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材料]_积极的财政政策研究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积极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物质社会极大发展的今天,当城市的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水平仍然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很大差距,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现阶段我们需要极度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如何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一、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城乡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二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1990—2004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10.2元增加到9421.6元,年均增长565.1元,年均增长率为13.97%;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686.3元增加到2936.4元,年均增长只有160.7元,年均增长率仅为10.94%

三是始终以农业收入为主。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三大类。当前,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是与收入密切相关的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在消费支出结构方面,农村居民的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支出不及城镇居民的1/4(分别为17.5%、21.9%、22.8%、24%和24.7%),农民生活质量普遍偏低。

二、现在“三农”上的财政政策缺陷

(一)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支农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是贡献最大的区域,农业是贡献最大的产业,农民是贡献最大的群体。中国“三农”积累受到盘剥。而对“三农”的反哺却很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受到严重的影响。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的综合支持量只有2%,而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农业支持水平很高。1978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3.4%,2000年则降为7.75%。

(二)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农民直接受益的支出减少。

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大体维持在60%,教育支出和农业科技支出较少。国家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很少。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水利建设比重较大,农民直接可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况且水利,生态建设的受益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投资一直全部统计在农业投入中,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政府农业投资规模,并且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多采用有偿的方式,增加了还款的负担。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民素质提高滞后于科技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制约了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业的转移。农民素质已成为

现代知识经济、科技经济和信息社会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中国的农业已开始从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转向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维持农业高速发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种类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经济将从物质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由于农业科技应用成本高于预期收入,加之农民资金短缺,农业信贷风险高而信贷支持不足,农业保险缺位,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体质不灵活,经费严重短缺,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农业科技含量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三)财政补贴方式不合理,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少。

一个国家农业支持水平与支持力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对通过财政预算支持农业规模的影响程度更大,但是,从农业支持来源或承担者来说,可能是纳税人,也可能是消费者。因此,除了财政预算途径支持农业外,还可以通过价格支持由消费者承担的方式对农业的支持,即实施农业补贴。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低并下降,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投资不足,财政补贴方式不当,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的基础,影响了农民的增收速度。

三、财政支农政策如何帮助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扶持科技兴农继续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探索更加有效的财政支持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打破过去就生产抓生产,就基地抓基地,各种资金单独分散的局面,找准扶持点,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扶持效益。

一、财政支农应重点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以时常为导向,依靠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集中力量提高生产经营的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当前,财政要重点扶持水稻、花生、瓜果、蔬菜、银杏、花卉苗木及良种繁育等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标准化、无公害、无污染、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扶持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财政支农应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用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是市场与农产之间纽带,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从调查中看,各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 规模和数量都远远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够强,辐射带动能力仍比较弱。财政部门要择优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有发展前途、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尽快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兴办基地、开拓市场、推广科技等方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定单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三、财政支农应重点扶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郯城县的实践证明:在农产品产地建立批发市场,是实现农业规模发展,解决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有效途径。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应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地政府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支持,不仅在建立批发市场的资金方面给予扶持,还应发挥财政信息网络优势,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综合信息,帮助农民按照市场要求安排生产和经营,扩大农民增收的途径。

四、财政支农应重点扶持农业科技教育,健全农村科技组织结构,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扶持重点是:一是扶持科技示范园建设。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慢的情况,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做给农民看,促着农民干。二是扶持抓好对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抓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关键。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地方抓好科技培训、举办讲座,印发明白纸和组织科技人员下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及时把科技送到农民手中,迅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扶持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及时准确把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指导他们增收致富。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我)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专业:2011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姓名:孙悦文 学号:20113166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

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4......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不断啬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介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的收速度相比较慢......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不平凡的2003年即将过去。辞旧迎新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

促进农民增收资料

促进农民增收资料1、疫情概况今年年初,副县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县春季传染病防控专题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县卫生工作尤其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材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 政策研究 财政 积极的财政政策研究 农民增收 政策研究 财政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