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现代都市农业情况_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长春:现代都市农业情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长春:现代都市农业情况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幅员面积2万平方公里,辖6城区、4(县)市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753万,其中农业人口423万。长春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处东北平原腹地,农业在全市经济中举足轻重。从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围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调整优化城区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通过城乡互动、优势互补、产业互融,构建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举措,有力地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1、科学制定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布局。抓住“长吉一体化”发展机遇,从全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制定了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各城区、开发区都结合各自
1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编制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计划,建设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优势产业带。近年来,重点建设了长吉南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带、长吉中线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北线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产业带;围绕主要交通干线,打造了长白西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带、302线设施农业产业带、长营高速生态农业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带,促进了都市农业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在优势区域内率先突破,进而带动全市整体提升。
2、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城市近郊实施了退出普通粮食生产和传统畜牧业的“双退出”战略,适应当前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重点培育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精品、特色、集约、高效的种植业新格局。一是做大蔬菜产业。启动实施了“万顷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建有规模以上蔬菜标准园区(50亩以上)511个,500亩以上大型蔬菜标准园区20个,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150万亩,总产量96亿斤,市场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蔬菜生产产量、生产季节、生产品种、生产质量的多重突破。二是发展君子兰产业。把以市花君子兰为代表的新兴花卉产业作为城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重点建设了城区五个“百公顷君子兰种植园区”,目前,我市君子兰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个,养兰1.5亿株,建设有3个大中型交易市场,创建了花卉高科技科研区,同时也带动了
2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三是壮大经济作物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我市重点扶持和打造了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优先发展专用玉米、瓜果、烟叶、杂粮、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四是开发食用菌产业。发挥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利用玉米秸标等副产物进行培养基生产加工,实现食用菌规模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国际标准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长春的科研优势,鼓励在长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在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适用技术上寻求突破。二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在城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场等设施农业,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科技培训、投入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重点发展“智能”化大棚设施,研制和引进了多功能园田、棚室管理机械,推广大棚喷、淋、滴、渗灌与温控技术的覆盖范围,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
4、抓好示范工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长春实际出发,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城”的发展目标,依托长春“森林城”、3“汽车城”、“电影城”、“雕塑城”等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了一批休闲观光基地;扶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点,打造完善一批生态餐饮服务点;开发了森林生态旅游、水上旅游、莲花山滑雪旅游景区、吊水壶风景区、龙湾山庄、世界风情园、民俗大观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到去年底,全市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企业已发展到95户(其中国家级示范企业2户),资产总额22亿元,年营业收人7亿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从业人员7200人,年接待能力32万人。同时,会展农业也发展较快,多次成功举办了农博会、君子兰节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会。
5、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将其摆上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举措,实施重点推进。从2010年开始,相继出台了《加快君子兰产业发展的意见》、《扶持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强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去年,我市又下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三动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都市农业合理流动。
二、存在问题
我市现代都市起步较晚,尚处于处级阶段,水平不高,发展不快。一是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没有形成成型的发展模式,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规划和开发比较滞后,层次较低,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社会功能发挥得有限。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等生产条件亟待改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三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一定的制约。土地仍然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一些都市农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用地紧张。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较多,但是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城乡二元格局没有打破,城乡融合度不高,要素没有得到合理流动配置。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没有对周边农村发挥出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近郊农村仍然没有完全从传统农业中摆脱出来,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全局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
三、今后打算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想,今后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将围绕建设生态、和谐、绿色、宜居城市,打造绿色食品名城。依托中心城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探索以城市生态保护、市民观光休闲为特色,以农业高科技武装
5的园艺化、设施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集生产、服务、观赏、消费为一体的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并存,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坚持规划引领,做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相匹配;坚持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发挥都市农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增添城市景观、促进劳动就业、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政策引导,运用更加灵活的支持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发展,根据地域特点,规划发展具有北方特色的特别是适合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市场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发展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向现代都市农业聚集。
到2015年,城区全部退出粮食种植和传统畜牧生产,特色、精品、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城区农业实现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多维功能转变,初步形成以特色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为主体,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生态保育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北方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城区农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力争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
赴哈尔滨、长春都市农业考察报告9月9日—17日,市委书记陈先运、副市长刘茂津率领农口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乡镇党委书记赴哈尔滨、长春两市考察了都市农业发展情况,现将考......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加大,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特制定我市现......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加大,为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特制定我市现......
论都市农业的最新版本及其意义摘要:展示了后工业时代都市农业的两大最新版本:市民下乡体验版本和农业进城版本。并揭示其在统筹城乡、发展生态低碳经济中的重大意义。关键词:都......
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发展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城市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