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构筑大学精神高地_用生命坚守精神高地

2020-02-25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构筑大学精神高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生命坚守精神高地”。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 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蔡民族

2012年第1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当前,全省高等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要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构筑大学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高地,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

一、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切实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期高校的办学方针,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实践建设的行动指南。高校必须始终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做好“育人”大课题,谱写“德育”大篇章。

(一)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多样。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思想文化聚散之地、新思想新观念发源之地,必须在价值取向上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坚强阵地。湖北是高教大省,现有普通高校122所,在校生130余万人,全国前列,责任重大。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高等教育作为比较优势,作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支点来部署。省委每年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办主要领导学习班,研讨“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2011年4月,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主持召开高校师生座谈会,为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报告、讲党课,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关切和重视,为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二)从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角度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就会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可靠接班人,就会不打自垮。大学办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素质是不是合格。一直以来,省委十分重视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建立健全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出台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民办高校党建等文件,进一步引导高校把办学重心落到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上来。省领导联系高校及一系列的制度已坚持了十多年,省领导进高校校园为大学生作报告100多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三)从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维度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针。做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始终坚持把广大学生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广大学生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广大学生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解思想之惑、文化之渴、生活之困、心理之压、就业之难。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作为民心工程,列入大事实事,使广大学生“求学无忧”、“就业有望”。近几年我省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发放量连续居全国第一,2010年实现了130余万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十件实事”,列入省直部门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大力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大学精神高地的核心内容。我省高校具有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比较优势学科,具有一大批知名度较高的领军人物和教学名师,具有一系列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湖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应走在繁荣发展的前列。

(一)坚持把高校建设成为理论创新的思想库。目前,我省有14所高校取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或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等,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全省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研有2万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8000余人。“十一五”期间, 全省高校承接了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4649项,项目经费累计近10.5亿元,参加项目课题累计人员达到1.7万人,出版学术著作7千部,发表研究论文近10万篇,成果被采纳应用近2千项。我们要继续借势发力,积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力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思想理论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骨干。

(二)坚持把高校建设成为加快湖北发展的智囊团。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紧密结合现实问题和湖北实际推进工作。我省高校要重点围绕科学发展观、跨越式发展、“两圈一带”战略、大别山和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政产学研一体化、构建和谐湖北、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等重大课题加强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深入探讨,提供科学阐释。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拓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企业生产领域的途径,加大政产学研结合力度,促进研究成果快速转化,提高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武汉大学,党委书记亲自主持湖北问题研究中心,年投入百万元研究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值得推广的好模式。

(三)坚持把高校建设成为文化强省的生力军。文化强省,高校有责;既要论道,更要践行。各高校要积极投身到建设文化强省的热潮中去。一是在文化产业建设上当生力军,着眼于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变革和创新,为湖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对策支持;二是在传统文化开发上当生力军。要调整专业结构和科研机制,参与文化领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文化科技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湖北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淀,要研究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三是在用以立业上当生力军。为促进湖北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文化现象、文化规律、文化政策等研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立业。

三、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着眼于“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努力将这门课建设成“学生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人生指南课。

(一)基于“有学”,加强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灵魂、抓思想武装、在大脑中搞建设的科学。“有学”,是说思政课是科学理论课,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因此,要围绕落实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实施方案,在教学方案、授课学时、考试制度各个环节,制定严格规范,确保教学计划顺利实施。建设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思政课程体系。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每年立项研究一批思政课教学课题。完善组织构架,推动高校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独立建制的思政课部。从体制机制方面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减分量、不打折扣、不被边缘化,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二)基于“有用”,理论联系实际。“有用”就是要“管用”。课堂政治理论教育很重要,但“就理论谈理论”,“你说我听”,“满堂灌”,难以收到最佳效果。要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注重用生动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充实教学内容,认真解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改革取得的成就讲透、发展的前景讲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讲透,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挖掘我省高校“先进典型群体”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

(三)基于“有趣”,创新教学方法。“有趣”就是让学生喜欢思政课。要倡导多媒体式、研讨式、答辩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把思政课的真理性与教学的艺术性很好结合起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言之成趣。加强各高校之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交流、研讨、评比,相互学习借鉴,每年对思政课进行评估,既评名师精品课,也整体评估,以此打造“精彩一课”,培养更多的教学名师,精心构思教学思路,精雕细琢教学语言,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个字都写在讲稿上,使思政课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继续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督导员制度,以点带面,以听促改,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核心价值引领,着力建设师德优良的育人工作队伍,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一言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大学生遇上好老师、好班主任、好辅导员,学习4年,终身受益。我们要继续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学生、德才兼备的育人队伍。

(一)建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通过抓党建,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坚强领导集体,推动高校一把手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近两年,我省高校按照省委创建“五好班子”和“五个基本、七个体系”总体要求,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选配为支部书记,把优秀党员和教师选拔到重点和关键岗位上来,党建工作大大加强。要继续实行重心下移,推动领导干部、教师下基层掌握情况。如2011年我省在高校启动的“两访两创”活动,即高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促进师生真诚交流,问题得到解决。

(二)建好思政工作专职队伍。通过抓制度、抓选聘、抓培训、抓管理、抓激励、抓发展,着力打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引导广大辅导员争做“有理论的实践者”和“会实践的思考者”。目前我省7951名专兼职辅导员中,中共党员占78.65%,本科学历占64.31%,硕士研究生占27.05%,博士研究生占1.5%,是一支素质优良的政工队伍。从长远上讲,要进一步推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队伍长效化建设,通过评选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三个“十佳”、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制度化举措,在政治上爱护他们、业务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干事有抓手、发展有空间、创造有平台,乐业敬业,成为大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领路人。

(三)建好专业教师队伍。要强化人格力量与学术力量的有机结合,通过采取培训、改进教师德育实践,建章立制、规范师德行为,树立师德典型,引领教风学风等措施,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好“十倡导十禁止”师德行为规范,使学术造诣高、讲课效果好、品德作风硬的专家学者走到教学第一线。继续打造一批如桂希恩、陈立亮式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引导广大教师站好、站稳、站牢三尺讲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五、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努力激发大学文化载体和精神品牌的育人功能,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第二课堂”,文化育人是大学人才培养题中之义。精神品牌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激发大学文化载体和精神品牌的育人功能,对于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提高能力、培养品格,陶冶心灵、提升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磨砺大学生意志品质。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创新和勤工助学活动。我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推进了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涌现出一大批徐本禹式的优秀团队和个人。目前已有1万多名资教生在基层中小学任教。当前,要继续与企业、社区、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联系,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在实践中了解民情、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养成大学生人文素质。基于全面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吸收与批判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思路,推进高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化涵养道德,以道德提升文化。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引擎,通过“创先争优”、“两访两创”、“党旗领航”、“志愿服务”、“红色微博”等载体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延安精神进校园”、“中华经典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思政工作进网络”、“名师大家上讲堂”等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对先进文化“心领神会”,藉此开发、建设并表彰了一批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成果。当前,要着力在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传承、普及、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培育和提炼大学精神,形成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以培育先进典型为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先进典型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昭示榜样、催人奋进的旗帜,是引领学生创先争优的精神品牌。用先进典型推动工作,既是我们党重要的政治工作方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抓手。近年来,全省高校先后涌现出黄来女、赵传宇、谭之平、徐本禹、赵小亭、郎坤以及长江大学英雄集体等一批学生英模人物, 产生了“群星效应”。他们构成了湖北高校新时期的“群星方阵”,在高校乃至全社会广为传颂。当前,要进一步彰显和放大高校“群星效应”,让先进典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最鲜活、最生动、最贴近的教材。一是突出典型的时代性、先进性,以典型的公信力增强对受众的号召力。二是突出典型的思想性、针对性,以典型的震撼力增强对受众的感染力。要抓住先进典型最能体现时代要求的闪光点,主导舆论,引领思想。三是突出典型的示范性、群众性,以典型的亲和力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用青年学生的视角和欣赏习惯来表现典型人物。■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

解放思想构筑精神高地活动方案

“解放思想、构筑精神高地”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解放思想、构筑精神高地”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州办文【2012】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喜......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4月9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构建自强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六盘水历史文化、“三线”文化、红色文化和......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提升发展“精气神”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提升发展“精气神”贵州省第十一届党代会已经顺利闭幕,然而,栗战书书记题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

大学必须坚持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

大学必须坚持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时隔4年零4个月,59岁的林建华又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一时间百感交集:“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一时间,真......

立足红色文化资源,构筑教师精神“高地”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筑教师精神“高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马保三同志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杰出贡献传遍齐鲁大地,是学校......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构筑大学精神高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构筑大学精神高地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用生命坚守精神高地 大学 高地 核心 用生命坚守精神高地 大学 高地 核心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