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教学_我的语文教学感悟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感悟——语文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语文教学感悟”。

感悟——语文课堂的美丽色彩

一、对于“感悟”,我的理解:

首先,感悟是因人而异的。一篇文章,不同的年龄阶段去读,不同的心情去读,不同的情境去读,可能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允许孩子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教师适当地去了解学生,去分析学生,因材施教,往往要比教知识来得更重要。

其次,感悟是学生自身真实的体验。“感悟”就如让你确定水是凉的还是热的,只有自己去喝了、去亲自体验与实践了,才能感觉出来。每个人对水凉的感觉不同,喝了以后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也只有让他们自己去读,去体会,去感受。感悟也是渐进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很全很到位地对文章内涵的感悟,而是一个逐步去发现和把握那些潜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最后得到真正的感悟。

二、重视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

感悟,是对语言的感知。它是学生语言思维的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揭示的就是感悟与培养思维的辨证关系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加强、重视感悟能力的训练,增强语感,培养悟性,在探究、体验中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缤纷美丽的色彩。

感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感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课堂上,训练感悟的能力,培养感悟的方法,更是最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感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入学的那天起就要有意识地耐心培养,并逐步提高要求,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1、在感情朗读中感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感悟的基础,是感悟的主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读书,无法感知课文,也就谈不上感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更是无从谈起。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朗读既可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又可激活其思维。只有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才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多的感悟。因此,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读好书,让学生感悟到位,才能再引导学生发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有着许多生动活泼又内涵丰富的精美文章,它们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念,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教师如能指导学生潜心诵读,因声求气,使学生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揣摩语言内涵,那定能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特别是低年级,我们不必让学生说理由,不必让学生说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只要学生能够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我们就应该承认他的理解。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感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体验。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与表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化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改变了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情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将内心的各种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和融合于朗读之中,使个人情感自然真实的宣泄。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并受到了感染,通过朗读,还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2、在情境表演中感悟,提高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表演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完成感悟。学生的倾听、手势、眼神、体态,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情境表演集语言、动作、表情、感想于一身的,更形象地感悟语言的魅力。表演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形式,表演是一种反馈学生理解内容的形式,目的还是利用学生喜爱的这种形式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更是对语言感悟的一种训练。我们应创设一个鲜活的“文本”与学生对话,教师就是文本,文本就是教师,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这个“活化”的文本的情境交融、声色俱备的表演、对话中,顺利地完成感悟语言的训练,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在激发想像中感悟,获得有效的思想启迪。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哪种朗读,都是帮助学生培养感悟能力,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像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感悟的能力。“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像,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获得有效的思想启迪。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想像的过程。经过课文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无疑插上了翅膀,他们不再仅以文中对事物的描述作为唯一,在他们的大脑中会形成无数的版本,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当然,我不能保证所有孩子们的所有假设与想像都是符合科学逻辑的,但却一定是充满智慧的。他们总能让我们有无限的激情和活力。课堂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更美丽的色彩。

感悟能力的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在识字、阅读、写作教学中,随时都有阅读的时间,在探究、交流、对话、诵读时,处处都有交流的空间。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进行感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想,只要真正理解和细化了感悟所需的要求,并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得以重视和优化处理,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成功的,也一定会更精彩的。

三、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保证

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训练亦是如此。只有积累语言,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增强语感。

1.熟读成诵。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小学生记忆力强,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熟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意蕴和文章的气势。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的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标准对阅读本身有量的规定,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每日推荐一定数量的诗、词让学生背诵。这样,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注脚。

2.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过用许多手段来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因此,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都是阅读的渠道。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如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有“成语故事”“散文欣赏”“岁月如歌”等栏目,诵读诗词、讲解故事,集声音、感情、图像于一身,许多音乐节目歌词都配有字幕,教师要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语感虽不易感知,不好培养,但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感悟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感悟摘要:语文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引来生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要与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气息想结合,有效补充语文课堂教材内容;语文......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是应更重远虑还是应更重近忧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它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更重视多读,多思,更重视观察体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阅......

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瞿靖中心小学罗鸣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 “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

教学语文感悟随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教学语文感悟随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感悟——语文教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感悟——语文教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 我的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