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_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
届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
2018届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时 量:90分钟 分 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C.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2.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 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 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 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4.钱穆说:“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却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大学士还是一 个五品官。不过上朝时,他以尚书身份而兼大学士,已经是站在其他尚书的前面了。然照制 度正轨论,他之所以尊,尊在其本官,不尊在其兼职。”对于内阁成员的认识,下列说法正 确的有()①大多具有临时性,且多为兼职 ②兼职职位低,便于皇帝控制 ③身份与地位逐渐有所 提高 ④逐渐取得了行政决策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5.两宋一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之道而行之,立足于收权,而且颇为彻底。既“收其精兵”“制 其钱谷”“削其支郡”“稍夺其权”,又按路分设帅(安抚使,掌兵民)、漕(转运使,掌财 赋)、宪(提刑按察使,掌司法)、仓(提举常平使,掌救恤)四监司以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 方官吏。下列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是()A.“杯酒释兵权”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推行二府三司制
6.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
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7.《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8.1912年2 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9.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 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 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 10.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护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制;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12.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 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A.重视与英美国家维系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13.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14.《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 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农业生产异常艰难
15.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16.美国内战导致棉花价格高昂,受此影响,浙江棉花价格突然大涨,从每包 9 元涨至 28 元,这使种植者受到极大的震撼,纷纷放弃了其他作物的种植。上述现象表明()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C.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D.家庭棉纺织业发展迅速1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 18.20世纪初,安徽泾铜矿务公司招股章程规定:“本公司但收华股,非华股者查出作废。” 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也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 上述材料体现出当时的安徽()A.民族工业是全国最发达的 B.民众有较强的“实业救国”意识 C.民众排斥西方文明维护国家政权 D.驱逐了西方侵略势力 19.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钱氏家训》的上述内容()A.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 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 20.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 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
2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慈禧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慈禧对汽车的好处了解不够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22.1903年,张謇说:“渔业和航政的范围到哪里,国家的领海主权就到哪里。假如只有海,而没有渔业航政,试问主权从何表现?我国政府应努力挽回已失的权利并大力发展沿海渔航 业。”在此,张謇()A.主张发展沿海渔航业与维护海权并重 B.阐明了中国渔业发展与航政建设的举措 C.意识到我国渔业发展落后于航政建设 D.预见到西方列强对中国领海主权的破坏 23.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 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 会原因可能有()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 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陈独秀、李大钊等曾相信,社会的变革,只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 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的组织,逐步造成民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此来使国民直接成 为国家主人,从而达到“打破阶级制度”“实行共同劳工”和“公有主义”的目的。这说明 此时的陈独秀、李大钊()A.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赞同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C.倾向和平的建成社会主义 D.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25.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 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A.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C.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26.(本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 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夺不得承制署置署吏耳”“十省之属自 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戍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 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 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10分)
(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
省制度实施的影响(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27.(本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 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
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造成不同影响的原因。(12分)1—25 DBBDD CCACA CDABB ABBDD DACCA 26.(24分)(1)演变:由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4分)特点:行省具有地方财政、行政、军事、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6分)
(2)内涵: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4分)
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6分)
(3)认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给与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4分)
27.(26分)
(1)(14分)同:商业发达;都具有自治功能;慈善事业发展。(每点2分,共6分)
不同:双林镇: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国内市场大;商帮、会馆的推动作用大;社会阶层变化大;士绅占据主导地位。(4分)
威尼斯:社会阶层固定单一;国外市场大;金融业发达;独立自治;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国功能完善。(4分)
(2)(12分)中国: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士绅化的商人成为封建王朝强化社会治理的力量,维护了封建统治,商人没有转化为资产阶级;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每点2分,共6分)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文艺复兴兴起和扩展,形成了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每点2分,共6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2017年重庆一中高2018届高三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7.10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
甘肃省肃南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哥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一项) 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2017.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o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商代青铜礼器以......
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政治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