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优秀)_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新时期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新时期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

发布时间:2005-7-6信息来源:

生产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展开,学界对生产力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时代特色,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兹举其要者述评如下:

一、对中共三代领导人生产力思想的合理化发挥

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适应,学界不断地从中共三代领导人的生产力思想中挖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特征,既为现阶段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构建了充分的理论背景,也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释。

对于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学界的观点比较统一。多数学者对毛的生产力思想持一分为二的态度,都认为毛在一段时间内不但重视通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在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很重视发展生产力,从而论证了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并为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吹响了号角,只是毛泽东并没有把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连贯下去。

相对而言,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在三代领导人当中是最为全面和系统的。学界对它的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这些研究较好地概括了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的五个方面:生产力主体论、第一生产力论、根本任务论、动力论、评判标准论。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是对毛泽东生产力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两者的差异也就是邓小平在毛泽东生产力思想基础上的发挥之处。有些学者从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对发展生产力在解决社会矛盾中的作用的认识等方面,分析比较了毛、邓的生产力观,较为充分地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为树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作了系统的理论铺垫。

关于江泽民的生产力思想,多数学者认为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尤其是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并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的任务,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过程中,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方面有新的建树: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在合理布局中发展;提出了“三个代表”的党建纲领,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前提。

二、从生产力要素说到系统说的发展

当前,学界对生产力“二要素论”与“三要素论”的纷争现已渐趋平息,“多要素论”已经成为了学界的通说。但现阶段的学者们在把目光投向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对实际发挥着重

要作用的某些要素,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性要素,是否就是生产力要素的问题,仍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声音。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对生产力趋向广义化的理解,提出了诸如生态、环境、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报刊„„也是生产力的观点。虽然也有学者对此持谨慎的态度,认为信息与劳动力、劳动工具一样,也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应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但组织、管理等则不属于生产力范畴,它基本上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有的还应属于上层建筑。还有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制度等非物质要素不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态和环境,不是生产力,更谈不上是第一生产力。但从总的说来,生产力要素“广义论”者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力的要素分析毕竟只是生产力内涵的一个侧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认识生产力,有必要对生产力进行系统的分析。系统论的提出及完善,既是对生产力“多要素论”的发展,又是对生产力要素“广义论”的深化。究竟生产力能否成为系统?或者说能否提出“生产力系统”的概念,曾经引起学界的特别关注。其中薛永应研究员“三篇10论”的概括最具有代表性:生产力系统构造篇,包括:因素论、组合论、整体论、量化论;生产力系统运行篇,包括:环境论、成长论、流动论、规律论;生产力系统优化篇,包括:工程论、战略论。“三篇10论”构成了生产力系统严密而完整体系框架。但生产力系统论主要还是侧重于对生产力体系自身静态联系的把握上,尚缺少对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考察,这就给生产力研究的动态视角留下了空间。

三、从对生产力的静态规定到动态规定的延伸

生产力“三阶段(高度)论”的提出,把生产力研究从静态延伸向了动态。这些学者把“系统生产力”当作生产力发展的第一高度,认为“系统生产力”理论只是一种静态的生产力理论,是“解剖式的生产力”理论,还不是现实的、活生生的生产力理论,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高度是“市场生产力”,“市场生产力”才是一种动态的生产力。“市场生产力”就是要用市场经济方式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但这种形式的动态生产力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在处理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着无法协调的多种矛盾。时代呼唤一种更高的动态生产力形态。“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第三高度,也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回应。熊映梧教授与他的高足孟庆林教授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绿色生产力”是一种高境界的生产状态和生产结果,是—种既合乎自然规律,又合乎人性的生产力性质。

笔者认为,关于生产力阶段的划分,是对生产力发展过程的回顾与理性思考。“绿色生产力”的提出,结合了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双重优点,这种“绿色生产力”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精神上;既是一个地区物质生产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综合因素的表现。这种“绿色生产力”还应表现在纵横联系的特征上。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相比,它体现在具有普遍的竞争力上;相对于过去而言,它表现为社会的进步;而对于将来,它则表现为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上。遵循“绿色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地区,不仅现在具有竞争的优势,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将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

四、从对生产力的低形态认识到高形态认识的深化

有学者从生产力形态更替发展的本质特征出发,分析了生产力形态的依次转化:第一,从原始的以劳动者自身的肢体为工具的对象化形态,过渡到古代的以手工工具为中介手段的对象化形态;第二,从古代的以手工工具为中介手段的对象化形态,过渡到近代以普通机器体系为中介手段的对象化形态;第三,从近代以普通机器体系为中介手段的对象化形态,过渡到现代以智能机器体系为中介手段的对象化形态。多数学者直接从表现形态出发,把生产力发展形态分为自然生产力、土地生产力、机器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四种形态。这些分类,反映着人们对生产力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有学者进一步指出,科技生产力标志着人类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那就是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当前学界对“知识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上。首先,在生产力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上,国内学者的口径基本一致,大都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具有—致性。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的实质在于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其实质是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还有学者从知识经济的发展、内涵、特征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的—致性。其次,充分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了人,尤其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在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如有学者指出,知识经济与产业革命以来的工业经济的一个根本差异,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差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人重返生产舞台的中心。我国尊重人才的政策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

分析生产力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生产力主体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总是伴随着生产力主体——人的解放和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继承、延续、突破和交互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活动。“知识经济”的提出,更加充分地说明了生产力主体的重要地位。

五、从生产力的区域视野到全球视野的拓展

生产力交互发展的本质特性必然导致生产力突破区域的限制而形成世界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全球化也首先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当前学界几乎都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到了全球化的背景之中。

首先,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是生产力及其交互发展的必然趋向。有些学者从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和全球交往活动来理解“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传递。近年来,随着电脑国际互联网的出现,这种认识更加具有代表性,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还包括人类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冲破自然空间和时间的阻隔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自由交往活动。这种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概括也较为全面。因为生产力以及构筑其上的上层建筑与各种社会意识的交互激荡必然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中国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中国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现代金融学理论认为:“银行业监管无非是一般公共监管理论在现代银行业的具体应用”。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为政府的代表,肩负着银行监管的......

理论新发展 实践新指南

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讲话高瞻远瞩,统揽大局,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重大问题,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目录

《新时期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详细目录第一篇 概论第一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概述第二章 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新问题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

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的概念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通常......

新时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新时期反腐败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反腐败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

《新时期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优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时期生产力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1(优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新时期 生产力 新发展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 新时期 生产力 新发展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