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问题_如何看待成功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如何看待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看待成功”。

如何看待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谈之六

所谓问题,就是我们工作和建设上的弱项和短板。无论哪个单位或者哪项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决定着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抓落实、做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的本质反映。

一、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善于发现问题

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认识中把握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全面、具体、真切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发现认识上的盲点、工作上的缺点、前进中的难点,从而找到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招数。一要关注细节。许多问题的产生和暴露都是有症候的,特别是一些案件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苗头和端倪可察。如果我们对此麻痹大意,工作就跟不上,就会使小问题变大,最后酿成大祸。因此,要注意从细枝末节抓起,做到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二要认清本质。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为深刻的本质的深化过程。因此,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应当把敏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三要预见发展。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在判断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它的过去和现在,预测它的将来。古人云:“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认知、发现问题也一样,要以点上的问题为线索,在面上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解剖一个点或多个点,了解哪些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属于个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必然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偶然性的,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大胆揭露问题。

每一个单位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敢不敢揭露本单位的问题,是考验领导干部责任心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工作态度端不端正的重要尺度。一要摆脱看待问题的名利思想。有的同志认为“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喜欢把大问题说成小问题,把小问题说成没问题,主要是怕揭露自己的问题,在领导那里“丢分”,在群众那里“丢脸”,在别的单位面前“丢人”。其实质是名利思想是问题滋长和繁殖的温床,谁遮掩自己的问题,不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捂越多,越积越重,使自己最终陷入困境,积重难返,自食苦果。因此,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揭开比捂着好,自己揭比领导揭好。只有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老老实实对待问题。二要树立正视问题的正确态度。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时,要及时主动地向上级汇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避讳,不遮掩,以便上级掌握真实情况,帮助总结教训,解决问题。要有“家丑”不怕外扬的气魄,敢于给自己的问题曝光,敢于拿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比,敢于听别人说长道短。乐于学习人家的经验和长处,补自己的不足。三要具有直面问题的宽广胸怀。俗话说,要想了解自己的问题,最好问问别人。基层人员处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平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领导同志工作指导上的问题看得清,知得细。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主动揭露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切实形成人人都敢揭短亮丑的良好风气。

三、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深入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是一个深入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实际的了解,用新的认识丰富已有的认识并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决策的过程,注重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要结合实际。人社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查找到问题的症结,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克服脱离实际的单纯按上级指示办、盲目学着别人搞、简单照着过去干的工作方法,把心思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从大量的感性素材中提炼带规律性的东西,找到切合实际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二要善于思考。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对问题萌芽的感知度,掌握问题产生的基本途径,增强思考问题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既要时时从大处着眼,着重关注那些关乎全局的问题,又要处处留心小事,盯住最显而易见的部分。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会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实现思维的发散加工和收敛加工的有机结合,防止思想僵化,不断推动和深化问题研究。三要相信群众。基层群众是人社工作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基层长远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坚定地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关心基层,认真倾听基层的呼声,科学总结基层群众的创造,运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大家,有效解决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四、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全力解决问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带领班子成员搞建设,谋发展,固然要做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上篇文章,更关键的是要做好下篇文章,一项一项落实各项措施,实打实地地解决问题。一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时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个人出政绩与推动单位建设发展统一起来,把解决问题真正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把工夫下在解决问题的每一项措施的落实上。要把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看作是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考验,勇于担重任、破难题、克难关,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越是难度大的问题,越要下工夫去解决。越是群众反映最多、困难最大的问题,越要敢于碰硬,敢于触及问题的,主动靠上去解决。二要带头解决突出问题。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带头解决好信念不坚定的问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不断增强明辨是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解决好在位不尽责的问题。想问题、抓工作、做决策、办事情,要多考虑基层需要不需要,多考虑基层满意不满意,坚持从广大基层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决策、民主政策,坚持从本单位的财力、物力着眼,量力而行,量力而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抓,重点问题深入抓反复抓,通过完善的制度,形成抓落实的良好习惯,真正把科学决策落到实处。第三,要强化自律意识,带头解决为政不清廉的问题。要严守廉政准则,力戒攀比心理,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谨防因权欲、钱欲、色欲的膨胀跌入欲海深渊;要力戒侥幸心理,谨遵“手莫伸,伸手必备捉”的警训;要力戒放任心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本色。三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解决基层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就要大胆地试,积极地改,不能只是等上面下指示、给办法。要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在具体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实践经验的反思总结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思路

如何看待早恋问题

于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采取了压抑和限制的教育对策。有的家长对女儿与男生的交往盘根问底、处处限制,甚至偷听电话、偷看日记、偷看信件等侵犯女儿隐私的行为经常发生。有时不了......

如何看待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社......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问题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问题金融091杨学康2009018010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生产力发展......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 ?

如何看待“社会救助”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即将于5月1日起施行。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4月22日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可以听到人们在呼吁“诚信”。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常常可以看到报道某某官员功绩作假,某某教授论文抄袭,某某学生谎报学历等等。这些不诚信......

《如何看待问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如何看待问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看待成功 如何看待 如何看待成功 如何看待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