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实践_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新时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时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玉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3期
机构编制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对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要始终把准确职责定位、理顺内外关系、强化自身建设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思考,彻底解决困扰机构编制部门“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创先争优,有效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一、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前提
机构编制管理是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构和编制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构编制部门应当树立战略思维,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切实找准机构编制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参谋助手和保驾护航作用。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潍坊市被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契机,认真谋划机构编制工作为发展大局服务的思路重点和具体措施,切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先后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城区5大板块的党工委机制、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组建等,及时跟进提出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围绕全市重点发展领域,超前性地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和民生事业的意见建议,加大对重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围绕蓝黄两区建设,研究提出沿海开发管理区域调整的机构设置意见,对高新区、滨海区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理顺,打破在体制机制方面制约发展的瓶颈。潍坊市的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持贴紧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坚持把健全体制机制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
机构编制管理存在一些“困境”,机构编制工作“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还存在管理受牵制,机制不健全,关系不理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需要把加强管理、加大协调、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建立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实现机构编制动态化管理。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议事规则。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积极做好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等“乘除”法,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完善组织、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负责把关的人员流动机制,落实机构编制的前置性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协作配合体制,实现机构编制协作化管理。加强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的沟通衔接和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体责
任,其他部门分段协调,密切把关,形成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协作配合、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实现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机构编制事项审批和执行全程监督检查制度,真正实现事前审查把关、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检查考核的递进管理流程。2011年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调动了各方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发进取的生动局面。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创优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动力源泉
温家宝总理指出,编办是综合性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基层机构编制部门不仅是编委的“办事员”,更应当是推动行政事业改革的“研究员”和“践行人”。近几年,潍坊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等,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许多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是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最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并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控制机构编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于2007年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减少机构975个,精减编制2900多名;在全国最早推行了农村社区化管理,设立农村社区1093个,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便民服务网络,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启动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工作体制,加快强镇向城市转型升级步伐。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07年,在全省率先对事业单位分类进行了探索,并将部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全省较早制定实施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国有文化资产经营公司组建方案,提出了“文艺三院”改革意见,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在教育、卫生系统取消了行政级别。2004年,全市600多所中小学全部取消行政级别,统一实行校长职级制。2006年,又在公立医院取消了行政级别,实行院长聘任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标准,探索开展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有效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全力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潍坊是全省唯一的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近两年,先后根据市里部署安排,牵头承担了10余项改革任务,在优化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总之,改革创新、创先争优,已融入潍坊机构编制干部的精神血液,成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有效激励和强大动力。
四、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坚强保障
自身建设过硬不过硬,不仅关系到各项机构编制工作的成效,更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面对日益繁重复杂的改革管理任务,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提升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成为摆在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是前提,完善规章制度是关键,提升能力素质是根本。我们坚持打基础、求创新,提素质、抓突破,采取过硬措施,运用多种形式,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开展“强学习、提素质、创先进、争优秀”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干部的学习意识。先后在深圳大学、人民大学举办了全市编办主任高级研修班,拓展了战略思维,开阔了视野。建立业务干部轮流授课、年轻干部轮岗锻炼、定期组织业务考试等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干部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化调研能力。针对机构编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10多项重点课题,逐一立项分解,实行领导包靠,明确责任,定期调度,确保推进。建立重大事项专题调研制度,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努力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组织全体干部多次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参观考察,增强服务意识,感受发展氛围。三是增强执行能力。先后出台了主任办公会、民主生活会等2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事项督查督办、机构编制年度立项等10余项业务工作规范,确保机关高效有序运转。大力倡树追求卓越的理念,发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四是激发整体活力。确立了“忠诚敬业、创新争优”的部门精神,不断增强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打造了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以机制培养人,许多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激发了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营造了人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编辑:张毅
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当前,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广......
做好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艾进德 吴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方略、总要求和总目标,全方位推进创新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主渠道和主措施,......
做好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物价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具有新的内容和要求,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形势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通过对多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践总结,我感到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
新时期做好医院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创新医院党组织建设,对整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于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形势、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