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祭祀文化_广西祭祀文化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柳州祭祀文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广西祭祀文化”。

柳州风水祭祀文化特点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以天人地三才之道,贯穿阴阳之理,具有多元化哲理。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追寻“天人合一”的人居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学的综合观念,这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中部,是我国南方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东、西、北三面环山,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山上基本没有大的树木,甚至只是光光的石灰岩寸草不生,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柳州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因柳江得名。从建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柳州自古以“桂中商埠”著称,今日更是集工商、交通、旅游优势于一体的南疆重要城市。它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柳州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现成为柳州的支柱产业,从大街上柳州产的小巧玲珑的小轿车多如过江之鲫可以看出人民生活的富足和当地汽车工业的成熟。

柳州的山水都具有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丽神奇,江流弯曲明净。清澈的柳江穿市区而过,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个美丽的城市。

柳州的文庙就是其风水祭祀文化的代表。据柳州市文史学家考证,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815年,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曾重修柳州文庙,并大力推崇孔子思想和传播儒家学说,办学兴文,以开民智,使得柳州“人去其陋”“政通人和”。柳州文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粹,立足于城市美学,有气势、有文化个性,突出景观,聚集人气,做到山水文化与儒学文化的天人合一。构筑成我市的文化地标经典。柳州文庙的风水具有如下特点:

一、天人合一

在祖国传统文化中,房屋既是天的化身,又是人的化身,呈现天圆地方,中轴对称,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气候宜人等特征。

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通过文庙格局,屋顶、地面、门窗、庭院、园林,既隔离自然又回归自然,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体现了中国易学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

二、山环水抱,藏风得水

风(空气)和水为地球所独有,对人类关系密切又须臾不可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古人很聪明,因此用它来表征人类生态环境。

柳州文庙正是了解了这种大自然的奥妙之后,利用大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的伟大学问,而营造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建筑群。

三、螺旋气场、浑圆有情

河图洛书表明,宇宙之中,既有顺时针的阳性螺旋气场,也有逆时针的阴性螺旋气场,还有阴阳和合的双螺旋气场。这种宇宙螺旋气场效应自然要求宇宙万物浑圆有情。“曲有情,直无情,曲生吉,直生煞”。砂环水抱必有气,山管人丁水管财。

柳州文庙采用了易理建筑风水学的设计概念,整体形成了一个太极形气场,达到了阴阳互补,气流顺畅;加上神灵水(坤方)水池,正神方(艮方)高楼的巧妙配合,从而催动整个文庙的风生水起。

四、阴阳五行互补和谐

《周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依存、对待、互补,交变与平衡,组成了一个

美观、舒适、和谐的人类生态环境。柳州文庙遵循了这一规律。

我国地处北半球,根据日照和风向规律,文庙建筑群尽可能做到:①南低北高;②坐北朝南;③背山面水;④山环水绕;⑤避免出现纯北方型,压阴房;⑥控制好“过白”(室内能见的天空光线,不使室内地面潮湿)。

文庙,即文宣王庙,是孔庙的别称,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文庙祭祀,是用以盛赞孔子的道德,显示儒学的光辉,以此启迪后人,使儒家学说不断发扬光大。它和一般的设坛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消灾降福,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文庙祭祀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柳州峨山文庙的祭祀活动,从明朝洪武年间创立文庙开始,一直保留到1948年才停止,持续了566年。

文庙祭祀的时间是全国一致的,规定于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上旬丁日举行,即每年农历的二月、八月各举行一次,日期是上旬按历书的干支排列天干是“丁”的日子。称为“祭丁”和“丁祭”。其典礼的进行,过程也是相同的。

峨山文庙的祭祀也于是日举行,由县长担任主祭官,另外选两名德高望重且有一定资历的长者担任陪祭官和两庑分献官。主祭官祭孔子、陪祭官祭四配十二哲,两庑分献官祭两庑先贤先儒。参加祭祀行礼的其他人员也必须有一定的学历或资历,显示出地方人才的济济一堂。祭品按古代帝王之祭必献以太牢(牛、猪、羊各一)和规定的各种祭品:帛、爵、太羹、和羹、韭菹、芹菹、兔醢、鹿脯、脾拆、豚拍、黍、稻、稷、粱、白饼、黑饼等等,且要按规定的位置摆设。每到祭祀,大成殿前的四棵大柱上便要换上两副鲜艳的对联,一副是:“自生民所未有;集群贤之大成”,另一副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斯文在兹参赞天人。”其他各祠也都换上新联。

祭典都于清晨进行。信炮一响,大成殿诸门洞开。殿内烛光辉煌,香烟缭绕,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参加祭典的人群即随着礼生的赞礼仪程进行,先是“迎圣”,乐舞生手擎龙风旗帜和銮驾,列队行至文明坊前,将一较小的雕刻精致的孔子牌位,由一位长者双手捧着,由乐舞生列队为前导,穿过大成门,迎上大成殿,参祭的人员在两旁垂手肃立,表示恭迎圣驾。安圣已毕,开始献祭。站在平台上的礼生高呼:主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两庑分献官就位。三位官员随即走出人群,按规定的位置站定。其他参祭人员也随即找一个适宜的位置,立于平台之下的场地上然后是击鼓鸣钟,读祝文,由一名礼生高声朗涌:“惟某年某月某日。主祭官某,陪祭官某等。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曰:惟我先师,德隆千圣,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值文教昌明之会,正礼节乐和之时。辟雍钟鼓,成恪荐以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或仲秋),祗率彝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配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尚飨。”读完祝文后,进行“初献”。平台上的礼生高喊“主祭官行初献礼”。随即由另一名礼生引导主祭官进入大成殿向孔子位行礼。喊“陪祭官行初献礼”,陪祭官也由另一名礼生引导进入大成殿向四配十二哲位行礼。再喊“两庑分献官行初献礼”,又由一位礼生引导分献官进入东庑西庑向先贤先儒位行礼,主祭官行礼时参祭众人也要在原地同时行礼。初献结束后,接着是“亚献”,再接着是“终献”,其行礼的过程和初献礼一样。行完三献礼后,接着是“撤馍”和“送圣”。送圣时也由乐舞生为仪仗,将祭前迎人的孔子牌位仍送回文明坊下安放,参祭人众仍是垂手站立两旁恭送,祭礼仪程结束。

同一天早晨,除祭祀孔子外,还要祭其他祠祀。祭孔前必先祭崇圣祠和苍圣祠,祭孔后还要祭名宦祠、乡贤祠等祠,只是祭这些祠祀时不像祭孔子那样隆重,人员也无须全体参加,只由一至二位祭祀宫和礼生按规定程序进行。

以上是民国年间峨山文庙的祭祀概略。据当时老一辈人的讲述,清代的祭祀比民国年间的要早得多,天还未明就开始进行,到天亮时已基本结束。典礼也比民国隆重,祭祀时乐舞生必歌以颂扬孔子功德的乐章,伴以“八佾之舞”。民国以后,歌舞失传,祭典也随之不

像清代那样隆重了。礼节上也逐步作了一些改革。把原来行的“三跪九叩”礼改成了三鞠躬礼。迎送孔子牌位也勿须再下跪,改为垂手肃立,表示肃然起敬就可以了。只是献祭的议程没有大的变动,依然是“迎圣”、“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圣”几个过程。

蒙古族祭祀文化

蒙古族祭祀文化成吉思汗祭奠: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

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文化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崇拜成吉思汗的集中体现,也是成吉思汗八白宫能够长期延续的基础,是鄂尔多斯地区乃至全体蒙古族家喻户晓的祭祀活动。八百年以来鄂尔多斯蒙古族达尔哈特......

柳宗元-柳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音符

柳宗元-柳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音符......

柳宗元-柳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音符

柳宗元-柳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音符【背景简介】在做官时期,他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进步措施,被朝中保守集团所反对。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

促进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促进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活“软实力” 增强生命力——我市加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四:改革篇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证明了一个事实:已完全被激活的柳州文化......

《柳州祭祀文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柳州祭祀文化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广西祭祀文化 文化 柳州 祭祀 广西祭祀文化 文化 柳州 祭祀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