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_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县情
**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326国道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镜,全县国土面积2071.9km2。是一个老、少、边、穷的农业大县。全县辖5镇15乡,128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12个社区,1145个村民组,2008年末人口501192人(其中农业人口446627人,占总人口的 90%)。国民生
产总值233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986万元,县财政支出78787万元,其中卫生事业支出157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2191元。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8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7个,一般乡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287个,其他(含工矿企业、学校医务室,个体诊所、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等)34个;卫生工作人员1189人,县级547人,乡级256人,村级386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8人,其中,乡级166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7人。实际开放床位561张,其中乡级201张,二、乡村卫生现状
(一)人力资源与体制管理
1、人力资源。1992年撤区并乡后20个乡镇卫生院核编461人,截止 2008年12月31日,实际在岗256人,卫生院聘用人员74人。乡镇有卫生技术人员166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人员48人(临床39人,中医8人,口腔1人),助理医师资格47人(临床43人,公卫2人,中医2人),药剂人员21人,执业护士12人,检验15人,医学影像5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划分,中级职称17人,初级(师)74人,初级(士)65人,无职称41人;按学历划分,本科学历4人,大专63人,中专114人,高中以下6人;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79人,30—40岁81人,40—50岁33人,50岁以上12人。
全县应建村卫生室335个,实建(指已办证)287,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村卫生室为265个,已建村卫生室中的90%由村医自筹自办,其余10%为原片区卫生所,沿用六、七十年代国家投资建设的干打垒房屋办公(全部为危房)。共有村医386个,解决村医报酬320人(100元/月),尚有66人未解决报酬。持证(乡村医生证书)村医为386占100%。
2、管理体制
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卫生局管理工作。自1998年,县委、政府按上级指示精神,出台了《关于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落实乡镇卫生院统一上划县卫生局管理后,县卫生局切实履行职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清点、统管并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专业互补的原则合理调配卫生院人员。但到了2002年5月,乡镇卫生院人员调配工作由人事编制部门调配,人才合理流动体制不畅。2003年10月1日 至今,卫生局根据各乡镇人力配置累计调整46人到相应单位上岗,其调动手续现仍在县人事局未行文,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卫生技术人员招录工作。近几年来,我县招录了部分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各卫生单位,但招录工作主要由人事、编制、监察部门牵头,用人部门(卫生局)只是协作部门,对招录人数、专业基本起不到决定性性作用,导致按招考公务员的方案的考试模式所选的人员,不适应卫生工作岗位需要,不符合专业选人要求。
卫生系统工资统发工作。自2006年我县实行县财政工资统发后,所有卫生人员工资由县财政按人头拨付到县工行职工的个人账户,卫生局财务股只履行手续,按月上账,对不到岗、不在岗人员工资无权管理。
(二)设备设施
1、房屋设施。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总面积为16026㎡,其中业务用房面积13139㎡,国债项目建设10406㎡,危房面积2284㎡;2008年实施村卫生室建设项目50个点,共3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巩固了村卫生室的公建民办公助的管理体制。
2、基本设置。医疗设备96台(件),疾病预防设备50台(件),保健设备48台(件),健教设备19台(件),建有设备专帐的仅有9个卫生院(其中5个中心卫生院建有专帐)。
3、2008年收支与债务。2008年总收入773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72万元,医疗收入3107万元,药品收入 3325万元,其他收入369万元。总支出7602万元,其中在岗人员工资支出7112万元,聘用人员工资279万元,奖金42万元,防保工作支出76万元,药品支出3155万元,医疗 3155万元,债务5884万元。
(三)服务能力建设
1、医疗救治。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的只有6个卫生院,生化检查仅有1个卫生院,x光检查的只有6个卫生院,心电图检查2个卫生院,b超检查的6个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手术的仅有3个卫生院,无一个卫生院开展剖宫产
手术,不能开展中医药工作诊疗活动的有5个卫生院,无一个卫生院开展临床输血工作,有3个卫生院一台(件)急救设备都没有,无一个卫生院有急救车辆。
2008年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93665人次,急诊人次834,手术人次756,住院人次6517,门诊患者人均费用21.92元,住院患者人均费227.6元;2007年卫生院门诊人
次128854,急诊人次1425,手术人次217,住院人次12203,门诊患者人均费用26.79元,住院患者人均费用225.7元;2008年卫生院门诊人次426519,急诊人次302337,手术人次10819,住院人次63573,门诊患者人均费用25元,住院患者人均费用257元
2、公共卫生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41人,其中专职34人,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冷链运转明确专人管理,但冷链设备不能满足运转需要,煎茶、长堡、平原、桶井、泉口、长丰、合兴、共和、青龙等卫生院尤为明显,难以保证疫苗的规范储存;安全接种工作:20个卫生院均使用统一配备的一次注射器,但在消毒、毁形、记录上不够规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不足,只有高山、沙溪、桶井、荆角、泉口、长丰、枫香溪储备有少量物资。勉强保证了工作的的正常运转:2008年完成了6次常规冷链运转,接种人次为25872次,其中麻苗99.13%,卡介苗99.49%,百白破99.48%,脊灰99.63%,乙肝99.24%,乙肝苗首针及时接种率52.19%。2008年报告传染病中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结核(987例)、乙肝(250例)、菌痢(164例)、流行性腮腺炎(70例)、甲肝(92例)、麻疹(17例)、伤寒或副伤寒(11例)、感染性腹泻(14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6例)、乙脑(6例);开展疫情直报工作。
3、卫生监督工作
因体制原因,各乡镇均无卫生监督员,只能协助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4、妇幼卫生
人员与技术:妇幼专干有21人(其中4人兼职),享受全额工资。从事本职工作年限1—14年不等,钱家、潮砥、平原、稳坪、煎茶、复兴、长堡卫生院妇幼专干不能掌握高危指针,尤其是潮砥镇卫生院的妇幼专干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尚未初中毕业)。母婴保健执业资格许可:20个乡镇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有37人,其中取得上岗证36人,只有8个卫生院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产科工作:20个卫生院均未设产前检查及儿童保健室,荆角、枫香溪、堰塘、楠杆、共和等卫生院没有产房,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只有7个卫生院产房有保暖设施,无产科病床的有潮砥、钱家、荆角、泉口、长丰、枫香溪、堰塘、共和8卫生院,20个乡镇共设产科病床25张。妇产科设备配备:20个乡镇卫生院只配备最简单的产科设备,大部分乡镇无骨盆测量器、低压吸引器、综合产床、妇产科检查床、新生儿蓝光箱等。部分乡镇连产包都无力配置,如稳坪、潮砥、钱家、泉口、堰塘、楠杆、青龙等卫生院,配置有部分产科设备的卫生院医务人员又不能正常操作。住院分娩:全年20个乡卫生院平产接生717例,无一例剖宫产。孕产妇系统管理:2008年,20个乡镇均开展孕产妇检查工作,全年孕产妇4893人,活产数5094,住院分娩3080,孕产妇系统管理4224。儿童保健:2008年7岁以下儿童数49516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数23705人,未开展儿童健康体检工作的有复兴、高山、桶井、荆角、泉口、长丰等卫生院,未建儿童疾病档案的有高山、沙溪、桶井、荆角、泉口、长丰、龙泉、枫香溪、楠杆、共和、青龙等卫生院。
5、医疗保障
(1)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上级要求,新农合参合率要达94%以上,当年资金沉淀率小于15%,累计资金沉淀率不超过25%(含风险金),要千方百计通过规范治疗,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减轻患者负担,使群众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优质的服务,2008年我县群众的参合率仅86.9%,意味着尚有13.04%的农民未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待遇,资金使用率仅73.01%,离上级85%的要求尚差11.99%。
(2)社区卫生服务。就医疗保障而言,我国的实情是:干部有社保、农民有新农合,而城市非农业“干居民”的医疗保障从何而来,就是靠社区卫生服务,然而卫生部、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从2003年就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地区卫生局要求从2007年开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2009年地区卫生目标责任书要求我县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但时到今日,我县仍未启动,约8万干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
三、存在的在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体制不畅,机制不活
1、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体制不健全。自1998年,实行上划管理后,卫生局曾一度真正履行了统一管理职能,人、财、物统管,但2002年5月后,这一上划体制就名不副实了,卫生局履行的职责仅仅是代发工资,安排督促检查和对乡卫生院的工作指导,乡与乡之间的人员调动须经人事、编制部门。尤其是在2005年—2007年,潮砥镇卫生院无一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师,卫生局拟从其他乡镇调具有资格医师充实到该院均因无力调整未能解决。
2、乡镇卫生院人力补偿机制不健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2003年分配一批医药人员后,仅2006年又招录30人,几年间因退休、调动、死亡等自然减员46人,严重的负增长,已导致乡镇卫生院人才紧缺,“一人多岗、一日多班、一班多岗”现象严重,与新形势下群众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严重脱节,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编制256人,在编不在岗的38人,招聘人员总数达74人,占在职工的34%,部分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比在职职工还多。
3、人员调配
人员调配由人事编制部门审核研究后行文,卫生局不能根据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另外,部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因业务发展需要,大量从乡卫生院抽人。招录工作主要由人事编制和监察部门负责,作为用人单位(卫生局)只是协作部门,仅有招考专业由卫生局提供,但招考考试知识又和专业不能对接,造成考试成绩好的工作能力不强的“高分低能”现象,最后实际招考专业与卫生提供的已面目全非。招考卫生人员聘用后尚须待岗两年后方能上岗(待岗期自谋职业,财政不发工资),在上岗两年期间内只发基本生活费,期满后才按正式人员套改工资,打击其积极性、荒废其专业知识。
(二)卫生投入保障不力,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各级财政投入不足。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233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986万元,县财政支出78787万元,其中卫生事业支出1572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 %,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2191元。按地区《决定》和县里《意见》要求,卫生事业发展基金30—50万元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乡镇财政对卫生事业几乎无投入,更有甚者,有的乡镇领导还要求卫生院对乡镇其它工作进行投入,如解决合医站工作人员的办公、差旅等费用,认为合医站是在为卫生院服务。
2、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匹配经费落实不力。
1995年以来,通过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卫iv项目、卫vii项目、国债项目等对卫生院建行了部分改造,卫生院建设初具成效,上述建设项目需要县财政配套经费,但配套基金因财力薄弱不能到位(包括现在有实施的“降消项目”、结核病控制项目等)。
(三)卫生人力资源匮乏,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低下。
从调查显示:在乡村两机构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乡级257人,村级368人。而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仅占服务人数的67%(含村医),尚有33%的人不具备执业资格,在乡镇工作的本科生仅有4人,大部分卫生人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
根据92年核编,20个乡镇应为461人,现在乡镇上岗人员为208人,尚差253人,但92年全县总人口才37万左右,而2007年末总人口接近50万,92年核编数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而现形结果是,连92年的核算基数都未达到要求。卫生人员总量不足,更缺乏具有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从专业技术资格和学历看,20个乡镇仅有17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个,具有本科学历4人,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个,并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上,50岁以上的同志有5人。
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卫生人员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其工资实行差额管理,按照国家工改政策他们应当享受的工资标准,我县是按30%(县里执行标准)和55%(乡镇标准)发放,村级卫生人员由于标准报酬“落实差”,因而逐步“转产”,流失严重。我县的村医总数从第一轮初保验收时的700多人锐减到现在的368人,卫生人员在乡村两级留不住,卫生人力资源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县卫生工作的发展。
(四)卫生院院长管理能力不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卫生院发展成效不明显
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强化了对院长能力的提高。但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由于受人力补偿机制、调动调配机制、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卫生院院长均属差中选优,勉强凑合着用。
大部分卫生院院长满足于现状,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只求任职期间能稳住阵脚不出问题就行,缺乏卫生院长远发展战略,不能从大局高度去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去拓展服务内容,不去更新添置必须设备,不安排卫生人员外出学习提高服务技术和水平,有分光吃光的嫌疑,无举债兴业的开拓精神,“等、靠、要”现象严重,与周边县(市)横向相比,我县卫生院发展明显滞后,纵向相比,有停滞不前趋势。
(五)卫生院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尤其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
从能力调查资料显示,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连起码的三大常规、b超、x光等业务均不能开展,诊疗手段单
一、陈旧、落后。
从2006年与2007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门诊人次、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有所提高,但手术人次有所下降,并且无一个卫生院能开展临床输血治疗技术工作,在2007年住院分娩的717例中无一例剖宫产。20个乡卫生院仅有8个卫生院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资格,绝大部分卫生院无妇产科专业技术人员,关爱儿童、关心妇女也就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在我县加强卫生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卫生院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越显得紧迫和重要。
四、建议与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使乡镇卫生院人、财、物的调剂调配全部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
(二)按照地委、行署《决定》要求,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紧缺问题。保障对基层卫生事业的投入,把乡镇卫生院人员列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并实行财政分级负责,以保障公共卫生所需经费的投入。
(三)充分招录利用社会卫生人力资源。采取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奖励制度等办法,将社会闲散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聘用到乡镇卫生院执业,达到规范乡镇卫生院执业和整顿医疗市场的双重功效。
(四)加大县对乡,乡对村的分级培训力度。采取县级财政项目支撑,加大县直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培训力度,让乡镇卫生院进一步规范执法,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对医疗救治的延伸,必要时将村卫生室设为乡卫生院分院,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乡卫生院医务人员蹲点指导村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采取听汇报、实地查......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