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我市丘陵山区农民增收难的新答卷_山区农民增收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破解我市丘陵山区农民增收难的新答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山区农民增收”。

破解我市丘陵山区农民增收难的新答卷

——宜都“萌粟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情况调查

如何促进丘陵山区地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我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9月中旬,我们到“萌粟特”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依靠科技、调整结构、流转土地、拓宽销售,带领农民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探索的助农增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主 要 做 法

宜都市“萌粟特”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1月,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社员108名,是一家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去年带动农民增收645万元,预计今年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他们的做法是:

(一)引种试验 不断创新

创新,是合作社持续健康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在带领农民致富的进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成效明显。

一是不惜花钱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近几年来他们到郑州科研所、山东寿光、湖南农科院等单位引进蔬菜新品种21个,其中:西瓜12个,辣椒3个,百合2个,马铃薯1,雪莲果1个,其它2个。这些品种中,有3个是中科院工程院士吴明珠的最新成果,每斤种籽最贵的6000元,最便宜的也是每斤18元。近两年引种试验园达到48亩。其中:西瓜12亩,辣椒5亩,百合20亩,马铃薯5亩,雪莲果2亩,其它4亩。

二是科学管理塑造新形象营造氛围。在引种试验过程中,他们除了按品种栽培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外,在试验示范园分别建立了标识标牌,既有一个15平方米的基地建设大站牌,也制作了20多块分品种亮相的小牌子,做到了有基地、有牌子、有记录、有数据、有分析材料、有总结报告。同时,也为合作社发展增添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是强化推广组织大参观凝聚人心。在引种试验、示范园产品即将成熟的时节,他们每年组织一些参观活动,以此为大面积推广凝聚人心。主要对象是:合作社社员、当地农民科技示范户、部分村组干部以及相关部门领导。通过到实地参观、品尝,增加感性认识,增强了对发展特色蔬菜的信心,也增进了与社员和科技示范户之间的友谊。

(二)流转土地 扩大规模

为了探索流转土地新方式,他们在“依法、自愿、互惠”基础上,通过4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合作社去年流转农民土地228亩,今年新增流转农民土地272亩,总面积达到500亩。

第一招:租金“一打一开”。流转的500亩农田涉及123个农户,合作社根据农户要求,随时可按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付给农户,不拖不欠不打白条。方法简单,但很奏效,保证了出租方和租赁方的两满意。

第二招:干活“付给报酬”。就合作社租赁土地的情况分析,多数家庭是子女在外打工,留守的是老人在家耕种农田。为了解决这些人能在自己家门口就业,合作社采取聘工的方法,让这些人在合作社里来干活(同样耕种他们出租的土地),由合作社付给报酬。标准是:打短工的(三个月以内)每月每人800元工资,做长工的(六个月以上)每月每人1000元工资。这种做法很受欢迎,既发挥了土地流转的有利作用,也为留守老人增加了收入,而且这些老人们通过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动,相互交流,促进了和谐,保证了平安。

第三招:“用地养地”结合。合作社在租赁农民土地中,一般不改变土地的农业属性。从租赁的500亩土地情况看,70%以上的土地有机质少,通透性差,团粒结构不好,不耐旱。根据这种情况,合作社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结合。一是实行作物轮茬(作);二是施入大量有机肥,进一步提高地力;三是对低产田进行改造。仅去年就投资32万元在望洲坪村、梁山村修渠道442米,挖排水沟230米,修水池2个。出租土地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们高兴地说:虽然我们土地出租了,但亲眼看到土地在改良,质量提高了,合作社解决了过去我们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四招:赚钱“发给红包”。为紧密与土地出租方的关系,合作社实行赚钱后分红包的方法,以义为重,以情感人。具体做法是:年终结算赢利后,按照赢利的作物和田块把红包发到户。去年76个户有29个户分别得到了200元的红包,今年123个户,预计将有100个户得红包。

(三)严格管理 保证安全

合作社把蔬菜的质量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用五统一保证了产品质量。

一是统一供种。不管是引种、示范,还是推广的作物,品种由合作社“定”,种子由合作社“供”。从源头杜绝了劣、杂、假种子的流入。

二是统一供给农资。在生产中所用的化肥、农药、薄膜、微肥等生产资料,统一由合作社按需要配送到生产基地,使农残和重金属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水平以内。

三是统一技术指导。合作社安排有4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生产基地的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统一技术培训。每种作物播种前,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培训。首先进行12人的骨干培训,再进行123个农户社员的整体培训,使他们明确重点,掌握要领,减少失误,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五是统一销售。所有产品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礼品产品专门设计了精制包装,60%的产品实现了包装销售,增强了市场谈判能力,保证了农民利益。

(四)狠抓流通 盘活销售

过去,因为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生产发展出来的产品往往出现卖难,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个合作社采取先调查市场,再确定发展品种的办法,克服了卖难矛盾。随着产量的增加,他们一是在北山、雅斯超市开辟了通道;二是与广州、上海、深圳等地销售老板签订了营销协议;三是在网上建立了平台;四是在宜昌、宜都设立了5个销售点。今年销售西瓜25万斤;辣椒286万斤;马铃薯52万斤;百合368万斤,此外还帮助当地农民卖黄瓜、西红柿等30万斤。

(五)立足品牌 抓好宣传

去年,合作社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了“萌栗特”商标,今年又系列开发了“梁山西瓜”、“梁山土豆”、“梁山辣椒”和“洲际百合”四个新品种。由于品质好、安全卫生、营养高效,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围绕这些产品,合作社加大宣传力度,很快在老百姓心中加深了印象。一是在宜都电视台新闻栏目和资讯频道宣传合作社发展蔬菜产业的事迹,跟踪报道合作社实施标准菜园建设项目的新闻;二是在互联网相关各大网站宣传“萌栗特”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介绍标准菜园建设的主要做法;三是利用各种会议宣讲合作社发展过程,介绍创业历程,展示基地形象;四是制作各类展牌宣传基地建设情况,展示产品,介绍特性;五是编撰一些易记的广告语宣传合作社,推介产品。

基 本 成 效

合作社虽然只成立了近两年时间,通过大胆实践他们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一)推动了结构调整

他们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就是立足实际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较大提高。

在以市场为导向和科技创新的前提下,合作社选择了百合、西瓜、辣椒、良种马铃薯四个品种,通过试验成功后逐步推广,用效益征服了当地农民。从这4种作物的平均产出及销价看,每亩平均纯收入(见表一)为2896.25元,比过去种玉米每亩增加2036.25元。今年合作社示范总面积为2070亩,仅此种植一项,比过去增加收入421.5万元。同时,他们瞄准市场需求,合理确定规模,有效规避了卖难风险。(二)提高了种植水平

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合作社在108名社员中选出了12名年轻人作为骨干培养,采取联基地、联农户,包培训、包指导的办法,使其它社员跟着学、照着干,每个户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目前,这个合作社不仅能够承担农作物引种试验课题,还能在示范推广中发挥很好作用,及时总结、纠正生产中出现的难题。今年,气候多雨,温度偏低,病害增多,他们创造的覆膜深沟技术,巧妙地应用药物混合方法,战胜了自然灾害和虫害,每亩辣椒产量突破了5000斤,西瓜、马铃薯、百合等平均增产30%以上。

(三)促进了土地流转

就这个合作社在梁山、望洲坪等村的土地流转情况看,农民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需比自己种田收入高点和及时缴纳租金就行,这两点合作社做到了。今年新流转的272亩没有发生任何纠纷。值得高兴的是:出让土地的123个农户中,有54个户的56人在合作社打季节工,挣工资48.5万元,人平8660.7元。

(四)拓宽了流通渠道

合作社在产品经营上采取的是统一销售。理事长华勇说:统一销售产品,一是有总量;二是有质量问题可以追溯;三是可以增强与销售商在价格上的谈判地位。近几年来他们建立营销信息平台,联系农贸、超市、批发大中市场,开辟农产品专卖店,与30多名外地客商有业务联系,保证了产品不愁销。

(五)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合作社今年营运情况看,农民收入和自身效益得到明显增强。预计种植业总收入843.7万元,经营性毛收入320万元,合计1163.7万元,比去年增加460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土地租赁费25万元;请工工资80万元;种子、肥料、农药315万元),流通费用440万元,纯收入303.7万元,减去为108名社员分红资金149万元,合作社留存30万元,纯收入124.7万元,比去年的68万元增加56.7万元。农民收入除每亩增加的2896.25元的纯收入(2070亩计599.52万元)外,工资和分红229万元以及帮助农民销售产品价格提升(30万斤,平均每斤高出0.2元)6万元,合计834.52万元。几 点 建 议

宜都1357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地理结构。丘陵山区占87.12%,平原只占12.27%(红花套、高坝洲、五眼泉、姚店8%的地区;枝城10%的地区;陆城18%的地区)。全市2011年末农用耕地237021亩,其中,丘陵山区占70.5%。这一地区的人口19429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279970人)的69.4%。粮食总产104578吨,丘陵山区59716吨,占57.1%,而在农民人平纯收入上,全市平均9151元,这一地区只有7060元,相差22.85%。为保证我市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持续增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解决山区丘陵地区农民素质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问题着手,优先安排扶贫、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把工作的出发点转移到如何真正为这些地区农民带来实惠问题上来。

二是要认真研究山区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地搞好结构调整。在产业调整上要根据山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宜牧而牧、宜粮而粮、宜药而药、宜果而果,不能千篇1律搞一个模式。注重开发一些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生产、规模销售,不断培育市场,带动初级产品的加工,逐步向产业化经营过渡。增强造血机能,实现点滴积累,滚动发展。

三是合理利用人才。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学到了不少技术,也具有一些生产经营经验,但因资金缺乏和组织能力弱,回乡创业困难较大。因此,在相关项目的安排上,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才,从政策到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通过人才培养和项目的实施,转变山区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增收致富的信心。

四是解决周转资金。我市规模较大一点的农业企业融资难度相对较小,像“萌粟特”这样的合作社恰恰难度很大。建议市政府拿出4000万元财政周转资金,解决山区20个(每个合作社200万元)小型合作社的困难,并以三年一个周期定期偿还,支持他们用小钱办大事。

五是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这些地区缺水和渠道排、灌不配套的问题,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参加调研人员:侯家喜 王德凤 孔祥亭 王 柳 万红渠 刘仁华 王本忠 罗其红 艾刚华 吴泽玉

执 笔:王本忠 王 柳

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情况汇报

中咀岭乡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情 况 汇 报中共中咀岭乡委员会中 咀 岭乡人民政府(2011年5月)中咀岭乡地处积石山县南部,属高寒阴湿山区。全乡总面积29.2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66......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难的调查报告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

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破解我市丘陵山区农民增收难的新答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破解我市丘陵山区农民增收难的新答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山区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答卷 丘陵 山区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答卷 丘陵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