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市固废现状分析及对策
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市固废现状分析及对策”。
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从各个角度分析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红河县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拔供了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红河,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红河县区域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红河县区域积极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红河县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红河县迤萨城区的发展,紧接在国家扶贫开发上塑造西南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周,增强红河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红河县县情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地处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前沿,是红河州对接玉溪市、普洱市的重要门户,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和滇中、滇西、滇东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节点,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057平方千米,县域地势中部高,南北两翼低,96%的面积均为山地,可分为低山河谷区、半山区、山区3种地形类型,最高海拔2746米,最低海拔259米。全县辖迤萨、甲寅、乐育、宝华、浪堤5个镇,石头寨、阿扎河、洛恩、大羊街、车古、架车、垤玛、三村8个乡,3个社区88个行政村,824个自然村,109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06万人。世居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6.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79.5%、有26.8万人,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①。
二、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
红河县各乡镇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②与区域经济③发展基础各有优劣势,充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红河县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索的优化配置。
(一)各地域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1.地域资源分布。红河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缘和哀牢山余脉地区,境内群山起伏,河谷狭窄,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整个区域除北部红河谷地有几个面积狭小的河谷冲积小盆地外,96%以上的面积为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最高海拔2745.8米,最低海拔259米。红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于群山起伏,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全年平均气温20.9℃,年降雨量945.3毫米,耕地面积171040亩,其中水田10327亩,旱地69713亩;森林面积41.27万亩,森林覆盖率14.2%。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南部山区,其中阿姆山有森林面积41.27万亩,已被省政府批准列为自然保护区。
2.产业结构差异。2017年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启动建设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山地未来创新中心、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架车乡黑木耳培育基地投入运营。完成农作物种植59.4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34.3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2.22万吨,蔬菜产量10.75万吨,肉类总产量6.97万吨。累计种植水果17.2万亩,其中热区水果15.7万亩,水果总产量7.8万吨。科学调整蔗糖种植区域,制定蔗糖产业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农业总产值19.92亿元,增长10%。开工建设红河石膏产业园区,建成石膏集散交易中心、天浩矿业年产10万吨精制石膏粉生产线,道源石膏年产20万吨精制石膏粉项目投产纳规。完成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2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30.5%。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4.12万人次,增长3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14亿元,增长83%。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迅速发展,全县新增私营企业244户,个体工商户11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户。发展电商22家,建成覆盖到村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2%。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8.5%。
(二)各地域科研环境和基础不同
在地域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和科研设施等科研条件至关重要,是地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核心。经济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料技人才,才能快速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红河县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几乎没有成型的科研基地,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自主研究摸索生产且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缺乏主导产品,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低素质简单劳动来维持。在地方政府与引进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各地域投资经济不同
由于红河县各乡镇地域之间的经济基础和自然资源不同,近几年在吸引投资方而也有了明显的差异。近年来,红河谷热区开
④发依托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经济发展形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吸引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改善硬件设备,增强本地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促进红河县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合理协调地域经济发展。红河县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能力、协调机制和扶持机制,合理协调各乡镇经济发展,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达到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府继续鼓励和支持以热区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心,在发挥领头作用的同时,也有必要在重点投资和金融支持方面进一步政策倾斜以及提高扶持力度,加强各乡镇的资产投资和科研投资力度,扶待和帮助解决科研人才不足的局面,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使各个乡镇之间能够合理有效的协调发展。同时需要省州级的资金拖入力度,为各乡镇之间经济协调发展,集中投入资金、引进高端技术、培植符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红河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后发优势。
(二)统筹协调区域合作,优化各区城产业结构。红河县政府通过制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统筹协调13乡
⑤镇之间的产业布局,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分工协调、良性互动”的原则,推动城乡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调整和优化各区域产业结构,壮人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低成本少投入促进产业优势的发挥,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以优势产业的重新布局、合理融合、优势互补加快发展势头良好的石膏产业园区的经济,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推动石膏粉、热区水果等品牌建设及发挥旅游行业等特色产业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同时在原有的传统产处基础上,大幅增加高新技术 产业比重,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水密集型产业转型。
(三)形成节约资源,集约有效的地区发展格局。红河各地区应该注重借鉴各相邻县市先进的产业转型先例,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利用红河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先进的企业,带动全县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的工业化道路上,必须坚持高标准、商起点,决不能再走资源主导型的产业化发展老路。在坏境建设方面,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合理开发水资源,依法治理坏埦污染,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使全县经济合理有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红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县情简介,2017年8月7日。②郝娟娟 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7月。
③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④红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县情概况(红河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断加深),2018年1月15日。
⑤ 韩保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政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2月。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读书笔记1、李灿光、潘玉君等《区域发展研究:发展条件与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 2007年09月这本书是以云南省为例,分析其发展条件和空间结构以为......
湘乡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市委统战部研究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
南溪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民营经济是指民有、民营、民受益的经济实体,它是以民为本、自力更生、自主经营、自求发展的民本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民营经济得到......
龙源期刊网 http://.cn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舒招林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2期[摘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怀化市近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