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_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
张亚玲 张达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基石,而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职后教育作为终身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农村小学女教师作为特殊社会群体,更加需要教师职后教育。要实现农村女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唤醒农村小学女教师主体意识,构建良好新型社会性别文化,使农村女教师在家庭守望与工作期待中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女教师 职后教育 专业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力量深刻改变着农村社会,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加有助于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的专业能力提高的过程,是非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成长的过程。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名副其实顶起“半边天”,尤其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复杂的教育工作中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素质明显偏低,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问题亟需解决。
一、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农村小学女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据统计,S县某乡小学女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体人数85.2%,教师年龄在25岁–35岁人数占总人数60.6%,学历水平、年龄结构等有了很大改善。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的补充为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农村女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农村女教师职后教育呈现很大的层次性、单一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农村小学教师是直接面向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但是仅有20%的女教师接受过职后教育,在调查中甚至发现有一部分女教师不愿去参加职后教育,男老师则占到35%,全县各乡也存在很大差异。在培训内容上,老师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枯燥,远离其具体的教学环境,培训方式单一。
二、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困境原因分析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自主权,大力鼓励教师专业创新,作为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的女性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农村基础教育环境限制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
(1)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现阶段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远远不如城市,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不足,在客观上农村小学女教师的职后教育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消息闭塞,对外交流少,学校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电脑、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室陈旧,办公条件简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走访调查中有些农村小学设施基本处在无用状态,现代通信设备仅给学校领导配备,一般小学教师根本没有,何谈职后教育?
(2)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缺乏政策制度保障
在农村小学教育实践中是鼓励教师进行职后教育,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特殊性,教学工作压力大。通常一位教师要带几门课程,学校领导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则安排一些教学工作轻松等其他岗位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农村小学女教师总是处在一种被忽视的状态。同时农村小学教师社会保障、工资待遇低,学校也没有专项教师职后教育经费,教师自身无力支付职后教育费用,最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也不了了之。
(二)农村传统性别文化的阈限与女教师自我职后教育意识的缺失
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观念,也是影响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传统文化强调“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性别文化使整个社会缺少重视和鼓励女教师积极进取的舆论氛围,女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社会基础。社会的发展使现代女性取得职业和经济的独立,结束了对男性的依附状况。但在获得自我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既要“主内”操持家务,又要“主外”职业工作。农村小学女教师在工作期待和家庭守望中徘徊。
在调查中一位女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快乐,最对不起的就是我自己的孩子,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回到家里,孩子过来问我问题,我都无力回答,丈夫责怪我一天到晚给别人家孩子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却不管了,孩子一直住奶奶家和我感情不深,作为一个母亲真伤心呐”小学女教师家庭女性角色和职业女性的冲突,使得女教师职后教育的时间精力不得不被挤掉。
农村小学女教师深受性别刻板效应影响,女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认识不足,认为职后教育只是一种口号,自己的任务是提高升学率,参加职后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教育科研能力低。并且在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中产生一种“女人教书,男人管校”的现象,女教师很难晋升到学校领导岗位。农村小学女教师普遍认为职后教育是学校领导和男老师的事情。
三、改善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实践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个体和群体相辅相成的过程,群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氛围,个体推动群体的发展。切实促进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是一项连续性工作,必须合理有效的促进其职后教育发展。
(一)合理有效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制度化保障教师职后专业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部分。政府合理有效的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将极大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设施更新换代,积极的政策为农村基础教育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财政应积极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必将吸引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中来。建立女教师激励机制,把各方面优秀的农村小学女教师提升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打破“女人教书,男人管校”的格局。同时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机制,为农村基础教育积蓄力量。
(二)唤醒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自主意识
女教师自身要加强性别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是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的内在动力。要有性别平等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根据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特点,宣传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性,适当增加教师培训课程,并合理有效制定提高女教师职后教育水平的各项措施。开辟多种渠道鼓励女教师,充实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创新。
农村小学女教师面对家庭和工作各种问题,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女教师的人性关怀,缓解女教师工作精神压力,积极引导女教师发挥特长,重燃女教师教学热情,进一步发展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
(三)构建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为女教师职后教育奠定基础 传统性别观念使女教师失去了职后教育的良好环境。农村女教师职后教育发展需要一种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农村女教师是“农村知识分子”不仅承担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农村先进思想文化的表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大力宣传女教师先进工作事迹,宣传平等和谐性别观念。从根本上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真正把农村小学女教师从家务中解脱出来,使她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在家庭守望和工作期待选择中找到平衡点。
农村小学女教师是基础教育重要力量,肩负着农村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的发展将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教育长足发展,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杨艳萍.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困境与对策研究 [J].西北师范大学,2011 刘岩.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 张新平.“女人教书男人管校”现象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李长娟.乡村女教师发展的障碍及对策探析: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0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枣强镇宅城中心小学 步绍更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近日参加了全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结合国家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理论和我单位实际,......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普九以来农村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目睹这些,特别是从2006年后省综合督导评估后,农村教育确实有了以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摘 要】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步入21世纪,体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可是在农村地区体育被遗忘甚至丢弃。基于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