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_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
行政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腐败的发生。本文从行政单位相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出发,浅谈了行政单位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现状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解决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随着财政改革的日益深化,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一、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它们本身并不能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其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具有明显的非盈利性和非市场性,财政对它们拨付或分配预算资金是它们的主要资金来源,具有明显的预算性。行政单位这些组织属于社会管理组织,其共同的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综合、整体地向前发展。因此行政单位的公共性,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它的预算性、收付实现制原则的特殊性,凸显了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单位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会计监督的作用,利用财政资金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行政单位的重要任务。
二、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单位主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环境有待提高。目前,有些行政单位的主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甚至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了解,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与监督,忽视财务管理与监督。一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以我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由会计承担。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同时财务人员控制意识不强,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做得不好,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总的来说行政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
(二)、风险评估意识不强,内部会计风险控制有待提高。行政单位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拨付或分配预算资金,本身就不具有市场性、盈利性和竞争性,这就使得行政单位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的温床,很多风险并不为单位所控制,但管理层应当确定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三)、会计财务预算控制薄弱。首先,一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比较粗糙,不符合实际,只是单纯地根据上一年的财政状况、收支水平等来设定未来的预算情况,这样严重不符合发展的观点处理财务事宜。预算单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行政单位各科室职能人员并没有形成预算约束,没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局面,这样有利于各种作弊、腐败现象的滋生,不利于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造成“花公家钱不心疼”、“公款私用”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再次,会计财务预算刚性力度不够。
(四)、行政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等都需要人去施加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阶段,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会计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一般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财务管理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如企业那么高。另外,也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每年的继续教育走过场,对业务知识不熟悉,使他们难以实施内部财务监督。大部分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只是停留在收款、报账、做报表等工作。例如一些单位财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支出项目,往往只负责对支出登账核算,而对支出额确定是否合理、是否按合同及时进行支付等却未能实施必要的财务监控。
(五)、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应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但是由于行政单位编制的要求,行政人员与行政岗位数量不能形成合理化分布,有的单位允许行政人员一兼多职,甚至个别单位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职务由一人担任。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责任不清。
三、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充分发挥控制环境的良性方面。行政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解决的关键在于管理层思想意识及重视程度的提高,因此,强化对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财务人员控制意识,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加强日常监督与控制工作。设置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各种经济业务职责和程序方法,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首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一种观念,使用国家的钱,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同样也会产生财务风险,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财务风险不单单由国家买单,它同样也会造成行政单位公信度的下降,所以转变观念是行政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首要任务。其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是行政单位加强风险管理的保障,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有利于减轻、减少财务风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
(三)、加强全面预算控制。首先,合理确定行政单位预算总额,不能照抄照搬上一年度财政状况、收支水平等来设定未来的预算总额,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发展的眼光,合理的确定本年度预算额度。优化预算表的编制,要明细各行政科目的填制,特别是对于支出项目,要认真审核、监督,再予以登帐。其次,各职能科室行政人员要互相约束,互相监督,明确各预算收支的责任,责任到人,不能形成“一人独到”的局面,要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公共特性,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真正做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再次,加强预算的刚性力度,对于行政单位而言,一套结构严谨、逻辑科学、合理规范的组织结构是预算刚性力度的保证,保持它的刚性力度是维护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的权威性和有效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四)、提高行政单位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教育。首先,严把上岗关,提高录取门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及修养,从源头上切除作弊、腐败现象的发生,严禁无证上岗,注意各会计人员的从业经验及档案核实管理。其次,加强岗前培训及上岗指导,使会计人员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提高各会计人员行政单位会计
核算水平,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地位。
(五)、合理安排行政单位工作岗位,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不要造成岗位冗余的现象。岗位设置要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各机构及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而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制。例如,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和制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度调整,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从改善与提高内控环境做起,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力求内控发展跟上本单位与时代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马晓萍.浅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吉林农业,2010,(11):251-252.[2]魏长升,徐旦丹.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存在性辨析.价值工程,2011,(23):114-115
[3]何 君,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中国总会计师,2010,(89):137-138
[4]裴廷梅,试论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国商界,2010,(10):110-111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电大分校 :工作站 (教学点): 学生所在单位;论文指导老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析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行政事......
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建立合理化的财务体系,从而最大化地缩小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经过了最......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里所说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实质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单位会计行为,堵......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严格财经纪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本文探讨的主题。【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