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_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思考 朱学奎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农 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推动者。许多事 实都证明,他们在解决农产品卖难,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 含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三明市梅列区实际,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实践与探索 梅列区地处三明市政治、经济中心,农村人口少,经济总量较小,辖5 个乡(镇)、街道,23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 万人,占全区人口 11.7%;农村党员894 人,占全区党员总数31.17%。农村自然资源少,耕地2.4 万亩,林业用地43 万亩,水域面积1 万亩。近年来,梅列区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速农村人 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 源的观念,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 才224 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12%。其中党员62 人,占农村实用人 才总数的 27.68%;有初级职称的 35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 15.63%;有中级职称的6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8%;种养殖 大户117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2.23%;其它未评上职称但拥有 一定技能并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烟技员、卫生员、防疫员等共 66 人,2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9.4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环境 一是打破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是依照 1982 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有以 上职称的人员”,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 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梅列区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范围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 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二是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 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 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 专业技术职务等等。为了解决农村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资金问题,从 2004 年起,区委组织部与三明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培育 “农村信用党员户”活动,首批共有74 名党员参评,为部分农村生 产营销大户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免担保贷款服务,共已发 放小额贷款20 多万元。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 技术指导和服务。区人事局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 报手续,免收各种材料费等;各级农业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 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 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 2006 年陈大镇为了 3 扶持烟农学科技、用科技,解决资金和燃煤等实际问题,共兑现烟农 补贴资金7.39 万元,并准备了烤烟用煤200 多吨,对全镇各烟农烤房 进行自控化烘烤技术改造,全镇740 亩烟叶喜获丰收。
(二)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1、加强科普培训。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农函大”培 训。从1991 到2006 年共15 届“农函大”教育中,梅列区参加人数逐 年上升,至今已有967 人参加,其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05 人,占 15%,妇女192 人。各乡镇、村依托村党校、文技校,每年举办实用 技术培训班达3-5 期,全区每年参加人数在近5000 人次。二是专题 讲座。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臵优势,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 讲座。如今年陈大镇碧溪村、渔溪村多次邀请了三明市拔尖人才、果 树界权威程建炎研究员为他们上“果树栽培与病虫防治”实用技术课,共吸引了160 多位村民听讲座。
2、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到各村农业基地进
行实践 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如渔溪村党支部在推广“成龄柑桔高产优质栽培综合改造”新技术中,多次请来农业专家到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果农如何进行果树矮化 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全村柑桔产量比上年增产10 万公斤,增收12 万元,仅柑桔一项人均增收170 元。同时,区农业局在梅列 市场和列西市场的农资供应点设立2 个农业咨询服务窗口,每周三、周日派出技术专家开展就诊服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行技术干部 与农户结对子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43、组织观摩学习。各乡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和种养实际,积极 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观摩学习。如为了推广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新技 术,区农业部门在试点村召开了果树新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参会的 农技员和果农达 50 余人。通过现场观摩、代表经验介绍,使果农对 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技术有了较好的认识。徐碧乡的洋山村、后洋 村、廖源村组织果农到陈大镇渔溪等村参观学习柑桔综合管理技术,到长溪村学习沼气综合利用。洋溪乡的新街村、连茂村、岩兜村、饱 饭坑村及陈大镇的渔溪村、台溪村等村组织到三元、永安、沙县等区 参观学习柑橘、桃树的栽培技术,促进果农科学种果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种植天草、金柚、塔罗科血橙新系、大浦等品种 5000 亩,完 成果园综合改造3000 亩。
4、推广电化教育。为了适应电教和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区委 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配臵了一套电教片摄录编设备,积极开展“党员电教服务三农”的实践活动,在党员电教VCD 片库 专门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下发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共有156 位农户征订了各类实用技术电 教片。区农业局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梅列农业网”,及时提供农业政 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设 立了咨询信箱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农户的学习与查询。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一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梅列区结合开展了创评农 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也涌现出了 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在全区5 个乡镇(街道)共树 立了 47 户种殖、养殖、加工、流通等经营类型的经营示范户典型。区委对其中表现突出的 10 户农村党员经营示范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 5 励,并通过会议、信息、报纸、网页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和经验,树立了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典型。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 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先后同华南农大、福建农大等高校 合作,引进、推广了38 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在洋溪乡、陈大镇建设了 一批生态果园、珍稀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区共 有7 个农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3 个重点项目被列为省级 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 年,区农业局与市龙头企业青松食品有限公司 签订了160 亩的超甜玉米订单合同,在陈大镇长溪村建立30 亩示范 片,有 19 户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示范种植,他们在催芽育苗、大田 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等克服了新品种种植的不少困难,示范片玉米长势好,平均亩产达817.53 公斤,最高亩产达1107.4 公斤,平均亩纯收入625 元,最高亩纯收入927.4 元,打消了其它农户的顾 虑,充分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效应。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以开展“支部+协会”和“村会协 作”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区正式签订村会协作 对子7 对,场会协作有1 个,共有48 名有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户参与 了协作活动,协作内容上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果树种植、林木丰产、农产品加工等。如陈大镇渔溪村党员温永金带头建立柑桔协会,并积 极带动和指导果农推广柑桔矮化修剪技术,目前陈大镇已有近 3000 亩的柑桔进行矮化修剪,渔溪村 20 万斤芦柑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场,并获得客商的好评,销往外省的柑桔数量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 85%,成功通过了无公害果品质量认证,几年来该村仅柑桔一项增收 达40 多万元。6 四是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双带 双创”、妇女“双学双比”、培育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等专题活动,组织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帮扶。全区共有600 名农村种养大户或党员参 加该项活动,有103 户的贫困户得到帮带。如新街村村民罗自细,因 田少人多,家庭生活困难,在种菜能手陈家勋的信息、资金帮助下,到市区经营蔬菜,现年收入达2 万元,并盖起了新房。
二、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梅列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 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 和区域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 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各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普遍和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在社会上已对“人才”形成普遍 共识的今天,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管理机关把 其纳入“人才”范围却难以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农村实用人才的待 遇不够落实;社会舆论把人才与高学历、高科技等相联系,把农村实 用人才与“泥腿子”、“田秀才”相挂钩,承认有一定实用技能,但未 形成“实用人才”的认同。二是管理人才的模式不够微观。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 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 理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网络、分类、动态”管理等形式,但也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 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归宿感、成就感 不够强。三是培育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 7 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 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虽然在实用人才的培育上我们开 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实 用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培训专业的设臵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 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 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 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四是发挥人才的作用不够充分。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 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臵,而在帮扶中也 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部分,以致人才的潜力挖掘不足,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建议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 的中坚力量。当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 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 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逐步破解农村“人才危机”的有 效途径。当前,我们认为重点要从“四项机制”入手:
1、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 键在管理。要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牵头,人 事、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 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制度管理,由市 8 统一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 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实用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 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 距和不足,影响着实用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 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 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充分发 挥乡(镇)党校、村文技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实 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 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用人才 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 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实 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 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完善扶助机制,创设良好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 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 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 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 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城信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
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设立实 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 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94、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待遇。一是评选优秀人才。将实用 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在荣誉上 激励。通过开展“十佳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实 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力 度,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二是建立职称制度。将实 用人才的选拔工作纳入全区人才选拔工作之中,待遇上激励。通过人 事、农业、科技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 度,把实用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 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落实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三是深 化“双培”活动。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重点培 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 队伍之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同时,鼓励党员带头学技术、学本领,逐步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嘉禾县委组织部农村乡土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我县农村乡土人才自然成长虽然较早,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总量不多、素质不高。......
我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宜昌市夷陵区人事局 易卿善 易家泰 饶康基层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之一,宜昌市夷陵区作为以柑桔、茶叶......
作者:中铁八局电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邓元栋(中华铁道网特约通讯员 江光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当前所处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认为人才是最......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1)着力培养一批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和生产能手......
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抓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既是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和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