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_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国富论》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加的原因、劳动生产物自动分配给各阶级的顺序 【概述】

3月份下旬某天晚上与好友潘多拉讨论了一些问题,我问她:为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的劳动量渐渐减少,而我们人类的各种所需的食物物品却在增多?现在的人类越来越懒,越来愈多的人从农业阶级转变成制造业或者商业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食用的食物原材料会不会越来越少,我们这么懒,怎么吃的饱?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进步社会与原始社会的进步在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我将在这本书里面寻找答案。

【整理逻辑】

第一篇回答了社会进步的根本特征:生产力进步。

亚当斯密先生从古代社会分工开始,阐述了什么是分工,为什么而分工以及分工的影响因素;到货币的起源以及货币的两种形态,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以及市场机制的初步提出;再对商品价格的三个组成部分详细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作出说明。

【回顾内容】

分工的定义是什么?

劳动者们根据自身的特长及兴趣专门从事一项工作,并慢慢的在自己的工作上有所专即超过普通人的一般水平。

分工能带来什么?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在指导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程度、技巧及判断力的加强,基本上都是分工的结果。”原著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的说明了分工必然带来生产力的提高。

分工出现以后,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等量劳动者能够完成比过去更多的劳动量。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熟练程度相对过去而言有了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势必会有所增加,并且增加不少;第二,无分工状态下,人们总是由一种职业切换到另一种职业,这过程中势必会损失一些,这些浪费掉的时间原本可以得到的利益比我们想象的缺失要大很多,而分工就避免了这种损失;第三,分工出现之后劳动的过程中,一些辅助劳动的机械被发明出来,这些机械的适当利用无疑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简化劳动以及节约劳动。

“一个社会,在政治修明的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增大能够使得普通人甚至最下层的劳苦群众都普遍富裕起来。”这是由于“别人所需要的物品,他能够予以充分供给;而他自身所需要的,别人也可以充分供给。”因此社会的各个阶级都能够富裕起来。

人类由于分工而伟大。

“我们如果把这一切的东西都考察一遍,并考虑到在每样东西上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劳动,就会惊讶的发现,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人的帮助和合作,那么在一个文明的国家里,即使再微不足道的人,哪怕想要按照极其单纯朴素的方式生活,也不可能得到他需要的最基本用品的供给。”

分工怎么来的?

由于人类的人性原理,或者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原因,从最根本的需求上,每个人都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倾向,不以广大利益为目标,可以说是人性的自私。这种倾向是分工的源动力。而这些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

分工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有些劳动交易或者贸易,即使是最普通平常的业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对于国际贸易,水运显然比陆运更具广大的市场。大都市相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来说,具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甚至有些工作只能在大都市进行。水运相对于陆运来说能减少高昂的陆运费用。所以为什么一个国家沿海地区会比内陆地区发达,就是因为水运可以开拓全世界范围的市场,工艺和产业的改良都发生在水运便利的地方。亚当斯密在此疑惑了为啥我中国古时不重视沿海地区与外国之间的贸易,难道我们的财富完全来自内陆的交通贸易么?而我只想告诉他,大天朝你懂得,呵呵。货币起源及商品的两种价格?

由于物物交换不方便,人们慢慢的将某个特定的物品当作一种可以交换多种其他物品的中介,这种物品即为货币的萌芽。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之分,前者对应于商品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定劳动量,后者是商品出售或者说是在市场上的价格。或者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而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商品价格=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地主地租。无论是谁,只要他的收入不是坑蒙拐骗偷,是合理赚取的,那么他的收入肯定来自他的劳动、资本或土地。来自劳动的那部分收入,称为劳动工资,所有人是劳动者;来自资本运营的收入,称之为资本利润,所有人是资本家;完全来自土地的收入,一般称为地租,所有人是地主。

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首先说明为什么要把这两种价格放在“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之后,是因为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都是由这个公式确定。而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则与劳动直接关联,不涉及商品价格组成公式。

所以说这里的自然价格、市场价格与前面的劳动价格、货币价格有所不同。两者之间都是相对而言,自然价格是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的。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在自然状态下以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以及地主地租来确定,那么这时的价格就是商品的自然价格。而市场价格则是商品投入市场以后,由于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导致价格会相对于自然价格有所上涨或降低。这里作者萌芽了这本著作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市场机制。市场价格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受制的因素有许多,但最基本的原因乃是来自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市场机制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自然价格是中间的稳定状态,因为此时买卖双方是公平交易,而产生偏差的市场价格都是不稳定状态,此时不是买方亏本就是卖方倒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受损的一方肯定会想尽千方百计的让自己脱离不利的状态,这是市场机制调节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们自私的天性。

商品或者劳动在市场的价格高低从起源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取决于供需的比例。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价值自然就高,因为需要这东西的人之间猛烈的竞争会把价格抬的很高很高,从拍卖这种买卖活动就可以看出来。东西越多,超过使用方的需求,那么它的价值就会被贬的很低,泛滥嘛,所以说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好。你不要跟我说钱,知道贬值这回事么,你没看到通货膨胀把钱的价值都贬成啥样了。因此适当就好,够用就好,呵呵。

另外,我们从一个国家国民对某些东西的态度可以大致推测出这个国家的贫富状态。我将一个国家国民所需要的物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产品,谷物类食品,对应于温饱社会底层状态;第二是制造业等各种生活用品,超越于温饱,进入小康中产阶级层次;第三类是奢侈品金银珠宝等贵金属,对应于富人层次。如果在一个地方,吃的东西是人们最为看重的,那么这个地方大致处于比较贫困,连温饱都成问题的状态中了„„以此类推超越温饱的程度越高,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当然这有可能仅限于那些未开化的民族,也就是处于“桃花源”状态的民族。

下面是商品价格三个组成部分的具体情况。主要讨论各自受制的因素。

在具体讨论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商品价格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国家或者说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中由这三个部分所对应的三大主要和基本的阶级:以工作为生的劳动者即工人阶级,以利润为生的资本家和以地租为生的地主阶级。这三者中后两者总是剥削前者,因此劳动者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劳动者的劳动所得,称为劳动工资。

如价格的供需比例或者市场机制得出的结论,劳动的货币价格也受制于市场对劳动的需求。劳动者要靠劳动来赚取生活费用,因此处于不利地位,被资本家与地主剥削,惨不忍睹。因为雇主比劳动者能持久,劳动者如果不劳动就养活不起自己与家人,雇主如果不雇佣劳动者来进行资本运营赚钱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还能养家糊口,他有库存的RMB,而劳动者没有啊!此时劳动者的工资就会很低。但是如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能使劳动者处于有利地位,那么劳动工资就会很高了。“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必然会随着预定的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我把这句话上升到国家的发展高度上,对劳动者的需求,必随着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

下面这句话回答了我读这本书的初始目的:社会生产力一旦提高,必然会带来国民财富的增加,因此对劳动者的需求也会增加,劳动工资就随之升高,于是丰厚的劳动报酬使更多子女被抚养长大,以满足市场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国家走向富裕(财富不断增加,不是拥有巨大财富)这个过程就表现为人口的迅速繁殖;穷困劳动者生活维持费的不足,是社会停滞不前的标志;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退步的表现。物资丰富,物价低廉(说明生产力进步了)的年度,产量与产值高,雇主们(想要雇佣更多的劳动者以赚取更多的利润)之间相互竞争,因此表现为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劳动工资水涨船高;物资匮乏,物价高昂(说明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产量与产值低,更多的劳动者(想要获得职业以应对高物价带来的生活困难)之间互相竞争,劳动力因“超标”而泛滥贬值,表现为市场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劳动工资江河日下。

资本家通过资本的运营,赚取的妈妮称为资本利润。

劳动工资受社会财富的影响,资本利润也一样,不过后者的情况往往和前者反着来。社会的财富或者说资本的增加,会提高劳动工资,却也同时降低资本利润。这是也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资本家的利润,不但要受他们所经营的那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要受他们的竞争者和顾客运气的好坏、商品在海陆运输甚至在货栈内所可能遭遇的许许多多意外事故的影响。”一个国家资本一般的利润肯定会随着其市场的一般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

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都会随着各自的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当报酬的高低是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有五个主要情况。第一,职业本身分为愉快和不愉快的,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有污洁、有尊卑而不同;第二,劳动工资因学习过程有难易、学费有多寡而不相同;第三,职业有安定和不安定之分;第四,劳动工资因劳动者所需负担的责任的大小而不同;第五,各种职业的劳动工资,随成功的可能性的大小或者是安全还是危险而不相同。对最后一种,我想补充一下,越危险说明越具有挑战性,这对有冲劲敢于冒险渴望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来说成功就意味着无上光荣,这种荣誉或者赞赏也是报酬的很大一部分。上述五种情况都会使劳动工资各不相同,其中只有两种会影响到资本利润,即工作是愉快还是不愉快(第一种),是安全还是危险(第五种)。前者对资本用途影响不会很大,对后者来说资本利润会随着危险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不过不成正比。“要使不同用途的所有利害能有这样的均等,那么即在最自由的地方,亦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那些用途,必须在那地方及其附近为人所知,并且确立很久;第二,那些用途必须处于普通状态,即自然状态;第三,那些用途,必须是使用者的唯一用途或主要用途。”

当报酬的高低是起因于欧洲诸国政策的不均等,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限制职业中的竞争人数,使愿加入者不能加入;第二,增加一些职业上的竞争,使其超过自然状态;不让劳动与资本自由活动,使他们不能由一职业转移到另一职业,不能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国家政策对经济社会进行干预这种行为已经不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了,依照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这种政治法规对整个国家来说完全就是施行计划经济政策,价格机制不再由市场来自然调节,而是由政府机构宏观计划了。

关于地租。

它作为使用土地而应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支付的最高价格。“在决定租约条件时,地主都设法使租地人所得的土地生产物份额只足以补偿租地人用以提供种子,支付的工资,购置和维持耕畜与其他农具的农业资本,并且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土地生产物中,有些物品需求量很大,例如食物,使得它们的市价(售价)总比成本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总能提供地租;有些物品例如衣服和住宅,它们的市价(售价)有时超过有时不超过成本,因此这些土地生产物有时能给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而有时却不能。在这里有一个影响链,就是工资与利润会影响价格高低,而价格高低会影响地租的高低。“在改良过程中,这两类生产物的相对价值只会有一种变动,也就是说,和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的价值相比,有时提供地租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的价值在不断的增长。”改良即是社会进步,国家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人们渐渐的摆脱了饥饿,对各种制造业、日用品业、奢侈品行业的产品(有时提供地租有时不提供地租的那类生产物)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所能换取的食物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

对地租影响的结论。一切社会状态的改良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使土地的真实地租上升的倾向。第一,改良及耕作的扩大;第二,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使制造品真实价格降低,间接提高地租;第三,社会财富的增加。反之则会有降低地租的倾向。

劳动的生产物全部价格由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三部分组成,对应于文明社会三大主要基本阶级:第一阶级,地主阶级,和社会利益密不可分:“凡是促进社会一般利益的,亦促进地主利益;凡是妨碍社会一般利益的,亦妨碍地主利益。”第二阶级,即靠劳动工资过活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利益同样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增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降低,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当社会衰退时,其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一限度以下。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有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经受不到的痛苦。”第三阶级,劳动者的雇主,靠利润为生的资本家。在这里我想借用马克思大佛的一句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坑脏的血液。资本的利润率不像上面的地租和工资一样随着社会繁荣而上升,随社会衰退而下降,反过来,它在富国自然低,在贫国自然高,特别是在迅速趋于没落的国家最高。

【总结】

第一篇总结成两句话就是:劳动生产力的增加,是国家进步,国民财富增加的最根本原因;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此时此地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的大小。2015/5/10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

【整理逻辑】

这一章的总结我打算和第三章合在一起。因为这两章联系密切,第三章简直就是第二章举的一个栗子,切听我细说。第二章首先对个人及国家的资财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分为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固定资本以及流动资本三大类;接着对流动资本当中特殊的一项——货币进行了详细冗长的阐述,看的我头都晕了;然后对资财按照是自己用还是贷款给别人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资本的投资用途(都是生产性劳动)作了几个说明。

第三章则讲了一个事情。首先指出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是按照农业→工业制造业→国际贸易的顺序进行的,然后以罗马帝国为栗子,论述了在各种限制情况下国家按照逆自然顺序发展财富积累过程的缓慢,最后进一步强调农业改良是国家走向富强最快的路。

【回顾内容】

个人及国家的资财是怎么划分的?

三大类:留供目前消费的、固定资本以及流动资本。第一大类,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这部分资财的特点是不提供收入。包含三项东西:为了留供目前消费而保留的那部分资财;逐渐得来的薪资收入(不论其来源);用以上两项买进来但尚未用完的物品。第二大类,固定资本。特点是不需经过流通,也不需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包含四项东西:一切便利劳动和节省劳动的有用机器与工具;一切又利润可取的建筑物;用开垦、排水、围墙、施肥等有利方法投下的使土地变得更加适于耕作的土地改良费;社会上一切人们学到的有用才能。第三大类,流动资本。特点是需要经过流通,需要经常更换主人来提供收入或利润。也包含四项内容:货币;各种食品;待加工的原始材料;待售的制成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流动资本。

这三大类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以流动资本为最灵活,可以用来转化成固定资本或留供目前消费的东西;固定资本可以转变成留供目前消费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无法转换成流动资本;一般留供目前消费的东西不能转化为后两大类。留供目前消费的资本或资产不创造收入和利润,资本却可以,创造的价值可以进入流动资本作为货币的形式储存起来或变作其他资本或资产。由此可见,流动资本是最原始的资本。它可以随意转化,就像孙悟空一样。但它需要补给,如果没有补充,流动资本就会干涸。来源有三个主要方面:土地产物、矿山产物、渔业产物。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必须一起才能创造价值。以农业与制造业的相辅相成为栗子:

产额=k*土地、矿山、渔场的自然生产力*投资数量的大小及资金用法的好坏

“在它们自然生产力大小相等的场合,土地、矿山和渔场的产额都和投资数量大小及资金用法的好坏成比例,在资本数量相等,投资方法又同样适当的场合,它们的产量就和它们的自然生产力大小成比例。”

两种劳动?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后者则不能。以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和家仆的劳动为栗子,前者为生产性劳动,后者为非生产性劳动。一个国家人民的性格是勤劳还是懒惰,必然导致维持这两种劳动所要投入的资金的比例大不相同。这是由劳动生产中资本与利润的比例决定的,收入-投资=纯利润。当纯利润很多的时候,天性虚荣的投资者会用这些钱雇佣很多家仆或者款客这类非生产性劳动与奢侈浪费上面,这样的情况多了,对一个国家绝对不利的,它能带领人民走向懒惰,把价值都浪费掉了;当纯利润很少的时候,这就鼓励投资者更多的投资生产性劳动,取得收入,他就没有更多的钱去用在非生产性劳动上面了,这样人们就趋于勤劳,国民财富慢慢积累,国家就渐渐的富强。

小说几句,我觉得在商品价格公式中,资本与利润一般是“对立”的关系,一国的资本增加了,投资的利润必定减少;维持生产性劳动的基金增加了,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亦必日益增加,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也可以称为马太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资本一旦积累起来就不会停止了。

资本的投资用途?

有四种。第一,农业家、矿业家、渔业家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需使用、所需消费的缘生产物;第二,制造者用以制造原生产物,使适用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批发商、贸易商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从有余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第四,零售商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缘生产物或制造品,使其成为小的部分,适于消费者的临时需要。

把资本投在这四种用途上的人,都是生产性劳动者。这四种投资方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缺一不可的。作者提出要把重点资本投资在第一种——农业上,才可以很迅速的走向富强,引出财富发展的自然顺序:农业,制造业,国外贸易。

国家财富的自然发展?

已经说过两遍了,不过为了加深我自己的印象,再加一遍:农业,制造业,国际贸易。与你无关。哈哈。“按照事物的本性,生活资料必先于便利品和奢侈品,所以生产前者的产业,亦必先于生产后者的产业。”“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际贸易上。”

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反自然发展?以罗马帝国为栗子,对其崩溃后财富发展的反自然性及其原因做出阐述。

首先在当时的欧洲状态下,帝国崩溃后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主要有四个主要阻抑:第一,来自长男继承法和限嗣继承法的限制。长男继承法使土地不能因继承而拆小,限嗣继承法使大土地不能因分割而拆小。大片土地被大地主或大领主霸占,他们又不常是土地改良家,因此土地无法得到改良,土地的生产力受到限制,农业发展困难;第二,封建农奴制度。土地无法改良,地主尚无改良念头,劳动工人亦无力回天。但耕作土地的工人基本都是奴隶,当时规定,奴隶不得蓄积财产。“一个不能获得一点财产的人,食必求其最多,做必望其最少,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关心。”这个时候,你还能盼望奴隶能更好的耕作土地以创造价值么?奴隶制度是阻抑农业发展的第二个原因;第三,农民的被压迫。在奴隶更作者之后,出现了可以与地主对分佃农的农民,他们可以蓄积财产。但是他们要纳给地主的地租,要服封建贵族致使的劳役,要扣君王要求的贡税,这种情况下,农业依然不能自由发展;第四,谷物及农产品的运输限制。这个是欧洲古代的政策驱使,对农业亦造成巨大的压制。

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在农业受到如此巨大的阻抑的情况下,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寻找其他途径,罗马帝国之后就走向了由国际贸易到都市制造业的勃兴与进步,从而反过来推进农业的发展的道路。在帝国衰落之初,都市居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国民普遍受到各地领主的压迫,领主却好像不太受君王的统辖。市民与领主,领主与君王的利害关系促使市民成为君王的敌人的敌人。这样的话,对领主感情最坏的君王,对于市民,敕赐往往最为宽大。这就鼓励了民众团结起来一起对抗领主的压迫,他们得到君王的敕赐可以设立一种自治机关,有权推选市长,设立市,议会市政府,颁布市法规,建筑城堡以自卫,使居民学习战事,任职防守。但市民力量逐渐壮大起来,甚至使其趋于“民主”社会。在类似于独立战事的战争中,王权的力量虽然微小,但从未全部被消灭,因此都市没有完全独立的机会。但这些已经使秩序、好政府以及个人的自由和安全在这种状况下在各都市建立起来了。

都市居民得到自由和安全,但乡村更作者依然处于被贵族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都市的发展使得它对农业原生产物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国情,周围或者全国农村发展受限,这时要取得农产品就必须通过贸易从别处(一般是国外)运来,因此推动了国外贸易。依据贸易原则,都市以制造品作为交换,从国外得到原生产材料,这是一种适于远地销售的制造业。这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就是一个国家的都市与另一个国家的乡村发生交换贸易,这样就通过贸易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完成了财富逆自然发展第一步:国际贸易→制造业→农业。

对农村的改良与贡献。

“工商业都市的增加与繁荣,对所属农村的改良与开发很有贡献”,贡献的途径有三个:第一,为农村的原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其开发与进步。这个不用多说,是由都市市场的需求决定的;第二,都市居民所获得的财富,常用以购买待售的土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开垦的土地,因为这时候大家都意识到改良土地是商机,有非常大的潜在利益可得;第三,农村居民处于对邻人的战争与对贵族的依附状态中,但工商业的发达却逐渐同化他们,使他们有秩序,有好政府,有个人的安全和自由,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社会阶级进步过程,效果也是最重要的。

下面来详细说说第三个途径。我们知道,在罗马帝国歇菜之初,领主对乡村居民实施非人的压迫,这是农业受制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要发展农业,必须解除这一毒瘤。追究领主暴行的原因,就是因为领主人性的贪婪与征服欲。在工商业不发达的时候,贸易无法进行,剩余的土地生产物没有流通途径,这时领主的贪婪使得这些东西都被用来雇佣婢仆或款客了。我们知道,投入到这些非生产性劳动和浪费之中不能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点价值。这里顺便说一句,大领主的这种行为可以给他带来征服的快感,而这种征服带来的权威是一切古代贵族权力的基础。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国家企图通过封建法制的强制力量来削弱领主的暴行,但时常以失败告终。

“然而,封建法制凭一切强制力量所办不到的事,却由国外商业和制造业潜移默化,逐渐实现。”工业制造业等商业的兴起,带起了各种奢侈品的诞生。这时各大领主们的虚荣心起作用了,与其让婢仆与佃耕者消费掉自己的土地剩余产物,不如把这些东西完全让自己消费。于是以前用来款客或者雇佣仆人的剩余粮食现在全部用来换取一颗超级无敌大钻石了,满足了他的虚荣心,“随之也把这些粮食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权威一并舍弃了”。这是一次革命,完成了财富逆自然发展的第二步:工业制造业→农业改良。是由大领主的贪婪、征服欲、愚蠢和虚荣心,商人工匠的勤劳共同作用的,但他们自己本身并不清楚。

【总结】

第二章可以总结成几句话:个人和国家的财富可分成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三大类;货币是一种最特殊的流动资本;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决定了一个国家国民的普遍性格是勤劳与懒惰。

第三章也可以总结成:社会发展会按照农业、工业制造业、国际贸易业的正序或者反序发展,自然发展状态下,重视农业的国家必定首先取得进步,若受到各自阻抑导致国家按照这个顺序的反序来进行,不是说不能进步,但可以说会进步的很慢。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要结合具体的国情来作调整。

第三章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见第二章)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下面是关于国富论的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国富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亚当·斯密《国富论》《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此书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连广顺98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朱镕基就任总理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当时对总理所谈到的内容几乎不懂,只听懂他说要......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是1972年12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济学通俗读物,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书笔记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国富论读书笔记篇一】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2篇国富论读书笔记(一)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

《《国富论》读书笔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国富论》读书笔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国富论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国富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