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_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南通市八一中学
季建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语文教育要通过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达到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目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朗读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因素是语感。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语感素质有高有低,因人而异。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就已形成母语语感,但儿童的语 感是浅层次的,只限于日常会话、交谈等,其语感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抛开语感这一基础另 起炉灶,从头教授语言知识使之转化为语言能力,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读写听说实践,致力于提高学 生的语感水平。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优秀言 语作品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是听读 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 因,长期以来语文教育为应试升学服务,语文课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分析讲解以及机械孤立的改病句、划分句 子成分之类的训练上,而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朗读”、“言语表达技巧”等则常常被忽视。学生失去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机会,语感水平得不到提高,真正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渐渐被淡忘了,以致有许多已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提笔写起文章来,脑子就发怵,读起文章来,方言语调不说,还读的 结结巴巴、破句百出。近年来有关国民语文能力下降的报道屡见于报刊,显示了非常令人担忧的状况,可见语文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笔者以为语文教改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恐怕关键取决于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朗读这一优良传统。
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无声语言(文章、文学作品)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而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 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蕴藉,“意在言外”的储蓄。作为朗读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语词的 明确含义,尤其要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地表达文字作品的情理,使听者在有声语言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过文字符号间接地感受到世间事物的真切映象。所以是否善于最精细、最灵动地感受语词,是培养朗读者和听者语感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朗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主要任务。那么朗读在语 文教学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笔者围绕这一问题,试作简略论述。
一、朗读是课文读解的“催化剂”,有助于“听读”水平的提高。
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强烈的感染。同时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这正如看舞台演出比只看文字剧本印象更为深刻。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巨大的言语感染力,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灵在感受课文言语的同时,发挥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 断——即语感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使得“他们不用等待老师讲解,就理解了它的意思,甚至连 文章的主题都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是培养语感、提高听读 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文一经朗读,更具有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心灵的作用。它往往比单纯的讲解分析更能 使人体察入微、感受至深。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少讲语文知识,淡化分析讲解,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达到提高“听读”水平的目的。语文课文中大量的白话文,字面上较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意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能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文言文,经过朗读,能更深入理解古人的语气、句读以及课文深刻的含义。
二、朗读是沟通口语和书面语的“桥梁”,有利于“说写”水平的提高。学生反复朗读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地直接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文笔的潜移默化,在大脑皮层就会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这样脑子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学生经过言语“听读”的输入和语感的积淀,能有效促进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时,笔者常以朗读为突破口,提高差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强化朗读训练来促进差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差生的写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朗读的神力了。从读得通到写得通,从读得有感情到写得有情趣,朗读把躺在课文中的语言读出声来,通过声音传达出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享受一种再 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加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这种有效的“听读”输入,不但可以在写作时心理摹拟,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词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精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促进了“说写”水平的提高。
三、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
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精神享受。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 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语言的美感,也就同时流入 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 他们的精神境界。
朗读所展示出的语言美感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说明语言与人的精神世界血肉相连的关系。一个人的精 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结、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同 时也是精神世界的充实。而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即育人)主 要是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美的情感,通过朗读活动,将文学作品美的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将文学作品美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文 素质和语感水平。
朗读的作用远不止以上这些。朗读对于思维能力、感情引发能力、声音动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的培 养,也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多年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老师讲)轻读(朗读)”、“重写轻说”的境地。优秀作品一经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对课文毫无感情可言。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的内涵,欣赏课文特有的美,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 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发挥出朗读的巨大作 用。
朗读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泗泊河小学 何学平高效的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朗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绪......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沧州市第十三中学--刘晓霞 [摘要] 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桂英子﹙ 内蒙古 包头 014040﹚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