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104第三组
学生姓名:郭小凯学号:2010010594
分析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并剖析其优劣势,并给出相应政
策
中文摘要: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当前我国的商品结构并
不理想,优劣势在正文中指出,对策主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你。
关键词: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优劣势,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祖德明: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分析[J].法制与社
会,2007/01:350~351;商务部综合司、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R],2008年春季;李 丹 蒋毅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06(中旬刊)总第506期:11~12;文凤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6/1,总第140期:88~90;孟 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知网,2006/07/07.20~3
3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特征是以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要了解国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通常都要查看该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
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虽然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但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另外,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贸易结
构仍停留在“以外商为主”阶段,需要进行转换。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
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
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
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
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
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
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
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2、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调整
(1)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进出口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进口商品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
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外贸依存度高,国际的制造工厂。
对策:
1.加快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外贸调控 体系。多年来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 响,依靠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法决定外贸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完全形成有效运用汇 率、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的外贸调控体系,外贸宏观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够高。因此,今后几年中,加快外贸体制“两个转变”的进程,推动汇率、利率和关税税率的市场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运行机制,仍然是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
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政府的管理职能应当进行彻底转换,而且需要加强商业外贸中介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市场协调机构服务功能,促进管理、经营、服务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协调发展。
2.按照统一政策和竞争条件的一致性原则,促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 外贸经营权制度向外贸登记制度的转变。传统外贸专营体制的打破,为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由于外贸经营权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种种限制,外贸经营还未形成充分、自由竞争的多样化格局。长期垄断经营的优越环境也造就了专业外贸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内在“体质”。为此,完善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创造多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跨世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当赋予更多的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促使各种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有必要逐步实行商业外贸的跨行业综合经营,最终建立外贸经营登记制。专业外贸公司应当加强自身改革,完善经营机制,逐步走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经营的集约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效益。总之,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和各类外贸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将在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提高外贸经营的质量、效益、信誉和优化产业结构、商品结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仍然 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即使是出口比重正在逐渐上升的机电产品,也大多数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由此造成中国的出口长期面临东南亚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强烈竞争,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动的影响,难以创造稳定的出口发展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是提高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为此,首先必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等手段,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为出口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应当通过信贷等手段支持机械、电子、交通运输设备__等高技术产业扩大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
4.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资源,促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开拓新的国际市场。80 年代以来 日趋活跃的直接投资是促使整个世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近十几年中国对外 贸易的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动作用。但是,目前中国企业向海外的投资发展缓慢,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国民经济、通过国际化生产扩大进出口、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方面只是刚刚起步。应当看到,中国和南亚、非洲、南美洲、东欧、中亚地区各国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比较优势,而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急需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正是其中一些国家的优势所在,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发展海外投资生产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技术和机械设备出口,有利于实现部分面向西方市场而在国内已经失去成本优
势之出口型产业的转移,同时有利于开发海外资源、增加有效进口以满足国内日益扩大的生产需求。可以预见, 随着面向上述地区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增加将会大大提高中国同这些地区之间双边贸易的市场份额,并为下一世纪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5.加快加工贸易向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含量的贸易方式转化,促进上游工业 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开发。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含量不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在全部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是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实现加工贸易中间投入品进口替代,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以逐渐成熟的整体性生产和技术能力保持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将可能使加工工业成为一种“无根工业”,随时由于劳动力成本和政策性优势的消失而导致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严重下降、丧失加工产业的发展条件和贸易机会。因此,促进贸易方式结构的升级转换应当是跨世纪时期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方面政策引导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情况下,造成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倾斜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上游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业政策过多向下游产业倾斜,一般贸易出口商品含税,信息、中介功能薄弱等几个方面。由此可见,制订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上游工业的技术进步实行鼓励政策,尽快调整贸易政策,解决出口商品含税问题,支持和鼓励各种信息、中介商业机构的发展和壮大等应当说是行之有效的政策选择。贸易方式的转换有利于原材料等上游工业的发展和成熟,不仅如此,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富集、劳动力丰富的相对优势,中国的资源性加工产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对国内资源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巨大需求,将促使上游加工产业链条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带动中西部地区开发,并为该地区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开辟新的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必要构筑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地区开发政策
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形成促进上游加工产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6.深化进口体制改革,有序开放国内商品和服务贸易市场,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运行机制。中国进口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最终建立以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为主、以幼稚产业扶持等产业政策为辅、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统一规则的进口体制,为中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通过引入激烈竞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创造条件。按照这些目标,中国已经在开放国内市场、逐步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多次大幅度自主下调进口关税,短短几年时间使平均关税水平降低到了17 % , 同时还取消了许多非关税贸易壁垒, 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也在逐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枝能,了解主要国......
国际贸易作业题目: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学院:外国语学院年级:2009级英语本科4班姓名:XXX学号:2009123408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摘要:我国对外贸易通常是依据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培养目标: 本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以及国际贸易就业方向: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具备报关、报检、进出口、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专业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经济学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学校在人才引进、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国际经......
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业一)班级:姓名:学号:教师:周美英日期:2014年4月15日总分:100分(第一题50分;第二题50分) 题目一:我国某出口公司10月14日对某外商发盘,限20日复到。16日接到对方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