文在上之前布置阅读笔记,争取自己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的基础上择其要点教学,不再平均使用力气。说明文抓住其说明方法以及说明什么即可(可以列表,也可以写提纲),《天马》、《水就是生命》、《只有一个地球》、《绿色千岛湖》都是这一类的课文。思想性强的文章也不要上成思品课,尽量挖掘语文元素,这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不能什么文章都用同样的方法去教,一定要有所区别,还要不断有所创新,学生才会对你的每一堂课都有所期待,而且他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办法。你也可以当当学生,旁观者清。如果学生有没讲清楚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举手发言,进行补充,不着痕迹地就把课讲了。而且作业也交给他们去布置,小老师就免了作业作为奖励。皆大欢喜。进入高段,小组学习可以多采用,每组发一个记录本,把讨论学习的结果记录上去,便于汇报交流,也使小组学习不走过场。
(4)分工
综合实践中的内容要分解到各课的学习中或学习后去解决,分不下去的可以作为班队活动的内容交给学生去组织进行,开学时就把任务分下去,一个组一个主题,这样可以避免时间一紧工作一忙自己一疏忽就马虎过去了,你只需要做指导督促奖励的工作就好了,也不用为班队活动想太多了。材料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看你怎么用。综合实践里的文章也分上面那些类,也可以区别处理。《雨港基隆》很美,《“看”的学问》很有用,《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只要记住那两句千古名句就行了,《负荆请罪》可以表演,《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可以开个辩论会,顺带也交给学生辩论的知识和方法,《英雄赞歌》听和唱,还可以组织看电影《上甘岭》,也丰富了学校生活。
2、进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多读、读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个评课标准,叫做“四三二一”。即:①阅读课的成效首先看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40%);②看学生对本课字词的基本功是否过关(占30%);③看是否完成了本课的重点教学任务(占20%);④看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占10%)。
古人把读书叫“煮书”,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不煮就没味道嘛。学生只有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后,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三者对话,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阅读笔记。注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不仅看老师读到了哪种程度,更要看学生读到了哪种程度,学生的问题就是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想法老师也不见得能想到。了解学生,就给他们机会告诉你真实的想法。上课时随口说到某某说什么,某某问什么,大家都有惊喜在里面。课堂应该是一种真正的对话和分享。阅读笔记的项目:课文题目;开心词典;好词复印机;佳句生产线;分享积累;疑问榜;聊天室;留言板。
课堂随笔。人数多,不可能每个人都发言,多用写的办法,及时写下,及时了解,及时处理,这就是教学效益。最短的时间,最多的思想呈现。课堂不一定非要一说到底,听、说、读、写,观、思、理、忆,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要根据教材做不同的训练,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单元小结。每个单元完了以后的一个自我梳理,包括项目:我的生字表;比一比(音难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我的词语表(生词、美词、成语);遣词造句(选词造句);
我的佳句录(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段);我的视角(结合本单元主题及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我想知道;名言警句录(与本单元主题有关,可以是书里有的,也鼓励补充课外的内容)。单元小结不一定堆在一起完成,可以是制成了表发给学生,有些积累在随堂上课时就可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提高质量。比如读书时纠正错误读音等等,马上就可以记录到表上;重点品读背诵的句段也可以随机记上去;还有我的视角等,每一项都是可以分解组合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的,所以看起来内容很多,但是如果处理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免于让学生陷入题海,厌烦你,厌烦语文,也能够切实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学生学得好,自然就有兴趣,少有人会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保持长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其实也是激发你的工作热情的关键,教得好,学生喜欢你,恐怕你干劲都要大很多。
阅读教学要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思想,立足一般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结:在这次解读教材的活动中,有时,我们会有有意栽花花不成的遗憾,当然,也有柳成荫的兴奋。俗话说得好“困难像石阶,攀登上去了,一定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回顾这一个月,我们的研究并不一帆风顺,但我们最大的收获是设计自己的学科教学更为全面而有效,更加习惯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感谢周学静主任开学初对本册教材的详尽分析及全力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湖北省浠水县汪岗中学 杨兰芬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即能力与知识目标、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一、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策略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唐田中学赵书高[关键词]历史课改;概念教学;学科渗透与整合;科技创新;名人名言[摘要]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摘要: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其中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二级“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