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_八年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虎门销烟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2.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C、义和团运动中D、太平天国运动中()3.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是在()
A.1865年B.1875年C.1878年D.1884年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宝贵D.丁汝昌 5.《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于()
A 1911年10月1日B1911年12月20日 C 1912年1月1日D1912年2月12日
7、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A、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B、以兴办耗资巨大、无利可图的军事工业为开端
C、技术设备全掌握在外国技师手中D、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打击下破产 8.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9.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心工作是()
A.确定党的名称 B.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D.制定党的革命纲领1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九一八事变④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11.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北伐胜利 B 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C 抗战的开始D抗战的胜利
12.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你知道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吗?()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C.1947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D.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3、山东蓬莱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支援前线所经过的战线,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关的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判断,他支援过下列哪次战役()
A.台儿庄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平津战役
1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主张应该出自()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天演论》
15.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建国时被定为国歌。为什么建国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还要时刻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
A.知耻后勇B.居安思危C.学以致用D.闻鸡起舞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改良主义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旧式农民战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新的社会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理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今年(2010年)是纪念五四运动多少周年?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哪些人?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4)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展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5)假如你是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一名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写一幅标语或写一篇讲演稿,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号召力。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3、“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 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 一千八百四
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3)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4.2008年0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说,希望两岸在“九二共识”下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首国共曾经走过的坎坷路:
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三封电报:毛泽东先生勋鉴:……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是利赖之。……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蒋介石先生勋鉴:……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材料三:“台独”主张伤害两岸人民情感,不利台湾与大陆发展正常的互利合作关系,更严重破坏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双方对任何推动“正名”.“公投制宪”等破坏台海现状的“台独”活动,均坚决反对。希望台湾当局领导人切实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和不通过“宪改”进行“台湾法理独立”的承诺。只要台湾没有朝向“台独”发展的任何可能性,才能有效避免台海军事冲突。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谈公报》
材料四: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切握手。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被称为国共两党的“第三次握手。”
请回答:
(1)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
何积极意义?
(2)发动内战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为什么他还要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
(3)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
(4)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
(5)根据材料三.四中,①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各自取得了什么成果?
②国共两党60年前的第二次握手取得了什么成果?
③台湾有关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并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会谈有何意义?
答案:1-5 BDDBD6—10CADCB 11-15DABAB
二.1.(1)不触及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戊戌
(6)通过以上资料和问题的解决,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变法;旧式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91周年(2)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乐于奉献,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5)略(6)提示:五四精神在新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可围绕如何振兴中华,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等方面来谈谈。
3.① 解放战争时期 ②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4.(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国内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对国民政府有政治压力;蒋介石希望通过谈判为掩护,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3)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谈判虽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使人民充分认清了蒋介石的阴谋,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祖国未完成统一。(5)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签署了《双十协定》。③有利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发展。(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1、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5月4日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两个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后期6月5日)斗争方式:学生罢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就是感受、体验知识的魅力和......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30*1=30分) 1、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 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南京临时......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简评从本次考试试卷命题来看,试题的总体难度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相符的,达到了命题要求。命题中既重视了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
七年级 综合一 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2.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普遍受到尊敬,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