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生命教育_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
历史课中生命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
给学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乐山镇民族中学李靖
写中篇文章是缘于偶然的一次历史课上给我的触动,甚至是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使我不得不触动我内心深处有关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层次思考。那是在上“南京大屠杀”时,我在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时,我竟然看到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脸上显出不屑的神情,更有三到四个学生竟然有幸灾乐祸的表情。我当时马上关闭了相关设施,只问同学们:“这值得我们去笑,或者幸灾乐祸吗?同学们,我们该以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历史事件。”
想当年鲁迅因看到同样的现象,体会到国人的精神麻木而毅然弃医从文,而时间到了今天,虽然历史不会也不可能重演,却难道让鲁迅先生所看到的情景,内心所感受到的苦楚重现。
无独有偶,不久又爆发了惨绝的“5.12”大地震,看到国人所迸发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爱国情,主人翁意识,对于生命的珍爱,对于生命的讴歌,对于生命的礼赞,又让我觉出许多欣慰,看到许多希望。
诚然,在时下的青少年群体中,特别是在中学生中,确实存在践踏自我生命,漠视他人生命,自私、冷漠、颓废„„而出现这一现象,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社会的层面缺乏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家庭的层面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习惯,很多礼仪,很多传统,很多精神的严重缺失;而作为中学生生活和成长的主阵地——学校,无论我们教师怎样为自己的辩护,为自己加上何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都有责任去为这一现象负责;当然,也有义务去挽救、去拯救、去唤醒学生心中最原始的,刚刚萌生的生命意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
人的生命存在是中学教育的原点和基石。中学教育就是应生命存在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因而中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具有生命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体验作为生命的情感,领悟生命的价值,享受生命的辉煌,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而作为人文色彩浓厚的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历史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生命的积极情感,所以,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历史这一中学阶段最为基础的学科,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在历史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让他和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作为老师,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绝非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的全方位素质的展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传递给学生,因为教师总是主动的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给学生施加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只是一个最单纯的表象,而教师对学生的更多的影响,则是体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隐性的层面上,是潜移默化的。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自己人生的历史教师,自然会以最富激情的语言,最感人的情感,最有感召的肢体语言,将自己最好的精神层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触动、受到启迪、受到生命的洗礼。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去积极主动的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精彩,感悟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珍贵。所以,即使一个学问再深,知识再渊博,如果每天却传递给学生的是负面的情绪,消极的思想、颓废的生活态度、庸俗的世界观,很难想象,带给学生的会是什么?培养出来的人会是
“才”吗?只有教师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才会把正能量源源不断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生受用不尽。
(二)改变观念,传递学生健康的生命意识,带给学生正能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在我们这一代的教师中已根深蒂固,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载体。我记得自己上初中时的第一堂历史课就是这样,教师把重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罗列在黑板上,然后记下来,接下来就是背,就是我们后来的“讲一讲”“抄一抄”“记一记”“背一背”的四个“一”,我们后来也就把历史课形象的称为“四姨课”。而新课标却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他们生命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存在。也要在每一个教学流程中,唤起学生的生命独立性,体会生命的存在,感悟生命的价值,只要教师真正把这种生命意识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会珍视每个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差生的时候,更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手中有爱”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客观公正的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存在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自身的闪光点,就一定会把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传递给学生,并给学生以生命的正能量的补充,让他们能积极健康的面对人生,正确定位自己,充满自信。
(三)深挖教材,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人文性、文化性、知识性、精神性、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丰富的生命意识的素材,蕴藏其中,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也是无法替代的。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里本身的教学资源,找好契入点和融入点,融入“生命意识”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教育。
例(1)在讲到人类起源时,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类生命进化的艰辛与漫长,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和艰辛。直接给学生传递相关的生命意识,给以正能量。
例(2)在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引导学生体会其民族精神、伟大的爱国情怀,忠贞不二的忠诚之心,自然而然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倾向、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人生观。并引导学生讨论“岳飞之死的” “值”与“不值“。让学生直接思考“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例(3)在讲到陶渊明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其“隐世避居”的处世态度,并各抒己见,自然融入学生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作为老师的我适时点拨学生,怎样在人生道路上去克服困难与挫折;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怎样去体现“生命”的价值;怎样去演绎自己生命的精彩,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竞争激烈甚至惨烈的社会中去直面人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所以,我们的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元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适时挖掘,合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历史课堂增添不少的生命的闪光点。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互动,在情感交流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正如我在文章开篇所引用的案例,触动了我,也给我教学教研上以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可能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的。作为历史课,有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但也有自己学科的“劣势”,无论是人物、事件、现象等等都是与我们相距甚远,陌生且难以体验的,若能在教学中合理科学的借助现代的教学设施,把相关历史背景、历史教材、历史材料、历史人物、历史画面展示出来,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最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这本身也是对学生原始生命存在的一种感召,同时,也会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这一高层次的情感体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充分利用现实中的教材、现象说法,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无论课堂的教学怎样精彩,形式怎样新颖,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还是现实生活中来得更直接。如果能挖掘本地的乡土教材中的历史资源,采取合理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与历史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受到的生命教育就会触及灵魂。作为我的家乡,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他们的家乡,虽谈不上是红色根据地,但相关的历史教材也可信手拈来。如“唐崖土司皇城“,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厚重;“严家祠堂”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看到“礼仪”看到“家教”;“小村红色根据地”“忠堡大捷遗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家乡历史教材,可以信手拈来、科学利用,适时融入到教学中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带给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对家乡的历史的再认识,把爱国爱家拉得更近了;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腾飞,家乡的发展紧密相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并且是零距离的感受,其效果更明显,触动更深,影响更远,带给学生无限的正能量。
当然,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那只能是空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流程中,主动渗透生命教育的元素,尊重学生、珍视生命,培养学生树立健全生命意识,健康的人生态度,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他们就会茁壮成长,让我们带着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一.课题研究背景1、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中国的禁烟运动》教学设计(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
减负增效中的历史课反思09、03、20* 在大谈减负的今天,各学科的课时量明显减少,历史课就更不用说了,那么如何减负不减效,甚至达到减负增效呢,对一位历史教师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值得......
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丘县第二中学 孙永杰历史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根据历史课学科特点及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
国防安全教育寓于历史课教学中刘康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样态。“国家安全所处背景、影响因素和实现手段均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国家安全正面临着许多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