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_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内容摘要】没有创造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现代化的社会,教育事业因为有了创造才这样富有魅力,所以我们应当接过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旗帜,让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开花、结果,那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呢?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创造力教育观,抓住时机,实施有效的创造力发展策略。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尤其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曾经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又有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创造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种表现,创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好的个性。
【关键词】: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策略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现代社会对现代教育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生存和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3-6岁的儿童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来实现的。首先,要给学前儿童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探究氛围,激起学前儿童的创造欲望;其次,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诱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再次,运用先进便捷的教学手段,激活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前儿童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前儿童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大量的研究证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个深奥的问题,而是在日常活动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来达到的。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探究氛围,激起学前儿童的创造欲望
新《纲要》中强调:“为学前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学前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幼儿的创造性而言,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这实际上是要求给予儿童极大的自由。但日常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活动前教师提出较多的要求,在操作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向幼儿提出诸如保持桌面清洁,声音要轻„„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不知所措,幼儿看老师的表情与提示来活动。就这样幼儿慢慢拘束起来了。其实这已经是束缚了他们的手脚,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这样只能使幼儿被动的接受,消极的顺从,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无主见地听从于大人,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形成一种自由、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时常给幼儿于鼓励、支持或肯定,用“你试试看”,“你能行”,“当然可以”之类的话激励幼儿,使幼儿感觉民主宽松、安全。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学前儿童营造一种安全的探究氛围。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如果学前儿童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我们老师要接纳、重视和鼓励,使绝大部分学前儿童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发现,使学前儿童激发出创造性和自己独特的想法,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记得有一次,我放在钢琴上的药水不见了,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自然角上的三角梅“生病了”,小朋友当起了医生,给三角梅“喂”了药。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继续当医生,认真观察三角梅是否会好。可是过了几天,他哭着跑来说:“老师叶子都掉光了,该怎么办?我做错事了。”我鼓励他不要害怕失败,老师会和他一起来解决问题的。于是我把准备好了的几盆花拿来拿出来,和他一起观察实验。一盆花放在阳光下,一盆花放在阴暗处,一盆花经常浇水,一盆花不浇水。经过几天的观察和记录,他们发现了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而不是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我们相信,学前儿童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的世界。在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行为和做法时,或看起来有点错误时,我们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支持鼓励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无论他们的实验能不能成功,教师都应鼓励他们尝试,帮助他们获得最终的成功,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会在一个安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发现,为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保证。此外,教室的环境布置也要为学生创造力培养创设氛围。《规程》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活动和必须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创设了区域活动角环境。区域活动角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我在研究中发现,区域活动角为学前儿童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区域活动角中,老
师为学前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还有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都为学前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条件。两年来,我陆续为学前儿童开设了许多活动角,如:生活劳动角、探索角、美工角、计算角、美语角、建构角等。
二、提供丰富多元的操作材料,诱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
《学前儿童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的条件。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教育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能观察事物的现象,认知事物的特质,并能促进学前儿童逻辑思维、智力能力发展的物质材料。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物质条件,学前儿童在使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想象不断创造。他们要构思、要设想、要为实现既定目的而选择材料、动手组装来完成活动,这一过程正是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发挥过程。例如,在早操活动中,利用废旧材料,为学前儿童提供钻、爬、跳的器械,让学前儿童寻找器械的多种玩法。学前儿童用装冰箱的废纸箱制作“房子”和“地道”,能拼、能折、能钻、能爬;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给予学前儿童充分探索的自由,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发现的权利。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前儿童明确操作目的、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则后,大胆放手让学前儿童充分操作,反复感知,变静态吸取为动态探求,让学前儿童在独立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经历探求、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当众多的操作材料供于学前儿童选择时,学前儿童的创意相当新颖并充满了童趣。当学前儿童面对琳琅满目的操作材料,可能会将它们当成一般的玩具,这样,并不能保证操作活动的成功和促使学前儿童探索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选择和制定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与材料,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操作、探索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操作中尽量避免相同操作方法的简单的重复出现。不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操作目标,帮助他们获得新的操作方法和经验,促进学前儿童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学前儿童在操作活动中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前儿童在各班设立了活动区角,里面摆放着教师与学前儿童共同收集而来的各种材料,教师教学前儿童熟识并掌握操作材料的技能技巧,学习自由摆弄拼砌。学前儿童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后,对于操作材料他们是从来不马虎的,在摸摸看看、敲敲打打、拆拆弄弄、粘粘贴贴、拼拼装装中即进入各种创造性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三、运用先进便捷的教学手段,激活学前儿童的创造思维
学前儿童的兴趣是广泛的,如果你总是用一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你一定是一位失败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散漫,怎么也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怎样才能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性这一特点,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认
识少数民族》活动中,我在组织活动前,先通过网络搜索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特产等等,首先进行知识的了解,再下载相关图片,对这些图片根据孩子的特点、知识经验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筛选,以幻灯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经过这样的充分的准备后,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了解到许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积极参加活动、主动交流,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舞蹈、操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几个少数民族的经验,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愉快地获取大量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长为短、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化快为慢、化慢为快等诸多特点,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是一种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有效教育形式。例如,早期阅读《枯树爷爷的幸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意盎然的春天,枯树爷爷哀声叹气”,然后引导学前儿童猜测小鸟、松鼠在枯树爷爷身上安了家,藤蔓顺着树干生长,枯树爷爷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小鸟从天空中落下来,飞到枯树爷爷的身上,藤蔓在顺着树干缓缓伸出手臂,枯树爷爷慢慢变绿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了,他们就像在欣赏一部完美的动画片一样专注。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动态的形象引起了学前儿童联想,使学前儿童能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这样既开拓了学前儿童的思维,也发展了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学前儿童的创造意识
创设学习环境是主题活动实施的重要内容,环境创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课程理念与目标。我注重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获取知识经验、发展创造能力、体验成功自信的好机会,使环境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设计的环境产生亲切感、成就感,激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在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服装屋”、“小小建筑师”、“理发店”等主题墙面,还共同创设了“眼镜店”、“小厨师”、“菜市场”等游戏区域。在区域游戏“小厨师”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制作“匹萨饼”的半成品材料:海绵、彩色纸、布带、大小不等的饼干盒子,海绵可以做匹萨饼的匹萨胚子,彩色纸可以做匹萨饼上面的牛肉粒、火腿肠、蔬菜等,大小不等的饼干盒子既可以用来做制作匹萨饼的锅子,又可以用来做餐盘。这样,孩子们每次创作出来的匹萨饼都是极具特色、风味俱佳的,孩子们在每一次游戏时都有新鲜感,时时有创作。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还善于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来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南通是一个极具民俗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地方,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包括民间风俗、民族艺术、古建筑、地方特产等等。如蓝印花布、叠石桥家纺城、抗战古迹、鲁班大厦、西亭脆饼、石港乳腐、大富豪啤酒、海产品等等,这些资源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可以从中拓展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活动性质和类型来制订相应的主题网络。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因此,它是幼儿熟悉的、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事物,又是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于是,我与幼儿一起生成了“美丽蓝印花”这个主题,从它的起源、种类、生产程序、用途及广告等方面制作了主题网络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在主题实施过程中,讨论怎样去参观印染厂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坐校车、坐公交车、骑自行车、走路等多种方法,由此生成了“交通工具”、“交通警察”等活动。在欣赏广告片时,孩子们认为广告在电视中停留的时间太短,以至于许多观众没有看到,他们说还是自己制作广告图做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甚至外国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所以又产生了自制广告图、自编广告词的自主探究活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更是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印染方式:形状各异的插塑、树叶、蔬菜、纸团、羽毛、果壳等等,这些争奇斗艳的花布又让幼儿制作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又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时装秀活动提供了物质准备。在时装秀的展示舞台上,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尽情地表演,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孩子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将已有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活动中来,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有趣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让教学活动情境化、游戏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使幼儿产生并激发相应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强化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境效应。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等,努力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诱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感觉和知觉是很情绪化的,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完全是从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出发的。所以情感是幼儿学习的动因,也是培养幼儿能力、智力的必要条件。孩子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所以,在艺术活动《老虎和兔子》中,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情境,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玩具,带领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表演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小朋友们高兴极了,对学习活动充满了期待。在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孩子们最乐意接受的学习形式——游戏。将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并愉快学习。在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扮演艺术活动中的小动物角色,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当表演结束后,我提问幼儿:“小白兔有什么办法不让大老虎吃掉?”,孩子们想了各种办法,有的说“小白兔赶快逃到一个小山洞里,大老虎钻不进来,就没法吃小白兔了”,有的说“小白兔骗大老虎,说老虎的嘴巴很臭,吓得大老虎不敢张嘴巴”,有的说“当大老虎张大嘴巴想咬小白兔时,小白兔马上把一根棍子放到老虎的嘴里撑起来,这样,老虎的嘴巴合不拢,也吃不到小白兔了”,还有一个孩子说“小白兔请其他小动物来帮忙,一起战胜大老虎”„„这时,我再一次带领孩子们表演自创的艺术情节,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学前儿童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我们不断挖掘,积极引导,掌握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 “创造型”的人才。
总之,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社会,一起把孩子培养成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念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候秀芳.《运用操作材料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读与写,2008第1期
3、于小璐《浅析幼儿创造力的产生和培养》早期教育2003第6期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摘要:音乐不仅可以熏陶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及意义,探讨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及......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石凤艳满城县神星镇神星幼儿园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摘要: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创造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爸妈总是容易把创造力限定在创作艺术品、音乐作品的艺术能力上。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思考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把想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