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际有感_学习跨文化交际感受
文化交际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习跨文化交际感受”。
菲华夏令营之文化交际有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广泛的移民热潮的推进,多元文化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华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现象可以说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也是以后我们要面对的。结束了两个多月的菲律宾华裔来华夏令营活动,在班主任兼生活小组带队老师之职务的锻炼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常的普通学习、生活中学不到的知识。在这里,我想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老师及同学们简单得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一、华文教育方面
菲律宾华裔夏令营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度假中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我从来华菲律宾老师那里了解到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地位在正逐步提高,比如,菲律宾人如果在找工作时向招聘者说明会普通话的话,他们获得职位的成功率会增加,薪资待更是会遇会大大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侨华人人数的众多,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日趋重要的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菲律宾政府在制定本国的华文教育政策时,也都不无例外地选择了保护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同时兼顾了对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教学和掌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对华文教育的分配差异。这些来华夏令营的同学,在我们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华文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逐渐形成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比如,作为辅导,在他们中文课和口语课之外,每天下午由班主任另外负责一节中国的文化课。出于对提高语言教学的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更好的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我们为来华夏令营的同学设置了独特的教案和制作了别出心裁的教具,提高课堂学生们的活跃度,使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让同学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了中文知识。实践证明,我们也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同学在所有中级班里的平均成绩名列前茅。由此,我相信随着华文教育与汉语教学的日渐融通,汉语教学方法的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华文教育将不仅限于华人母语教育的范畴,而成为对东方文化进行的有益探究与弘扬。相信在社会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华文教育将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二、饮食习惯
在菲律宾中的饮食文化中,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副食有肉类、海鲜、蔬菜等。他们的胄口一般偏于清淡,味鲜。由于菲律宾地处热带,椰子众多,椰汁也就成了菲律宾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这也是菲律宾又被人称为椰子之国的原因吧。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深受欢迎的名莱有咖喱鸡肉、虾子煮汤、肉类炖蒜、用炭火烤的整只小猪和抹上新鲜白干酪的米饼等。来华夏令营的同学们大多属于家庭环境优越的贵族子弟,刚开始时对学校提供的饭菜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学校考虑到他们的文化因素之后,为他们准备的饭菜也都是尽量做到让他们满意。如早餐为他们提供椰汁,偏向清淡,很多提供的汤中都含有玉米。几乎每顿饭都会有咖喱、虾等。考虑到他们爱吃快餐,每个星期的周六都会准备可乐和汉堡。很多时候也会让他们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端午节时,每个餐桌都为有一盘粽子,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经过这些努力,菲律宾的同学们对我们学校提供的饮食都非常满意。
三、风俗节日
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风俗节日。但是虽然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同中发现相似,以便我们更容易交际以及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有我负责的中国风俗文化课。要想上好风俗文化课,首先要对与我国风俗节日文化相对应的菲律宾的风俗节日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节日风俗文化。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课程是我对中国清明节的介绍。在介绍清明节之前,我提到了11月2号到3号的菲律宾的“万圣节”或“万灵节”。然后让一位菲律宾同学介绍一下他们的这个节日。他说在“万灵节”前一天,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家庭涌进墓园为先人献花、点蜡烛并扫墓,表达追思之意。当天许多民众在黎明时分就开始出门,而部分家庭更于前一天晚上就在墓园中搭帐篷守夜,彻夜缅怀先人。扫墓时,菲律宾人不仅会为死去的亲人献上鲜花和祭品,也会为自己准备食物和各种娱乐活动。在亲人墓前,有人祷告,有人做饭,有人打扑克,还有人弹吉他,仿佛是在举行热闹的家庭聚会。接着我也就说起了与之相似的中国的清明节,接收效果非常好。
四、社交礼仪
在与菲律宾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我发现菲律宾人,一般较随和。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显得偷快乐观,好像从不如到忧愁为何物,比如我们班的跟班老师很年轻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但是在之后的了解中我发现,他是一位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你若是面无表情或一声不发,他们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他们喜欢与别人或者别人谈论他们的家庭。我们团的很多带队老师都很喜欢和我们聊天,聊天的内容大多涉及她们的家庭,在她的言语中,我感受到她们都以她们的家庭为骄傲。在这时,我们就会很认真的倾听,有时也会顺带的提到自己的家庭,不知不觉间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有一些菲律宾家庭,进屋要脱鞋。所以我们在拜访菲律宾老师时都很注意这一方面。在与菲律宾老师和同学相处的这两个月来,我们都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在他们要走时都十分的不舍。
五、宗教问题
据1960年的调查,83.8%的菲律宾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将近6%的居民信奉新教, 5.2%的人自认为是所谓独立教的信徒,4.9%为穆斯林,1%为“伊格列西亚”耶稣教徒,0.1%为佛教徒。可谓是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因此,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就十分注意宗教问题。这次来中国的夏令营的同学们也是宗教信仰不一,比如,在我们班,有些同学是天主教,有些是基督教,有些来自佛教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谨慎的对待谈话中遇到的宗教信仰的冲突。我采取的态度是尊重她们的宗教信仰。如我们组的同学都是天主教徒,在吃饭时,有些学生要进行祷告,这时,我会安静下来,等待他们祷告结束后再用餐。有一次,一位小老师说起了天主教在中国农村的传播情况,大致是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天主教谋取不义之财。一位天主教信仰的老师听后非常生气。我知道是她对那位小老师的话产生了一些误会,就与那位老师沟通解释他说这些并没有恶意,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天主教与农民知识水平不高,进行欺骗以敛财。那位老师听了之后,终于释怀,双方的关系又和好如初。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前提,相互尊重中就包含了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和他们相处的关系非常好的原因之一。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在经过这次班主任工作和带队小老师工作的实习中遇到的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圆满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但是我也真实地感受到,跨文化交际这门学问,我还有很多要继续学习的地方。同时,这次工作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外国文化知识的欠缺,沟通能力的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的增强,都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向。进入大三,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正好对我的不足对症下药,现在我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非常感谢老师您的指导与教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很想对不辞辛劳的您说句:老师,您辛苦了!
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藏,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读者对总结内容的思考。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总结的方法,我们来看几个范例。跨交际文化论文篇一摘......
文化苦旅有感我希望看到的无非是这样的一本书:它需要由一颗睿智的心灵来讲述,并且讲述的这个人应该有着渊博的史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对历史有透彻的理解,对历史背后那些隐蔽的规律......
清明节文化有感敬爱的党组织:又是一年清明到,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祭祖扫墓。将鲜花摆在目前的那一刻, 我们都在缅怀着我们的先辈,表示着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而作为为中国抛......
参观天华文化长廊观后感11秋通信一班 11032125 赵自豪2011年10月27日,这是我来学校后第一次参观母校的文化长廊,带着好奇与激动我畅游了文化长廊,体会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
读《文化苦旅》有感在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诧异,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讲一个人去旅游世界,找寻各地的文化。其实事实上也和我想的差不了很多的,是讲余秋雨先生去寻访世界各地的文化......
