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_免费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免费医学伦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 道德与伦理学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指人类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
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个人意识现象的总和。
2、道德的固有本质: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它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道德的主要特征:①特征之一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相统一②特征之二是变
动性与稳定性相统一③特征之三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④特征之四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⑤特征之五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相统一
4、道德的基本类型: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资本
主义社会道德和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5、伦理学概述:作为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亚里士多德根据雅典学院教学
内容唯一亲手编撰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Ethika Nikomachea)的问世是伦理学产生的标志。
第三节 医德与医学伦理学
1、医德的概念:医德(Medical mo rality)是指医学实践或医学领域中
特殊的道德;它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是医者以善恶为尺度认识和调节医方与患者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及生态间利益关系的所有医德活动现象、医德关系、医德意识现象的总和。
2、医德的作用:①对医者的作用对医者角色的定位、职业行为的规范、职
业人格的提升等,医德都具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②对医学的作用医学发展离不开医德的全方位参与③对社会的作用医德是社
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医学伦理学的概念:是指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
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4、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课题: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具体研究对
象主要涉及医患之间的道德现象、医际之间的道德现象、医社之间的道德现象、医学科研道德现象、生命道德现象五大课题。
5、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系:①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②医德规范体系③
医德现实难题④医德实践规律
第四节 医学伦理素质与医学伦理学学习
1、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一般意义:①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完善及培养德才
兼备的医学人才②有利于医务人员实现技术与伦理的统一及提高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的质量③有利于医务人员解决医德难题及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④有利于医药卫生单位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1、我国古代医德思想:①萌芽时期②形成时期③发展时期④相对完善时期
2、我国古代医学进行概括:①仁爱救人、赤城济世的行医准则②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③虚心好学,刻苦最严的学习作风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⑤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⑥不断总结、勇于
创新的精神
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1、古代西方医德:①古希腊医德,古希腊医德思想的奠基者希波克拉
底《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派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德行为准则②古罗马医德,盖伦③中世纪的医德,阿拉伯犹太名医迈蒙尼提斯,著作《迈蒙尼提斯祷文》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1、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伦理学首先
诞生于英国,1791年,英国医学家托马斯•帕茨瓦尔为曼彻斯特医院起草了《医院及疾各人员行动守则》于1803年更名为《医学伦理学》再次出版,从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
2、医学伦理学在国内:1932年6月,上海出版了由宋国宾(公元1893
—1956年)主编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
第三章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人的生命论
1、生命神圣论概述:生命神圣论是指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理论。
2、生命神圣论的历史意义:①种族的繁衍②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3、生命质量论:是指主张以人的体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
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存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强调人的生命存在质量,从而给出相应对策的生命理论。
4、生命价值论的概念:是指主张以个人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及自我的意
义大小为标准确认其质量以及神圣性。
第六章 医患关系伦理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1、医患关系:医方与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学关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既是指医师与病人个人之间构成的医学人际关系,又指医方与患方群体之间构成的医学人际关系。
2、医患关系内容:①技术关系,医患双方围绕着诊断、治疗、护理以
及预防、保健、康复等具体医学行为中技术移速所构成的互动关系。②非技术关系,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
3、医患关系的性质:①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②医患关系是契约关系
4、近代医患关系及其特点:①医患关系物化:大量的采用物理、化学
等医疗设备、材料,改变了经验医学的治疗方法,对医疗设备依赖加强。②医患关系分解③病人与疾病分离
5、现代医患关系发展趋势:①医患关系经济化②医患关系民主化③医
患关系法制化④医患关系人文化
第二节医患关系模式伦理
1、国外医患关系模式研究成果: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一种模式是由托马
斯·萨斯与荷伦德提出的。
萨斯-荷伦德模式:①主动被动型:它的特点是病人到医院就诊,请求医师给予诊疗,往往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而医师掌握诊疗技术,接受病人的请求,给病人以诊治,往往以主导者自居。②指导合作型:病人被看做有
意识、有思想的人,在医患双方关系中有一定的主动性,医师注意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医患关系比较融洽,但这种主动性是有条件的,是以主动配合、执行医师的意志为前提的。
③共同参与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是主动与医师一起商讨,共同做出决定。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能认真听取病人的意见,采取其中的合理部分。在诊治过程中,医患双方都充分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慢性病的治疗都适用于这种模型,一般的心理治疗也适用于这种模型。
第十章 生殖伦理 第三节 辅助生殖伦理
1、生殖技术概念:临床生殖技术主要用于不孕不育,临床上运用的生
殖技术主要有人工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
2、克隆技术:又称无性生殖,是指运用现代医学技术,不通过两性结
合而进行高等动物生殖的技术。
3、家庭人伦关系的确定:在我国,2003年公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
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不允许单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技术。
4、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准则:①保护后代:<1>医务人员不得
实施代孕技术<2>同一供者的精子、卵子最多只能使5名妇女受孕。②社会公益:医务人员不得实施生殖性克隆技术。
第十一章 器官移植伦理 第一节器官移植概述
1、器官移植概念:若器官供体和器官受体是一个人,这种移植则称自体移
植,供体与受体虽非同一人,但供受双方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素质,这种移植叫做同质移植。人与人之间的移植称为同种移植,不同种的动物间的移植称为异种移植。
第二节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1、活体器官捐献的伦理选择:不能从活着的未成年人身上摘取移植用的器官,活体供体应该是有行为能力、自愿且没有受到强迫、医学及社会心理学方面处于健康状态的人。
2、反对器官商业化的理由:①器官买卖有损人的尊严②器官买卖有损
社会公正③器官商业化不能保证器官质量④器官商业化必然引发犯罪⑤器官商业化可能导致一些人因为当下的金钱需要而一时冲动,出售自己的器官,做出日后后悔的非理性选择⑥器官商业化导致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展开器官移植,损害供体和受体的利益。
第十二章 死亡伦理 第一节 死亡的认识与控制
1、脑死亡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借鉴哈佛的报告提出了新的死亡标准:①对周遭的环境完全没有反应②完全失去反射能力和肌肉紧张度③缺乏自发性的呼吸作用④如果不用人工辅助器,动脉血压会剧降⑤在没有任何技术问题的情况下,即使用人为的方式刺激脑部,病人的脑电图仍然呈现绝对的直线反应。
第三节安乐死伦理
1、安乐死的分类:①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根据安乐死的实施方
式,可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②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根据安乐死对象即被实施安乐死者的真实意愿,可区分为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
2、安乐死历史发展:2004年4月1日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
准并允许由医师执行自愿主动安乐死的国家。
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伦理第一节人体试验概述
1、人体实验基本伦理准则:①人体实验必须具有正当的目的:只有符合医
学目的的人体实验才是正当的。《纽伦堡法典》明确规定:实验者必须向受试者告知实验目的。②人体实验必须合理保护受试者利益③人体实验必须经过受试者知情同意,若退出的受试者是病人,则不能因此而影响其正常的治疗和护理。④人体实验必须恪守严谨的学风⑤科学性原则⑥伦理审查。
2、人体实验现实伦理问题析要:2000年版的《赫尔辛基宣言》在其第16、17、18、19、29共五个条款中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当受试者无能力或无法给出知情同意时,他们的同意决定将委托给其法定监护人或其他适当的权威代表人物代理表达。
第十五章 医学伦理素质养成实践 第二节医德他律的积极参与
1、医德教育:是医德他律的起点,因而也是行为主体全面养成医学伦理素
质的起点,所谓医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社会的医疗卫生机构,遵循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
2、医德评价:是指人们及医务人员自己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医德行为
作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为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而表面褒贬态度的一种医德活动。在实践中,医德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总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即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这里所说的内心信念是指医务人员自己笃信不疑而且将其内化为强烈医德责任感和良心机制的医德观念、医德规范和医德理想等。
3、医德评价依据:①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即使在单独衡量医德行
为动机或效果时,也都需要综合分析,需要分清主次。在医德评价中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论。②要坚持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论
第三节医德自律的不断提升
1、医德修养:是指医务人员按照社会所倡导的医德观念及其规范,在医德
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的过程及其所达到的医德境界。
2、医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医德修养有助于医德教育的深化,它是形成医
德品质的内在根据,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3、医德智慧修养:医德理论修养主要解决伦理认知层面的问题。
4、医德修养的路径:在医学实践中进行医德修养,是医德修养最根本的途
径、最重要的方法。
5、慎独:是指在单独工作、无人监督时,医务人员仍能坚持医德信念,严
格按照医德规范行事的修养方法及其所达到的境界。
6、作为医德修养方法的慎独,其要点有:①坚持修养的高度自觉性②坚持
修养的高度彻底性③坚持修养的高度严谨性。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大纲 第一单元 概述细目一: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要点:1.伦理学的概念和规范伦理学的类型 2.医学伦理学的概念和医学道德的作用 3.医......
一个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社会环境。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隐私知识为了治病的需要,对外应当保密。这不仅是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同时是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社会环境。第二是......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的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
这些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
《医学伦理学》论文选题范围及写作要求:范围:(任选其一)1、当代中医药发展思考。2、高科技运用于临床带来的伦理思考。3、我国现阶段实施安乐死的可行性有多大?4、试述临终关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