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校务公开的认识与思考_对工作的认识及思考
浅谈对校务公开的认识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对工作的认识及思考”。
浅谈对校务公开的认识与思考
大同市实验中学初中部车志健
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教育系统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初次接触校务公开是以学校校务大会的形式,初次参与仅是以会议的形式接收会议精神的传达,慢慢的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校务公开,也开始更深入的体验到校务公开所带来的好处和其中的问题。
自2002年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的意见》以来,校务公开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俗来讲,校务公开是指学校管理一切事务,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涉及广大教职工以及学生利益的事务,实行民主决策与公开,保障广大群众依法享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促进教育系统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管理制度。既然如此,必然不再需要过多解释了,不难看出参与校务公开的参与者其实也就是校务公开实施后的最直接的受益者,这也是我对校务公开最基本的认识。
在党和全国高度重视“四风”问题的大环境下,校务公开能否高效有序的进行,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都有其特有的优势: 首先,校务公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与管理效率。这也是校务公开最直接和最容易实现的影响;其次,校务公开,提高了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完善学校的监督制约机制;最后,校务公开,密切学校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领导与师生之间的了解,使学校更加稳定、和谐,增强了学校的活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形成一种浓浓的民主的氛围,从而推进了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总的来说,校务公开的持续推行,不仅可以使学校能保持廉洁严谨的教学风气,也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同时密切学校领导和基层教师的联系,推进整个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作为学校党政领导和工会组织比较重视、广大教职工能够广泛参与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许多学校的校务公开工作还能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的积极效应,也就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也是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曲折。
对于这过程中的问题,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和一个参与校务公开不频繁的新人来说,仅以自己的体会简单表述:
第一,思想认识不够:尤其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教职工思想上参与意识淡薄,不少教职工有秉着“做好人”的心态,把“领导咋说咱咋办”“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无职无权,教好书,管好学生就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不好被“穿小鞋”,作为自己不参与校务公开的合适理由,这也是大部分校务公开取得不了实质效果最根本所在,最大群体的参与热情难以调动起来,也就成为最主要的原因。第二,简单形式化:把校务公开简单理解为财务公开,认为财务公开主要是针对不廉洁领导的,只要自已清廉,没有必要搞校务公开。于是“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行动少”,“说一套,做一套”是校务公开存在的一种经常现象。公开形式单调,敷衍了事,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公开轻反馈。这样一来,再加上本来教职工的思想意识存在误差,是的校务公开的作用更趋薄弱。第三,监管跟不上:由于公开监督主体不明确,校务公开工作应由谁抓落实,不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组织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维护职工民主权益的职能得不到切实保证,造成了校务公开的随意性,更加降低了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大大的影响了校务公开的效果。
校务公开”作为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其民主政治教育,深化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好的校务公开实际上是对领导班子有一种督促和警示的作用。学校的兴衰与发展实际涉及到全体教工的利益,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在校务公开上,都应该上下形成一股合力,要珍惜民主的权力,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创新的发展。实行“校务公开”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止腐败现象,同时也增大各项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避免暗箱操作,让教职工能安心教书育人,权益得到保证,利益得到维护,无论是在社会影响还是教育氛围的提高上,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针对以上阐述的几点较为显著的问题,本人简单的总结了以下几个对策:
第一,增强意识最迫切。目前最集中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教职工不愿也“不敢”参与到校务公开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问题就在于长时间以来,大部分教职工虽然参加校务公开大会,但是收益甚微,所以,校务公开必须要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及家长,要集思
广益,要在事情开始、过程、结果都要进行公开,特别是重大的财经,敏感利益问题,一定要给广大教工一个清晰的全程公开,保证民主性,使广大师生和有关社会群众享有知情权,并且要做好监督和反馈,让校务公开的成果惠及参与者,这样才能重新把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能够真正有参与介入和发挥作用。
第二,组织进行真实、准确、客观、有效的校务公开活动。以前校务公开活动只是按照读读文件传达精神的指令,走形式,目的性不强,执行力不够,只能削弱参与者积极性,积极影响甚微。因此,必须要把与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公开,教职工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作为公开的重点。公开的形式也要注意多样性和实效性,这样可以拓宽教职工的参与范围和涉及重要问题。在保留校务公开传统的优秀形式基础上,充分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开设校务公开网页、设立电子信箱、创建网上留言板等,提高工作透明度,拓展公众对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公开形式讲究实用有效,杜绝浪费与虚华。
第三,强化和落实校务公开的监督和制约。没有制约的权力只会是专制,专制只会是退步。所以,必须建立校务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以确保校务公开科学严密,不走过场,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的作用,制定有效地科学的选举手段,比如无记名投票方式,有效地真实地反映教工真实的意愿和责任感,做到真正的民主,而不是举举手或者鼓鼓掌等等,同时能够保障教工的隐私的安全与积极性。同时,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机构或者小组必须同时有序地组建,制定一整套严格的考评细则,做到严格办事,奖惩分明,其余部门各司其责,师生共同参与的体制与工作机制,保证校务公开能够最大程度惠及广大参与者。
第四,重视和加强校务公开管理研究。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也可以指导实践。所以,不能固步自封,停止学习,对校务公开理念的灌输和校务公开科学方式的学习从领导班子到众多教职工,必须加强学习,学会用权利,学会保权益。教职工群众也要自觉关注校务公开工作,教育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研究,教育工会工作者要把深入实际,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作为一项硬任务抓住不放,提升校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校务公开工作更要结合学校本身的特点,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凝聚民心、发挥师生主人翁积极性、构建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校务公开是一项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关系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务必要认真对待。作为教育部门,要尽心组织安排,要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要抓住广大师生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确定公开的内容,探索公开的新形式,要加强领导与监督检查,使“校务公开”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长久化,科学化,才能使校务公开更加真实透明,更加创新有效。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享受到校务公开成果的教职工和参与者才会主动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参与热情,推动校务公开更加和谐有效的进步。
2014年6月28日
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2002]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
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2002]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监督检查和报告制度等......
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思考与建议2002年2月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教监[2002]1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从领导体制、校务公开的内容......
关于深化校务公开的实践与思考京庄初级中学黄修领推行校务公开,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学校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具体运用,是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的重要环......
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优达标自查报告天津市第八十中学是一所区级重点完中校。多年来,我校遵照市、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机制,推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