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试题(精)_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试题
社区矫正工作试题(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试题”。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概念
1、实施主体: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员
2、理念方法: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引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
3、服务场所:审判、监禁、社区矫正、刑释期间
4、服务内容: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环境改善
5、服务目标:消除犯罪心理、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1)监管功能:限制自由补偿犯罪行为、预防再犯(2)矫正功能:矫正生理、心理、思想、行为(3)服务功能: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1)营造家庭和社区环境(2)促进刑罚制度人性化、科学化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社会福利制度内的专业服务
(二)特殊性:服务对象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三)系统性:依法服务、全程服务、一致服务
(四)专业性:是矫正团队中的专业人员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重点掌握)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的需要:经济、住房、医疗
2、教育就业的需要:较好教育、有效就业
3、再社会化的需要:恢复、重建社会功能、成为正常社会成员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较难取得民众同情
2、功能恢复与重建难度较大
3、处于社会资源网络边缘地位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重点掌握)
(一)接纳 基本看法:每个人都有其价值与尊严 具体做法:以客观、体谅的心态,在平等、安全的气氛中才能开展服务
(二)可塑性 基本看法: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
(三)个别化 基本看法: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第二节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1、对象: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
2、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
(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寻找社会资源,维持生计
2、为子女安排生活照料
3、为家人提供心理辅导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一)原因罪犯的监狱中的抗拒或改过
(二)内容调动潜能、整合资源、引导转化、使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
(三)目的消除、减弱思想或行为的负面因素,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恢复重建社会功能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的定义 处所:社区 功能:矫正、治疗罪犯 内容:缓刑、假释、社会服务、院舍训练 性质: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刑罚制度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
护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1、定义:(1)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2)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3)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
2、社工任务:观察保护(观护)
3、罪犯责任:保持品行、服从命令、接受辅导、汇报情况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1、主要内容:提供住宿、进行训练、掌握技能、回归社会
2、主要形式:(1)中途家庭:无家可归、不便回家者(2)寄养家庭:青少年,避免沾染恶习、感受家庭氛围(3)教养院:不良行为或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提高适应能力(4)感化院:犯罪青年、青少年,0.5-3年矫正,改善思想、心理、行为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1、名称:社区服务、社区劳役
2、性质:替代自由刑的非监禁化社会处遇
3、内容:规定时间内从事无偿劳动
4、优点:(1)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劳动习惯、社会责任感(2)在社会服务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3)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本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在非监禁化中,避免隔绝、恶习交叉感染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也称:更生保护 原因: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受到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学习中断 主要内容:
(一)提供住宿场所:无家可归、有家难回者
(二)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职业、联系学校,养成良好习惯
(三)提供生活辅导、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四)提供物质帮助 第三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司法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二、服刑罪犯的个案辅导
三、帮助在监服刑罪犯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四、科学执行社会服务计划 第三节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传递外面信息:讲座报告、文艺演出、体育比赛
2、避免过程阻断:开通电话、家属探访、家庭走访、放假倡导,扩大与外部联系
3、开展结对帮教:动员志愿人士,建立社会网络,真情感化罪犯 张某,男,现年29岁,未婚,初中文化程度。他头脑简单、性情憨厚,江湖义气浓厚。毕业后在一家客运公司工作,因为哥们儿义气,协助朋友入室盗窃成功,被判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今年年初执行期满回家乡,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他自然不甘心,但找工作又存在自卑心理。张某
陷入既想融入社会,又害怕因有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2.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3.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4.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案例: 案例:张某,男,是刑期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16年没有回过家的张某,家乡对他来说已经变得非常的陌生。更使他忧心重重的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孤身一人又身无分文,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社区矫正工作者同志在和他第一次谈心时了解到,他在监狱服刑期间,通过自学获得了医师执业资格,就帮他向有关部门申请开了一家私人诊所。现在张某的主要生存问题---工作解决了,这为张某顺利回归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矫正对象张某回忆说“:当初回来的时候我想,在社会上会被别人看不起,那肯定有点担心的,回来以后,镇(街道里、司法局、村里都很关心。我回来后房子没有的,帮我解决房子开医务所,当时我钞票也没有,帮我贷款,贷了一万块。全部给我开绿灯。自己有机会能够创业,我觉得应该在有生之年回报社会。有时候,年纪大的人来看毛病,没有钱的,有的就算(免了。” 请分析在本案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政府机构和社区组织中的工作人员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在这个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主要有: 1.中介者;社区矫正
工作者帮助他确定和运用各项社区及政府资源,并整合这些资源,工作者作为他与他所需要的资源之间的联系人,为他提供了生存的基本保证,即帮他向有关部门申请开了一家私人诊所。2.倡导者;在利益问题上,中介者的角色并不能满足其需求。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与社区内外的相关部门打交道,改变他们不关注类似张某这样的弱势群体的观念,影响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服务,并可以适时提供建议。3,使能者;社会工作者发挥的作用在于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并提供机会使他们感受到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并使服务对象能够从自身出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实现助人自助。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问题解析】: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 ①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②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2刘某的需要有: 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①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②诚恳。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③温暖与尊重。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④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了对刘某有兴趣,关心他。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社区矫正业务考核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1分,共6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矫正的任务( D )。A.行刑B.矫正C.安置救济D.限制人身自由2.社区矫正工作的对象是( C )。A.罪犯B.行为偏差......
社区矫正期末考试试题1、张某,女,1958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已婚。丈夫在某国有企业公司工作,女儿成家立业,小康家庭。处罚经历:2010年案主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
求假设你是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建设社区从环境基建方面看写一片作文怎么写啊? [社会问题 报告 政治 工作 ] 悬赏点数 10 该提问已被关闭 2个回答上海过客 2009-05-15 19:58:03 2......
宁化县自2011年9月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共接收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刑人员168名,其中解矫25名,在矫143名,无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
社区矫正工作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中央批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从2003年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