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_新农村居住区规划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农村居住区规划”。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以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为例

作者: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作为生态环境规划的一个方向,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对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德州市武城县李古寺社区规划实例,对该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植被选择、不同环境下绿化景观设计及各种时空下植物组合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为建设具有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及建立资源利用合理和生态持续协调的农村居住区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德州市;李古寺

自2006年党中央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以来,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社区规划成为城乡规划、村庄建设的新课题。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对于建设具有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避免重复出现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生态缺失问题,更好的实现新农村居住区景观生态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及挖掘农村景观的特质,给农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绿化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李古寺社区绿化景观规划建设为例,主要就规划思想理念、规划目标、总体布局构思等内容作初步探索,以期为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概述

1.1 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内涵

农村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是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1]。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是农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的根本区别[2]。绿化景观是对原有景观资源重新组合的结果,具有整体性和异质性的特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居住区中的主要廊道系统是道路景观系统(包括道路系统、沿路绿化带和沿路排水系统)。廊道理论对社区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为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3)基底 在景观要素中基底是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最强的景观要素。基底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居住区景观中的基底主要指居住区的开放空间及绿地系统。对居住区绿地系统的布局,最经常的提法就是点、线、面相结合[4]。李古寺社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2.1 项目概况

李古寺社区位于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驻地西南。该社区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输水干线六五河东岸,也是陈公堤百里林果长廊南部起点。靠近105国道和镇政府驻地,紧靠乡镇主干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展条件良好。社区建设前,李古寺社区辖东李古寺西和李古寺2个村民小组,李古寺社区现有村落总占地面积800亩,耕地面积3126.75亩。2009年总人口1674人。规划前,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2010年,根据当地的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文化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方式等实际情况,原东、西李古寺两个村落合并建立新社区,规划选址为西李古寺村北侧。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李古寺社区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新社区建设规划确定社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居住人口1800人。

2.2 规划构思

2.2.1展现独特乡村景观。通过对地形、建筑、道路、水体、植物、气候以及其它景观元素的合理组织,注重体现李古寺社区的文化氛围与特色,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充分运用花草、树木、水、石、木等自然景观元素,以赋予乡村社区特有的自然的生机与活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基质组成的镶嵌体。在居住区景观中,农田为基质,林带为廊道,两者相间并重复出现呈网状结构,斑块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构成了斑块动态,斑块动态影响着系统的整体功能,最终影响农业景观的整体效益。因此,绿化景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在全面和综合分析景观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问题,还要进行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评价[1][8]。

2.4 规划法规和技术标准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居住区建设条例,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2001)、《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修改稿)(200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200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2003)等。这一系列的规划规范、法规和村镇建设技术标准,也是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的基本法规和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德州市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村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李古寺社区产业优势和地域文化,社区绿化景观规划主要指标见表1。

表1 绿化系统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

居住区绿地率 ≥35% 绿地覆盖率 ≥60%

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0m/人 道路绿化普及率 100% 居住区边界绿化防护带 居住区与区域景观之间设置15米的防护绿带

以本地树种为主(国槐、白蜡、旱柳、西府海棠、香椿、柏、大树种的选择

叶黄杨、小叶黄杨等)。

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速生与生长缓慢树种比例控制在6:4,常绿乔木与落叶乔配置类型

木种植数量的比例控制在1:4~5,乔、灌木的种植面积和非林下地被植物种植面积的比例控制在7:3。

乔木距建筑物5米以上,灌木距离建筑物1.5米以上,乔灌木远植物的配置位置

离地下管网0.5-2米

乔木量≥40株/公顷绿地,复层种植占绿地面积≥30%,木本植物种植丰度

种类≥20种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2.5 规划内容

该社区绿化景观规划主要景观结构概况为“一环、一带、一轴、一广场”(图1)。“一环”指社区外环路绿化带;“一带”指东西向的水道及滨水绿带;“一轴”指东西向的跨区城镇道路绿化带;“一广场”指社区服务中心广场绿化景观。除了以上带状和块状的绿地之外,还设置了多处景观节点,如休闲公园和组团中心等等。这些绿地同宅间道旁绿地一起,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并构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景观格局,景观典型植物(表2)反映新时期平原地区乡居的地域特色。

(1)“一环”绿化景观 在社区外环路布置绿化带,形成村庄绿色保护屏障,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并且作为边界过渡带,实现居住区景观与农业景观自然过渡,使居住区内的绿化、水体等自然生态要素与农村系统的自然生态要素相互联系,有机融合,更好发挥其生态功能。在绿化带中选用滞尘、杀菌、减噪、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显著且生长快、经济效益明显且宜管理的树种(如速生杨),并在群落结构上保持优化,从而形成绿树环翠的优美环境。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共绿地有更好的阳光,更好的共享性和更好的尺度,也更有利于村民的活动。同时结合当地主要树种选用植物,充分尊重场地内的现状植被条件,尽量减少人为景观。

居住区主要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次要道路、游步道以美化为主。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沿道路布置公共绿地,以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全面绿化系统,以高绿地率来达到宜人的生活休憩环境。道路两侧绿地布置要做到灌木和乔木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高干植物与低矮植物相结合,体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空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结语

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是为了给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居住区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具有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化景观规划建设中,要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李古寺社区绿化景观规划实践的研究,针对农村社区这一特殊环境和特殊人群,提出了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的的方法,指出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要立足乡村景观基础,与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融合,创造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自然而生态、亲切宜人的绿色居住空间环境。

(2)要合理有效利用好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进行景观重建与生态修复,建立一专多能的绿化景观。

(3)要注重对住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边界、廊道、基底、基线、斑块)的统一设计,构建成立体、多元、开放式的农村绿化景观体系。-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2010-06-14作者:闫明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镇化步伐也在加快,城市住宅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小区内园林景观......

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类绿化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工作,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利于居住区的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保......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探究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从园林景观在住宅区中发挥的作用入手,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大家研究探讨。 关键词......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

76 2008年5月华东森林经理 May.2008 第22卷 第2期 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o1.22 No.2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技术研究黄宇哲1 过珍元2 郑根清2 1浙江省金华市园......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工业园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初探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心理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的影响,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的主要集聚地,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农村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 新农村 景观规划 新农村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 新农村 景观规划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