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_中山大学基础化学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山大学基础化学”。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
中山大学化学专业于199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十多年来,化学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化学基地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化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为培养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2011年我院申请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设立的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并获得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本项目400万元,执行期为四年(项目号:J1103305, 2012-2015)。为了加强上述项目的执行和过程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一、申请对象
化学学院各年级本科生。
二、研究经费
(1)本项目通过设立子项目课题的形式,资助学生参与各子项目课题研究,每个子课题的资助总额度为4万元。
(2)项目的指导教师队伍以所立子课题组成员为主。考虑到学院的发展和人员变动情况,可以拨出一部分机动经费用于资助少数非子课题组成员的优秀项目。
三、项目管理
为了使本科生科研训练得到可持续发展,确保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连续性,成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具体管理工作包括:
1、日常管理
“小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选拔、申请审批、子项目检查、学生研究工作汇报、项目总结与学术交流等。指导教师和受助学生发表与受助课题研究内容有关的论文、参加学术活动等,应标注本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号:J1103305)。项目资助经费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有关规定。
2、教师工作会议
学院于每学期末召开各子项目负责教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指导不力、疏于管理的教师提出批评,对 1
认真、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3、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
每学年度末,学院组织举办“中山大学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各子项目的学生在论坛上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学院拟对其中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4、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小组”负责审批学生提出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的申请,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四、申请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愿提出申请。每位申请人需在了解“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关于申请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的通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各子项目的研究内容摘要和意义、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管理规程,联系各子项目负责教师,然后,如实填写“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并按时提交给学院本项目管理“小组”。
五、学生选拔
学院每学年度在适当时间向学生公布本项目各子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小组”和子项目负责教师共同研究,择优接受本科生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
1、选拔学生的原则
学生对科学研究抱有浓厚兴趣,选拔出真正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型学生”。
2、选拔学生的程序
首先,各子项目负责人审阅学生提交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申请表”,确定参加面试的学生名单;然后,由各子项目负责人对学生进行面试,确定录取的学生名单报“小组”审批;“小组”公布批准参加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的学生名单;最后,被批准参加本项目的学生需与“小组”签定“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能力提高项目(科研训练)责任书”,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项目管理。
六、教师指导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方式
本项目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具体的科研训练方式如下:
1、采取全程导师制,各子项目负责教师每学年接受、指导1~2名学生。对于大一和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开始,教师就开始指导学生如何选课、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与结构、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接触学科发展前沿,重点在学习方法、科学思维、对科学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引导、培养,这将为其后续的全面科研实践与训练做好必要的铺垫和准备。他们同时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学习课题涉及的新知识,参加课题组的研讨会,感受科学研究氛围的熏陶,接受初步的科研训练。
2、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大三和大四学生,他们直接进入各子项目课题组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教师指导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研读国内外文献,以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研究领域查阅和研读文献、学习新知识,对课题进行详细了解。学生在课题组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开展化学研究。
4、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开展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并反复推敲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在课题组做演讲(Seminar);同时开展初步探索性实验。
5、大四一学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在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反复实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总结、深化实验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做墙报(POSTER)、设计演讲报告等;学院举办“大学生化学论坛”,参加本项目的每位学生将在论坛上进行演讲,开展大学生优秀学术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
6、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交叉学科的思维培养,着力培养学生以不同视角、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审视所研究课题、推敲实验方案,将学科交叉的思想和意识渗透到研究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处,以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师需认真指导学生对其撰写的研究论文或科研总结、专利申请书进行修改,投稿发表,同时支持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使他们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得到熏陶、开阔视野。
7、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上述比较系统的科研过程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欲望;使学生经过科研全过程的历练,不仅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受到科学文化和科学氛围的熏陶、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同时学生将体验学习与研究互动、挑战与能力并存、继承与创新依托、独立与合作共进、劳动与收获同在、艰辛和乐趣共存的各种滋味,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8、学生须参加各子项目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在课题组内定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每学年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完成不少于300小时的科研训练。
七、其他
若学生欲退出本项目,需在参与本项目的3个月内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出。3个月之后,“小组”不再接受学生提出退出本项目的申请,以确保项目实施的连续性和取得一定成效。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实习基地授牌仪式方案一、授牌时间: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上午9时整二、授牌地点: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三、参加人员:1.温州大学化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谁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惟有比别人多一份能力,才能立足于社会,真正超凡脱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上来大学已经两年了,距离毕业的时间也慢慢接近了,回想......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增强科研能力的依托。我院的学科建设要以石油工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从学院实际......
报告题目: 开始时间: 报告地点: 报 告 人: 主办单位: 备注: 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双胺化 2012-03-22 10:00:00 研究生楼607室 上海“东方学者”高校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赵宝......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概况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1200余名。二级学科应用化学是广西重点学科,学院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