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_和谐新农村建设集团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和谐新农村建设集团”。

调研材料之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关于安定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年7月,市上将安定区确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区,这对于安定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区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点,统筹谋划,深入研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现实基础

近年来,安定区按照“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马铃薯、畜草、劳务、现代旱作高效农业四大产业,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作风建设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0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25:51。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增长12.5%。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日趋改善。2010年,全区施工项目25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8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亿元,增长5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6亿元,同比增长54.7%,农村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58.8%。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308公里;累计兴修梯田157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8.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8.6万亩,完成14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治理面积225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8%;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9.8万眼(处);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1万座。建成了青岚大坪、鲁家沟太平、内官崖湾、巉口赵家铺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福台、大城、东河等旧城改造居民集中安置点,大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三)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全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1.85万人,失业保险1.47万人,工伤保险0.92万人,安定”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广大群众安居乐业,香泉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800元和2696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6%和12.5%,农民收入增幅虽高于城镇居民,但其收入依然较低,其收入不足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仍需进一步拓宽。农村道路、交通、通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配套和共享程度不高,自来水入户率低,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实施难度大,土坯房大量存在,农村环境卫生缺乏有效管理。

(二)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发展资金比较缺乏。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灌溉条件较差,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天时左右农业、雨水决定丰歉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财源建设比较薄弱,后续财源不足,区级财力有限,对“三农”支持力度不够,经济总量小,支撑发展的骨干项目缺乏。

(三)政策体制不够完善,农村保障水平较低。受城乡二

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推进农民向县城、集镇和新农村集中。一是明确发展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上应按“城中村”、“近郊村”、“川区村”和“山区村”四种类型推进。“城中村”要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优化布局等改造任务,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商贸物流、餐饮住宿和金融保险、观光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近郊村”要大力实施以道路硬化和村庄及旧街区改造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全力搞好绿化、供水、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家乐等服务业。其他川区村要加快以交通道路、产业开发、住房建设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马铃薯、畜草、旱作农业等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业。山区村要不断加强以荒山造林、机修梯田、淤地坝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完善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二是抓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十二五”规划协调统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公共事业项目和社会管理发展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实现城区与郊区、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对接,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三是抓好专项规划。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定位准确、经济适用”的要求,统筹各类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抓好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环境及生态保护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土地利

入园投资置业,主动融入兰(州)白(银)1小时经济圈。借助市上打造“中国药都”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扩大现有知名产品优势,加快生物工程技术、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推动现代制药业快速崛起。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机遇,重点支持螺钉公司紧固件产业园等项目,切实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抢抓新城区、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重点发展新型化工建材产品,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努力完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金融、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档次。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以知识密集型的中介服务行业为特征的专业化服务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乡建设突破。结合“十二五”规划,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机遇,统筹推进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衔接。一是加大水利水保建设。以实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加快集雨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引洮一期工程主体及受益区农村供水、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

整优化学校布局,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抓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和市辖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乡镇集聚、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建设布局,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配送、定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重点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和农村妇女住院免费分娩等公共卫生项目,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城乡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健身体育馆、乡镇和村级健身场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开发民俗文化产业,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和“好媳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城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五)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民生质量改善。按照“低成本、高效益、广受益”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机制和服务环境,大力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推进城乡医疗、养老、就业、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的全面接轨,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完善劳动就业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拓宽公益性岗位

0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严格和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推广节地型住宅标准,鼓励农村居民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城乡联动整推活动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不断完善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动力源泉。四是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新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以城镇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和农村联户联防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优化警力配置,实现警力下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营造安全、安宁、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各类宗教事务,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六联共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

以“六联共建”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发展 中共渭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乔 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

城乡文明手拉手共建和谐新农村

城乡文明手拉手共建和谐新农村---好力保乡水田村在“城乡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参加此次会议,我感到十分高兴。好力保乡水......

开展城乡共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

常宁市规划局:开展城乡共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摘要:推进城乡文明共建,能够充分发挥城市文明对农村文明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实现城乡文明创建互动双......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关于对余庆、三圣两地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考察报告县委、县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由县农办牵头,建设局等部门8位同志组成新......

《(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和谐新农村建设集团 定稿 新农村 城乡 和谐新农村建设集团 定稿 新农村 城乡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