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_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作为单个高校个体的个性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大学精神是一所高校多年文化建设的积淀和凝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要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的征集、研究和确立,通过校史馆展示,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学生身体力学,充分挖掘一所大学历届师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和积年累积形成的独特风格,促进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宣传弘扬大学精神,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个性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这个范围内,由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及其产生、创造的过程。校园文化是一个社会亚文化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校园文化结构是指校园文化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方式。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校园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外层的物质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舍建筑、文化设施、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等。它是校园内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第二,中介层校园文化。中介层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知识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组织形态文化和行为形态文化。知识形态文化主要指广大师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制度形态文化指各种用于规范和约束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行为形态文化是指校园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风、学风等;组织形态文化是指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所设置的管理机构,和学校在法律与校规允许的范围内所出现的政治的、学术的、文化的、艺术的群众组织及相互间形成的文化氛围。第三,核心层的精神形态文化。它是以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灵魂,还包括校园人的思维方式、心态和情感。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精神、校园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等。校园精神形态文化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也对校园物质形态文化及知识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行为形态文化和组织形态文化具有支配和导向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任务的需要。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优秀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最微妙、最深刻地植入大学生的大脑深处,对学生的潜能释放提供一种导向力,对校园内各类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一种凝聚力,对学生的精神素质的提升提供一种推动力,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学生、陶冶学生、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成材。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和矛盾的凸现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程度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多元化的思想对大学生正在成长中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具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消极因素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渗透,把理性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散播在感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理性教育,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融会贯通,使理性教育化为自觉的潜意识,从而提升人生理想和高尚人格,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重点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汇中紧密联系现代化
建设的现实成就和大学生们的切身感受,进行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总之,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巩固大学生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突出作为单个高校个体的个性特征。作为从属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高校个体,自然遵循着高等教育共同的办学规律,有着相近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手段,运用相似的制度,使用着相似的教材,开设着相似的课程。但是,作为独立的高校个体,由于各自的办学背景、历史传统不同,领导思路、地理位置、师资队伍、学生来源不同,其具体的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发展定位也不同,进而其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基本信念、基本能力、行为规范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实际上,正是这些不同的个性早就了不同的高校个体,也形成了各个高校不同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校园文化的个性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失去了个性的校园文化,也就失去了对本校师生员工的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个性文化建设凸现出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三、着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对广大师生富有很强的感召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基础的物质保障作用。要以校园基础建设为物质载体,构筑富有活力和特色的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好生态文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校园的山、水、园、林,亭、台、楼、榭,楼宇、道路,精心设计,增强其文化符号意义,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尊雕塑,甚至每一个警句标牌、每一颗花草树木、每一块青砖石瓦,都能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和气韵,做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互为一体,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自然景观打造好师生学习、生活的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学校,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师生内心的自觉境界。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网络、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体的作用,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在宣传中,注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如在教学楼、图书馆里张挂名人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利用这些媒体作为载体,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信息化时代,尤其要抢占网络平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可见,网络对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及思想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校更是如此。因此,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设好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引导师生确立正确的网络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校报也是很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分发范围广,覆盖面大,阅览方便,在师生中有较大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校报的优势,创新思路,加强策划,多刊载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多报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作和互动,增强校报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章标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讲话稿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组建**理工学院奠定基础(2007年3月1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我校即将和**大学合并组建**理工学院的前夕,**工业高专......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式......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1]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大学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式,是全体校园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价值......
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