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_新中国光辉历程
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中国光辉历程”。
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中华民族走过了60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辟了一条实现民族腾飞振兴、国家兴旺昌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0年来伟大成就的取得决非偶然,成功经验十分宝贵。
一、新中国60年的光辉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最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回顾6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伟大的历史变革。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新中国诞生后,迅即在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民主改革和新民主主义建设,不仅迅速恢复了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而且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伟大斗争中锻炼了新国家、新政府高度的动员组织能力,社会风尚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和走向社会主义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1952年9月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在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提前完成。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这样,中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制度变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我国今后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为国家的富强“创造了社会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加上一些理论上的失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盲目迫求所有制关系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在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后,国内阶级状况已经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仍然强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的主要矛盾,直到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发生“文化大革命”。
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国家就能自然而然地富强起来。强国不仅需要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还需要建立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等具体制度。1978年12月召开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此后中国真正进入了大变革、大解放、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
邓小平所说的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经济体制等具体制度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因而也是一场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制度层次,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等等,都在质的规定性上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二是体制层次,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体制,这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长期实践检验,其中确有不少严重的弊端,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应该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竞争中超越和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大胆思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同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这样,中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把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革命这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
从建立新中国到实行改革开放,从五十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体制,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提供了可靠保证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探索
为了实现强国之梦,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围绕着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奋斗目标,实现了从战争到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
会主义这样两次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诉全党“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全党在人民解放战争结束以后立即转入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建设事业,作了思想动员和工作部署。
为了使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尽快强盛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在1953年采取了两个战略性的大举措:第一,制定和宜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二,宣布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全党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党的八大是标志我国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重要会议。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八大以后的二十年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特别是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掌握了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等国防科技尖端技术,提高了国际地位并重返联合国。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的决策。从这时开始,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领导全党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首次概括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及其十个方面的“主要点”。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极富创造性地把我们找到的这条强国之路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在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后,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极为可贵的探索。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定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并且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确定,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实践中走上了一条中华民族的强国之路。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社会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强调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邓小平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认识、全面把握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坚持全面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坚持协调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新中国60年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正因为有了这一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才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经验,认为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大胆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僵化停滞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才会在理论上武装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也昭示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生机和未来。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前提。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本原因还是历史的选择。从历史的对比中,人民切身体会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来之不易,从而由衷赞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并憧憬着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团结和统一,这就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什么时候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最快、最顺利、最好的时期。没有统一,便没有团结;没有团结,更谈不上稳定。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靠改革开放,走依法治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现代化强国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人民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政治路线和健全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路线,这就使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走上了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路线方针的根本调整,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深入,人们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更新。历史证明,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靠改革开放,走以法治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强国之路。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必须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由、和平,“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扩张,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离乱、分裂之苦,更目睹了主权丧失和屈辱外交的悲剧。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不懈努力,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家主权岿然不动,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提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60年来,尽管国家的周边环境波澜不断,但外敌始终不敢贸然侵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得以发展。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成功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务实灵活的外交实践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在国际和平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决不惧怕战争。新时期,中国不仅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适时调整了国际战略,特别是对世界大战的估计,乘机加速发展,提高国力,而且力争主动,做两手准备,以实际行动落实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强大的国防和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60年的历史昭示人们,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一步证明,“科技强国”必须以“科技强军”为保证。在这60年中,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发射,成为在国际上有发言权的核大国,使敌视新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近30年,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新时期建军理论的指导下,获得更大成就,使其在对内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对外抵御侵略,保卫国防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当今形势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遇到了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严重阻碍,中国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科技强军”中壮大国防力量,使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新中国即将走过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应当谨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丰功伟绩,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迎难而上,锐意改革,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中原区委党校 张凌楠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
东方睡狮闻风醒,拿来马列傲乾坤多少年前,中国处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丧失了主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国民被外国人嘲讽为“东亚病夫”,多多么悲惨的血泪史。可是现在的......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唐家璇(1999/12) 2000/12/20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结论——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启示之一 何振华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年。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媒体的专栏有......
九十四年的光辉历程,九十四年的风雨沧桑。无论多少优美的歌曲,也唱不够我们对祖国对党的衷肠!不管多么绚丽的诗行,不管多么壮丽的篇章,也说不尽祖国和党对我们的份量! 今天我们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