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地父与子_地震父与子
地震中地父与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震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主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父爱的支撑下儿子获得新的生命的故事。在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给人无限启示的文章。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此,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本课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
读中体会
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五、教学方法
本课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条主线“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过程。所以这堂课我采用“促情悟读、让真情涌动”的教学方法和“品析词句法”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六、学法
1、找
找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
2、读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说
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
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七、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对话与交流感悟中进行。而激活课堂,点燃学生情感,其最佳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悟情、动情,以此拔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励学生大胆去说、去想、去品、去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使课堂呈现人性之美。
八、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渲染情感
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生动直观的现场视频会牵动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地震的情形,为理解全文作铺垫。
(二)以疑引读
整体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想想地震中的这对父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
设计意图:教师应该教在学生有疑处。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
(三)深入情境
品读感悟
在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向学生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说这是
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抓住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的语句,学生品读、感悟。
第一部分: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1、朗读感悟,文本对话
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理解挖掘的艰难,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在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2、重点品读,引领真爱
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这是一份承诺,也是一份责任。这句话既是父亲挖掘下去的动力,又是儿子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的信念。
第二部分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
(1)角色朗读,情境感悟
细细品读儿子与父亲的对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让学生为儿子的镇定、勇敢和坚定所打动。
(2)深入情境,探究学习
当父亲找到出口,让阿曼达出去的时候,他却说“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3、再次研读,回扣中心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阿曼达这样做呢?再次回扣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小曼达不仅救了自己,还救了其他同学。父亲是了不起的,儿子也是了不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中的文字“激情交流”,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四、读写结合 让爱延伸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阿曼达被救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时我出示图片,在音乐声中让学生的感情随着笔尖流淌,记录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一个“情”字,牢牢地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五、感受真爱
升华情感
欣赏小诗,将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再次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父爱的伟大,再次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爱
儿子
信任 了不起!
爱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信任能够开启生命的大门,让我们都能拥有爱,获得爱的力量,再把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世界充满爱!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毕雪燕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反思一下,原因是:我从中心词“了不起”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词选择、组织材料的。教学思路是由中心到内容。在这个教学思路的框定下,学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2、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感受地震的大,危害)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A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